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點沙成金!

2019-11-09     活力內蒙古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曾經是對阿拉善風沙肆虐最真實的寫照。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阿拉善,近三成是沙漠。黃河流經阿拉善境內80公里,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帶入黃河,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甚至京津冀生態安全。

在阿拉善盟,牧民額爾德尼每天都會去自己親手種的梭梭林里轉一轉、看一看。梭梭林的西邊是一望無際的烏蘭布和沙漠,東邊緊挨著黃河。他說,風沙太大了,一開始梭梭種完就會被風沙捲走,後來想了很多辦法,才把沙固定住。

位於阿拉善左旗與烏海市烏達區交界的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區,是國家生態建設重點治理地區之一,也是沙塵暴發源地。行走其間,你會明顯地感到風沙很大,在沙漠中站立不到5分鐘,臉上便覆蓋了一層細碎的沙粒。45歲的蒙古族漢子安恩達每天都要到這裡的葡萄基地溜達一圈,看看新栽種的葡萄幼苗有沒有被風沙掩埋。安恩達是當地的治沙能手,人送綽號「沙漠愚公」。

安恩達被當地人稱為「沙漠愚公」

安恩達指著集中連片的葡萄架說:「以前這裡是一望無際的沙丘,十幾年來,通過推平沙漠,開墾成一米寬一米深的溝,然後在溝里置換土地,種植葡萄。這樣持續治理以後,就變成了如今的綠洲。」循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葡萄架在沙漠中整齊劃一,黃河以北連綿起伏的沙漠已經被大片大片的綠色所覆蓋。除了葡萄,其中還有防護林、牧草,治理的沙漠總面積有十餘萬畝。「我計劃今後的每一年平沙整地2000畝。持之以恆做下去,總會有一天把黃河沿岸的烏蘭布和沙漠全部治理成綠洲。」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這裡已經形成了種植、葡萄酒加工、旅遊三種產業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使得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區的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徹底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解決了2000多農牧民就業。

眼下沙漠葡萄剛剛採收完畢,工人正在金沙苑生態公司的葡萄種植基地鬆土,為來年果樹萌芽和生長做準備。眼前的葡萄基地和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以前卻是寸草不生,現在變成了一片綠洲。

今年,阿拉善盟全力打造黃河左岸沙海之濱,烏蘭布和沙漠葡萄產業長廊。金沙苑生態公司也發展起生態旅遊項目,創建生態旅遊區,國家4a級景區和健身休閒景區,發揮沙漠優勢,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實現高質量發展。

按照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阿拉善盟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阿拉善已在烏蘭布和沙漠西南建起長110公里,寬2~15公里的防風阻沙林帶,在黃河岸邊真正樹立起一道綠色的天然屏障。

來源:騰格里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wWm4BMH2_cNUgLs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