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他深入天山深處,用畫筆和相機記錄下珍貴的獨庫公路修築歷程

2021-05-06     走吧自駕游

原標題:40多年前他深入天山深處,用畫筆和相機記錄下珍貴的獨庫公路修築歷程

這是走吧網推送的第192個與眾不同的旅者故事

本期嘉賓:鄭作良

鄭作良,浙江杭州人,1946年生,當代著名版畫藝術家,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版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1974年,鄭作良先生作為軍委工程兵宣傳部美術幹部隨築路大軍在天山深處生活、寫生半年多,1979、1986年曾兩度赴雲南自衛還擊作戰前線戰地寫生。

Q1:今天十分榮幸地邀請到我國當代著名版畫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鄭作良先生來到《走吧有約》,講述與藝術和旅行相關的話題,開始前還是先請鄭先生給吧粉們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吧粉們,大家好!我叫鄭作良,1946年生,浙江杭州人,196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現中國美術學院附中)。6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上海吳淞口、佘山,湖北神農架參加國防建設。

1971年7月1日從湖北施工部隊調北京軍委工程兵總部機關工作,任文化宣傳幹事、專職美術創作員。1993年從總參謀工程兵總部轉業至中國美術館任收藏部主任,為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Q2:您的人生經歷十分豐富,一生都與藝術創作,特別是版畫創作密不可分,還曾兩度前往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戰地寫生,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您的藝術生涯?

我是工程兵戰士出身,調北京前一直在部隊一線基層連隊當戰士,我是拌合機手,為國防施工提供建築材料。

1979年、1986年曾兩次受總政治部派遣赴雲南自衛還擊前線戰地採訪寫生,獲三等功一次。我先後在雲南中越邊境的金平、屏邊、老街、麻栗坡、老山、者陰山等地戰場採訪寫生,作品有《凱旋》、《填彈手》,參加「自衛還擊全軍美術作品展」。

在前線期間,我參加了部隊臨戰演習與陣地作戰指揮所的實戰演練,作為一名軍人畫家,在和平年代有機會親臨戰場體驗戰爭生活,這是一生中的難忘事件與人生經歷。

Q3:版畫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但在藝術創作類別中相對比較小眾,能否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版畫。

我是版畫家,198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首屆高研班。版畫不是小眾藝術,而是最大眾的藝術。木版畫源於中國,早在漢代的工藝版畫與唐代的佛教版畫再到唐後的民間木版年畫是世界最早的木版畫也是中國的非物質遺產。

中國古代版畫均為複製版畫與工藝版畫,創作版畫是從十八世紀的英國與德國開始興起。中國的創作版畫則是在魯迅先生的關注與助推下從三十年開始初創,結合中國的抗日戰爭與民族救亡,中國的新興木刻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普及,產生一大批有愛國情懷的革命版畫家。

現代版畫可分為四大類,凸版畫、凹版畫、平版畫、絲網版畫,也可稱為木刻版畫、銅版畫、石版畫與孔版畫。

Q4:1930年代,由魯迅先生提倡的「新興版畫」,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當代版畫,那9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當代版畫的現狀如何?

版畫是世界藝術語言,但版畫源於中國,中國版畫經過萌芽時期魯迅先生的辛勤培植與呵護,經過九十年的時代變遷與風風雨雨,版畫已經成為中國近代美術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江西美術出版社正在編輯出版一套大型三卷本的畫冊《時代印記-中國版畫一百年》,回顧中國版畫百年歷史征程。

版畫是古老的中國藝術,也是最大眾的藝術,版畫不會過時也不會淘汰,中國是版畫大國,也是版畫強國。版畫仍然充滿著勃勃生機與活力。

Q5:縱貫天山的獨庫公路,如今是很多自駕愛好者嚮往的地方,1974年,您深入獨庫公路築路一線生活、寫生半年多,能否談談那一段經歷。

獨庫公路北起新疆烏蘇的獨山子,南至庫車,全長561公里,現為217國道。

七十年代初,軍隊以響應號召,為防禦北部勢力的威脅而修建的一條國防戰備公路。

軍委工程兵投入三個路橋團的一萬三千兵力,歷時十年(1974-1984)時間修建而成。

獨庫公路穿越崇山峻岭,橫跨四條大小河流,翻越四座終年積雪不化的冰達坂,穿過海拔最高的隧道,最高處為3700米的鐵力買堤達坂。

二分之一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五分之一的路段處於高山永凍層。整路經過戈壁、河流、冰川、高山、絕壁、草地、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態地域。

1974年3月,我由軍委工程兵政治部宣傳部派遣,與老領導老戰友李香甫先生一行來到獨庫公路施工一線,深入築路部隊生活。

Q6:您見證了一條偉大公路的誕生,也經歷了很多鮮為人知的築路故事,40多年過去了,至今令您記憶猶新的有哪些場景?

