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姿娘,會做雅粿的,基本到70後止,80後很少人會了,90後肯圍觀,已是對70後母親和50後外婆的莫大安慰。
————潮汕人說
粿(guǒ)
潮汕善食八方,不舍粿品一塊
粿,睹字思義,以稻米為主,糅合其他食材做成的副食品。將粿文化發揚光大的,便是潮汕。逢年過節,這些爭奇斗香的粿,基本都出自每家每戶的「老姿娘」(上年紀的婦女)之手。看母親和老婆做粿,成了過年的主要節目之一。若看得食指大動,忍不住偷吃一點餡兒,也能找回一點童年的感覺。
潮汕的牌坊街象徵的是往日的榮耀,節義、功德、科第等等在舊社會的當時,是讓人捨生忘死追求的存在。時過境遷,石制牌坊和水泥都會化作最和諧的存在。
粿品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往往寄予了好意頭,比如紅曲粿、鼠曲粿等,用木印印成桃形,表達對健康長壽的追求;紅曲粿被染成紅色,因為紅色是潮汕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徵;酵粿蒸過之後松發,便用以寄託興旺發達的願望,如果發酵過程做得好,蒸熟後粿面會凸起裂開,狀若花朵,潮汕人稱之為「笑」。
我的朋友,還沒有學會各種粿的做法,就離開了家鄉去廣州求學,她告訴我每次離家前,母親就要把做好的粿用袋子給她裝上帶走。每次吃的時候讓她覺得仿佛又置身在家鄉,推開門就是冒著熱氣的夜宵攤子,她的眼光穿過了那窗外重重的黑夜,仿佛又回到了位於幾百公里外的,那個粿的王國。
——粿的國,潮汕
喜·食
鼠麴粿
食 材
糯米| 2米杯
鼠麴草 | 8 g
砂糖 | 半米杯
油 | 適量
水| 適量
制粿皮:煮熟、搗爛的鼠麴草再和上粘米粉、糯米粉和水,不停糅壓。
捏皮:掐一小團,不停搓圓,後再捏成粿皮。
包餡:潮汕鼠麴粿有咸、甜及咸甜雙拼三種餡,適合不同人口味。甜餡以綠豆沙、烏豆沙為主,充當咸餡是糯米香飯(香字潮音為攀),佐以豬肉丁、香菇丁、花生末等。有錢人家料足,手頭緊的,用油把糯米飯炒香點也就是了,反正餡包在粿里,一口咬下去,葷素自知。
壓印:壓印工序必須非常細心,力求均勻,方能有一個外形美觀不露餡的雅粿
粿 成
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敢粿油炸粿,候粿軟粿牛肉粿,菜頭粿松桃粿,不煎不炸沒好粿。
——潮汕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