瀏陽這個村有件新鮮事: "限塑"寫進了"村規民約

2019-11-05     瀏陽發布

塑料袋、一次性碗筷、杯子,在農村使用頻率非常高,尤其是碰到紅白喜事吃流水席更是全套上陣,成了破壞農村環境衛生的「罪魁禍首」。前不久,瀏陽市高坪鎮船倉村在實施垃圾分類過程中,將「限塑」寫進村規民約,倡導大家身體力行。

11月1日,記者走進船倉村村民家,可以看到,一次性杯子、塑料袋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環保杯和可重複使用的菜籃子。為了鼓勵村民不使用一次性用具和塑料製品,村支兩委給村民免費發放了「環保套裝」:20個環保杯、1個塑料菜籃、1個環保袋、1個鋼質垃圾架、1個餐廚垃圾桶。

「全村724戶每戶一套,全部由村支兩委免費提供。」村支書貝遠新介紹,不要小看這套「環保套餐」,每個都可以發揮作用。有了環保杯,村民家裡來客了,就不用使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喝水喝茶;以前買一次菜,要用七八個塑料袋,有了菜籃子,塑料袋就可以省去了。

艙倉村還有一支專門承接酒席的隊伍,負責辦酒全套設備出租。以前,村裡辦紅白喜事,從桌布到碗筷、杯子,都是一次性用具,辦一次酒席可以收半車垃圾。為了堵住這個最大的「漏洞」,村支兩委主動找到老闆,為其配齊120套辦酒套裝,包括可重複使用的桌布、環保杯、碗筷等,並囑託他一定執行「限塑令」。哪家辦酒,組上會通知保潔員送來垃圾桶。

船倉村沒有農貿市場,村民平時買菜都靠3個貨車改造的流動「菜市場」。從9月起,賣菜的老闆貝承樓帶頭「限塑」。「以前村民買一次菜,要用五六個塑料袋子,『限塑』後,我們不提供塑料袋,蔬菜直接放菜籃子裡,碰到一些實在要袋子裝的菜品,就用環保紙袋 。」貝承樓說,「『限塑』後一天少用兩三百個塑料袋。」

記者了解到,船倉村 「限塑令」是今年9月實行的。為了推動全村「限塑」,村支兩委可謂煞費苦心。8月13日,村支兩委組織召開全村村民大會,將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用具寫進村規民約,並請全體村民表決通過。為了落實「限塑令」,村支兩委安排專人負責監督執行,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就按照村規民約進行處罰,發現一次罰款100元。

對於村裡推行的「限塑令」,村民們非常配合。「一次性碗筷、杯子、塑料袋等用具不可降解,對環境破壞很大,我們堅決支持村委會『限塑』。」村民、村環保隊員貝先信說。

以「限塑」為突破口,船倉村全面推進垃圾分類處理。為此,村支兩委出資20多萬元,購置了7台垃圾回收車,並請了7名專職保潔員,每天定期對垃圾進行回收。經1個多月努力,船倉村衛生環境大為改觀。村支書貝遠新表示,沒有實行垃圾分類和「限塑」前,全村幾乎每天都有1車垃圾,新規實行後,一個月垃圾只有6車。

綠色環保

堅持垃圾分類

瀏陽有新招!

新聞加點料

定製餐廚專用垃圾桶

一年可省十萬塑料袋

11月3日,集裡街道神仙坳社區宜和家園小區再次升級垃圾分類舉措,小區325戶家庭領到「家庭餐廚垃圾專用桶」。

這種垃圾桶是小區專門定製,不鏽鋼材質,拎在手中非常輕,桶身噴繪著「家庭餐廚垃圾專用桶 *棟*單元*號」的標識,可以免於放在外彼此混淆,同時其標識也能幫助小區更好地推廣垃圾分類和「紅黑榜」。

彭紅霞 攝

「我覺得這桶挺好的!」居民何三珍說,拎在手裡感覺特別實用。小區這一年來施行垃圾分類,她都是用塑料袋拎著垃圾下樓,可是塑料袋不經用,有時不小心破了,那餐廚垃圾的油水點點滴滴漏了一路,真是讓人糟心;換稍微用好點的塑料袋,一年也得有幾十上百元的花費呢。

塑料袋不是餐廚垃圾,扔進垃圾桶後還得進行二次分類。」小區業委會主任鄧友余介紹說,每天居民們丟下餐廚垃圾後,小區垃圾分揀員杜榮林還得一一划破塑料袋,將塑料袋重新丟進干垃圾桶再分揀裡面的餐廚垃圾。小區一共325戶家庭,杜榮林光這一個動作,就得重複325次。

彭紅霞 攝

今年8月,小區為解決餐廚垃圾塑料袋滴油水破壞環境的問題,統一定製一款專用垃圾桶發放給居民,一年下來整個小區能省下十多萬隻塑料垃圾袋,節省了開支,也保護了環境。

這款定製餐廚垃圾專用桶一推出就受到小區居民們的歡迎。接下來,小區還會重點抓「紅黑榜」,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的家庭照片和成績張貼在「紅榜」上,做得不好的家庭則在「黑榜」標註,以此督促大家更好地完成垃圾分類工作。

來源:湖南日報、瀏陽日報

責編:江卉丨審核:劉海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11dPm4BMH2_cNUgMu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