當時部隊的指揮機關設在烏蘇,我們在一個團部所在地的獨山子住了一天就直接進入天山深處。

所有施工部隊全部住帳篷,喝的是山澗的冰融水,吃的是壓縮菜、黃豆芽、豆腐、野菜。

時而帳篷會被山風刮跑或掀翻,因常年刮山風,加之海拔高紫外線強,戰士們的皮膚烏黑而且脫皮,嘴唇乾裂。

有一次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一個在山崖上開推土機的戰士,由於推出的新土太鬆軟,致使整個推土機與人一起翻下懸崖,機毀人亡,光榮犧牲。在那拉提我經常為犧牲的戰士畫遺像。

Q7:相信當時您也拍攝了很多天山深處和獨庫公路的場景,能否給大家展示一些當年的照片,並說說照片背後的故事。

那個年代,強調文藝工作者深入工農兵生活,尤其是部隊文藝工作者更是要求反映與表現部隊生活,藝術為兵服務,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因此作為部隊專業畫家下部隊不能清清點水,浮在生活表面,不是下去三五天,一周半月,而是數月半年之久。

1974年那次深入獨庫公路築路部隊的時間,是我有生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從3月初到部隊直到9月底才返回北京,這半年多,我不但在數百公里的築路沿線進行寫生拍照收集創作素材。

更重要的是我親眼看到廣大官兵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里辟山開路,冒著生命危險,忘我犧牲的革命精神。他們一批批進山,又一批批覆員轉業,又有一個一個犧牲而去!

一年、兩年、三年、十年才終於建成這條漫長的獨庫公路。這是革命的力量!是信念的力量!這是奮鬥的精神,這也是民族的精神,十年修一路,在七十年代物質條件、機械化比較匱乏與低下的條件下談何容易!

Q8:天山深處的半年多時間都獲得了什麼靈感,回來創作了哪些作品,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當年您創作的作品?

1974年底我開始整理並著手創作木刻版畫《天山新路》,大概用了三個月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幅氣勢磅礴的《天山新路》。

《天山新路》我採用了寬銀幕式構圖,多層次的天山與鬱鬱蔥蔥的雪松,顯示了天山的博大雄偉。

這裡沒有開山放炮的巨響與工程兵戰士轟鳴的風鑽聲,這裡也沒有懸崖峭壁,我只用一台推土機取代。

畫面中心的谷底我安排了營房與賽球,體現了工程兵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天山新路》我要表現的是正在修建的與已經通車的情景,這是藝術的處理。生活中不可能一面修路一面通車的。我希望在享受天山美景與駕車在獨庫公路行駛的人們不要忘記數萬築路官兵的血與汗。

這幅作品完成後參加了全軍美展與北京美展,之後,又參加了建國三十周年北京市美展與全國美展,並在《美術》雜誌封三整版發表。

新疆是個好地方,之後的四十多年裡,我先後創作了不少新疆題材的版畫作品,其中有《六月賽里木湖》1976年、《邊陲哨兵》1980年、《伊犁河谷》1981年、《交河故城》1981年、《天山牧馬》2003年、《天山殘雪》2004年、《冰山之父》2004年、《石窟滄桑》2004年、《高昌古垣》2007年、《大漠深處》2006年、《交河夕照》2012年,這些作品曾參加過全國及國際展覽,並被多家美術館收藏。

Q9:40多年來,您有沒有重返過獨庫公路,如果重返獨庫公路,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1988年我隨中國美術家絲綢之路考察團在新疆與敦煌多地採風。這是我第二次來新疆,這次採風組委會安排了一段獨庫公路行,從伊犁往那拉提直接上獨庫公路直到庫車。

雖然時隔14年第一次走獨庫公路,機會十分難得,心情難以平靜。但很遺憾的是從獨山子到喬爾瑪最精彩的一段沒有走。這是一段路況變化最大、最驚險也是最偉大而美麗路段,而且我始終有一個心愿,我要去喬爾瑪烈士陵園祭拜這168名建設獨庫公路的不朽烈士!

Q10:非常感謝鄭作良先生接受《走吧有約》的訪談,讓吧粉們了解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感謝您對走吧網的支持,最後請您給吧粉們說幾句。

獨庫公路現很有名氣了!走獨庫公路不光是欣賞沿路的天山美景和地理風貌,更重要的是領悟中國人的非凡創造能力,人民軍隊的偉大奉獻與自我犧牲精神!

走吧有約·初哥說

大家好!

我是走吧網聯合創始人好夢成真

獨庫公路

縱貫天山

穿越南北疆

以奇險、壯美和瑰麗

征服了無數自駕愛好者

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公路

但又有多少人

真正了解這條公路

......

他是40多年前的老兵

曾深入天山深處

用畫筆和相機

記錄築路之艱辛

官兵之偉大

當我們再次踏上這條公路

請大家感懷珍惜

獨庫不是普通的公路

是用青春和熱血

鑄就的偉大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zQXkB9EJ7ZLmJBN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