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精神歧視

2019-08-20     溫州美文

  生活不是人人都一帆風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在激烈競爭和挑戰中,成功和失敗等級差異會產生歧視和偏見。在多元化利益至上的文化思想影響下,有些人明哲保身,思維極端自私自利,惡語傷人、有色眼光看待人,扭曲人性,歧視弱勢群體和誤解受傷害者,有甚則落石下井,親手毀掉一個人的自尊和自信,為自己埋下罪惡的種子。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精神歧視比犯罪來得更殘忍!三毛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劫難過來的人,再回來已是槁木死灰。正如三毛所言,精神歧視對受害者而言就是慢性自殺。

  人世間對別人最大的侮辱就是精神歧視!歧視,可以毀掉一個人自尊自信,令其無法適應社會生活,萎靡頹廢活在自己狹小壓抑的空間,在自卑和喪失尊嚴的陰影下苟且偷生,更甚者鬱鬱寡歡直到消亡。魯迅筆下祥林嫂生活在中國二十世紀初葉,在其第二個男人死後,來魯四老爺家做僕人,魯四家祭祀,四嬸嫌祥林嫂是寡婦,阻止祥林嫂去拿酒杯和筷子,後阻止其取燭台。受此打擊,祥林嫂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最後在魯鎮新年的「祝福」聲中悲慘的死去。沈從文是「自由主義作家」,他反對內戰,在國民黨節節敗退,解放軍勝利在望時依然如此,因此受到左翼文學陣營的批判,陣營囊括了郭沫若、馮乃超、荃麟,判定沈從文「清客文丐」「二丑的二丑」,從此沈從文埋下了被歧視的伏筆。沈從文成了大家眼中「反動文藝」的代表,北平和平解放,沈從文內心更複雜了,他明白自己的創作和新政權相牴觸,但是沈從文沒有反對現在的政權,想儘快融入新社會,等官方答覆一直落空,沈從文陷入極大的精神苦惱中。萬念俱灰的沈從文劃破頸部和兩腕脈管自殺,幸虧搶救及時,護住一代文豪。他們沒有受過物質剝奪、肉體摧殘,但是精神歧視比物質剝奪、肉體摧殘更容易摧毀一個人的自尊自信,擊碎一個人的堅強。現在生活不可能再對沈從文補償什麼,但是可以避免沈從文當年悲劇重演,讓社會徹底走上民主法制和人性本善的軌道。

  精神歧視的源頭是社會民主、寬容精神的喪失。如果社會總想給人的思想行為一種固定禁錮的模式,非我族類「誅殺無赦」,精神歧視就會泛濫成災。夜跑女子被害,網絡「大晚上穿那麼少,還不是故意引人犯罪!」的言論甚囂塵上。還有北電阿廖沙性侵事件,網絡「大家都經歷過潛規則,卻只有你選擇說出來,炒作!」的言論博人眼球。世風日下,鍵盤俠留言猛如虎,人心冷漠無情,一人作惡,眾人附和幫凶,大肆渲染,受害者心如死灰。善良被邪惡利用,溫情被殘忍侵蝕,我們拿什麼捍衛道德觀念健全和完善人民民主尊嚴!

  世上唯有陽光和人心不可直視!嘴上安慰著被侵害的女孩子這不是你的錯,回家卻警告遊說自家的孩子不要和這位受傷者來往。站在道德制高點,用高尚的虛假臉面標榜自己,用歧視眼光俯瞰受害者,幹著「精神歧視」的勾當,一把血淋淋的利刃穿插受害者脆弱不堪的心靈。表面道貌岸然,其實內心卑鄙齷齪之極,令人髮指!受害者那些原本快要癒合的傷口,握住唯一僅剩喘息的生命支柱持續被折斷蔑視再折斷直到精神消亡。道德經:「上德無為而無以為」,古人尚且有此修為,我們更應把自己和芸芸眾生變成「仁」,成為全面自由思考的人,讓生命充滿鮮活、尊重、自由、仁義,不再讓精神歧視產生,擁有一個和諧共處安定的社會環境。

  「我也許不完整,但我同樣可以擁有完整的人生」,這是被精神歧視受害者最大的心聲。不要拋棄他們,他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冷漠無情,是人心加進去的「莫須有」。每位受精神歧視者身後都有一段苦澀的經歷,我們多給一些貼心的問候,一個無微不至的關懷,一個精心的護理,讓他們體會到有尊嚴地活著,過好自己的生活,活出價值!讓社會上受精神歧視的他們重新樹立勇氣、善良、聰明,收穫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為大家心目中不可思議的「奇蹟」!

攝影:軍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kXapG0BMH2_cNUgu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