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的到來也代表著青春劇將走上高峰,學生時代的迷茫、困惑、悸動成為人一生最美好的回應與財富,成年後飽受生活磋磨的我們曾多次想「如果能回到過去,我一定會如何如何...」或重新選擇專業好好學習,或趁青春談場戀愛,然而這些普適性幻想卻從沒實現,如今《我在未來等你》就切中要害,帶領觀眾重回17歲,開始自我改造。
中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我在未來等你》的起因也是因為一場無法解釋還不能避免的誤會。37歲的郝回歸(李光潔飾)算不上loser但也沒多成功,年近40事業一般,感情空白,母親突發腦溢血就擔心自己歸西後兒子的人生大事,為了讓媽媽安心治病,也做好別給老人留遺憾的準備,郝回歸突發奇想,策劃了一場假婚禮給老媽圓夢。
可好死不死,從沒出現他生活里的初戀竟然也亮相婚禮直接誤會郝回歸與假新娘的關係,一系列巧合式的意外接踵而至把婚禮鬧得雞飛狗跳,郝回歸不僅跟好朋友鬧翻,就連婚禮真相也被捅了出去,這下在全部人脈關係眼前丟了臉,郝回歸狼狽不堪卻在昏迷中完成偽時空穿越,個人意識居然自主穿回了17歲那年。
這個套路是不是有點眼熟?婚禮丟人、意識穿越、自我改造?儼然又是一款《夏洛特煩惱》的人生命題啊,但仔細研究劇情,與其說《未來》是《夏洛》的高階改造,不如說是一場自我救贖的溫情版《蝴蝶效應》。
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應》至今都是科幻驚悚題材的巔峰之作,電影的內核就在於講述「如果當初不這樣,現在又會如何」的假設循環,男主用1年的時間多次往返於童年創傷斷片點,試圖通過改造關鍵行為來完成個體和他人生命的救贖,多次穿越有成績也有全新傷害,一切就像蝴蝶效應般,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也無力回天。
而《我在未來等你》在劇情設定上也有《蝴蝶效應》的影子,但使用的風格與表達方式要溫情幽默很多,37歲的郝回歸自主選擇回到17歲,與當時還沒改名的自己劉大志(費啟鳴飾)重逢,成為17歲自己的班主任,自己做了自己的班主任,這種設定下「自我改造」變成「自己與自己的鬥智斗勇」,笑料百出同時給了觀眾打破「外祖母定律」的全能自由感。
郝回歸發現了37歲和17歲自己的師徒關係立刻興奮的實施起自我改造計劃,說什麼也要把年少時調皮的自己帶回正途。劉大志逃學,郝回歸就請家長,一方面高興於自己能再見年輕健康的媽媽,一方面還能施壓讓家長管教劉大志,然而這個熊孩子居然僱人冒充媽媽,郝回歸就順水推舟,不提逃課一事,反而對劉大志大加誇讚,氣得劉大志白花了冤枉錢。
而在青春戲的處理上,青梅竹馬的設定也是必要元素。其實很多小夥伴覺得國產青春戲太假就是因為其中過多的感情表露不合實際,多少人30多歲還母胎solo,上學時就更是個啥也不懂的麻瓜,而《未來》對悸動的設置就比較巧妙,沒讓主角生猛的戀愛,反而展示情竇初開的小曖昧,喜歡哪個姑娘就使勁兒欺負她,但在受委屈時第一個跟著心痛,這樣的處理更符合國情實際。
《未來》的所謂穿越明確交代了是主角的意識回歸,相比《蝴蝶效應》少了懸疑色彩,但在風格上更貼近「要改變遺憾」的小人物心理,至於郝回歸的自我改造是否成功,這場穿越對未來的影響,這些看點還需電視劇在未來漸漸鋪開。
複雜的劇情人物設置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更高高,男主飾演郝回歸的李光潔資深戲骨,在這部電視劇的表演依舊在線,婚禮中的代表成年人的痛苦嘶吼,到回到過去一副「大幹一場」的希望和衝勁兒,每個眼神動作都傳遞出角色當時的內心所想,這次飾演溫情版《蝴蝶效應》李光潔成為電影中引導觀眾回到過去的「伊萬」,他的表情自然真摯,即便沒有台詞也能感受到角色情緒。
其實,這種穿越題材對於結局的設定把握很有限。電視劇探討了命運的話題,郝回歸不滿現狀,將現在不成功歸結於年少的不努力,這種不滿也刺痛不少人的內心,都希望萬事順遂,可現實就是打擊+殘酷,改變這個新傷又會來臨。與其為無法改變的事煎熬,不如把曾經的遺憾化成經驗,避免錯誤再次發生,掙扎向前才是彌補缺憾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