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 VS 輪狀病毒,傻傻分不清?家長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2019-12-24     父母世界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為諾如病毒的高發期,傳染性強,極易在人群中傳播,各地區每年都有因「諾如病毒」導致兒童上吐下瀉的新聞。

這就是傳說中的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Norovirus),也被稱為「諾沃克病毒」等,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該病毒引起的疾病俗稱「冬季嘔吐病」。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呈現高發。諾如病毒目前已被歐美國家公認為是導致成人病毒性腹瀉及胃腸炎的首要病因,也是兒童病毒性腹瀉中僅次於輪狀病毒的第二位病原體。

英國和威爾斯諾如病毒感染報告的年度趨勢(2000 - 2011年)資料來源:HPA

諾如病毒性胃腸炎多見於學齡兒及成人,表現為嚴重嘔吐,水樣便,伴有低燒、全身肌肉酸痛等。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嘔吐較多。但症狀持續時間短,一般12至60小時後自行消退,但病毒的排泄會延續2星期左右。如腹瀉厲害,容易發生脫水、休克等症狀。

人類是唯一已知的宿主。傳染源為該病的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健康攜帶者。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間接接觸是長期被忽略的傳染渠道。比如患者便後或嘔吐後洗手不夠徹底,則會污染門把手,水龍頭,遙控器,毛巾,衣物等,健康人接觸過這些物品再手拿東西吃,或準備食物,就可能感染。該病毒傳染性很強,只需吞咽極少量(十來個病毒)就可能感染。傳播速度快,在人群密集的場所中(如學校、餐館、遊輪、醫院等),容易引起暴發。

出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就診

1、有反覆發熱症狀,體溫超過38.5C或服用退燒藥後體溫控制不佳。

2、寶寶有頻繁嘔吐,無法進食和進行口服補液的。

3、大便為粘液樣便或者有膿液及血,氣味較臭。

4、腹痛症狀較明顯,休息後無法緩解,無法進食。

5、寶寶精神較差,昏昏欲睡,口唇、皮膚乾燥,煩躁口渴,眼窩或囟門凹陷,尿量明顯減少,提示有脫水症狀。

好在諾如有自限性

1、雖然表現很嚴重,但「諾如病毒」是一種自愈性的疾病,沒有特效藥,一般扛兩三天就好了。據調查,約50%的患者在感染諾如病毒後還可獲得短期免疫,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也沒有後遺症。

2、但在感染時要特別注意:發病前至康復後2周,均可在糞便中檢到諾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復後三天是傳染性最強的時期。所以一旦孩子感染諾如病毒,儘可能在家中修養兩周,再去幼兒園和公眾場所比較好。

3、如果寶寶出現發燒或者腹瀉就需要進行對症治療,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有很多媽媽會問,「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是不是一樣的呢?

不一樣,但是兩者區別不大,二者均是病毒,引起的胃腸炎表現相似、治療相似、預防相似。

其實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鑑別:

(1)、高發時段

諾如病毒:全年均可發生感染,寒冷季節高發;

輪狀病毒:每年在秋季流行。

(2)、感染對象

諾如病毒:成人和學齡兒童為主;

輪狀病毒:嬰幼兒。

(3)、傳播途徑

諾如病毒:以腸道傳播為主,經由飲用或食用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

輪狀病毒:糞-口途徑。

(4)、典型症狀

諾如病毒:發燒、噁心、腹瀉、嘔吐等,24小時內腹瀉可達4~8次,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無黏液膿腫。此外,也可見頭痛、寒戰和肌肉痛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

輪狀病毒:急性胃腸炎,病程一般為7天,發熱持續3天,通常先吐後瀉,嘔吐2~3天,腹瀉5天,嚴重可出現脫水症狀。

預防諾如,教孩子三個字「講衛生」

用肥皂和清水認真洗手。

尤其在如廁和更換尿布後,以及每次進食、準備和加工食物前。

食物食用前認真清洗,煮熟。

諾如病毒感染危險因素主要為被污染的貝類、蔬果、桶裝水等,因此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凈、去皮,貝類海水產品則一定要煮熟煮透(徹底做熟——貝類海產要煮至開口,開口後仍須烹煮5至10分鐘至徹底煮熟)才可以吃。諾如病毒抵抗力較強,在60℃高溫或經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提倡喝開水。

飲用桶裝水選擇質量有保證的品牌,並且水要燒開飲用,不要冷熱水混合飲用,避免因桶裝水污染引起發病。

遠離患者。

諾如病毒感染的孩子應該自行隔離兩周,不可以在症狀消失後立即上學,以免傳染給其它孩子。如果周圍有孩子或者家人諾如中招,也讓孩子減少接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vx3QG8BMH2_cNUgG6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