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美女校長李靖慧,做的事情不簡單

2019-08-29     丑故事


講述 / 李靖慧 撰稿 / 江奕朴 編輯 / 醜醜

李靖慧,1996年出生,麗水縉雲縣壺鎮鎮人。銀巢積極養老公益計劃發起人。「創青春雙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

01 爺爺很愛學習

我的爺爺很帥,鼻子又高又挺,我特別愛看他的笑容。

爸爸媽媽常年出差,陪伴我的是爺爺。

爺爺從小熱愛讀書學習,卻因為窮才讀完小學就輟學了。他總是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像個知識分子一樣。

有好多字爺爺都是只會寫不會讀。

從小學到大學,我都會把我的課本和練習本保存起來帶回去給爺爺。我用過的練習本上,爺爺會找空白的地方練字。媽媽做飯的時候,爺爺會拿炭在地上寫字,問我怎麼讀。

別的老人愛好下棋打牌,爺爺的愛好是翻看我的課本和新華字典。

他天天問我這個字怎麼讀,那個字怎麼念。我老想,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讓爺爺重新去學習,他一定很快樂。

我和爺爺的合影

爺爺沒機會學習了,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很疼我。雖然爺爺不和我們住在一起,但我每天放學都會去看他,教他認字。

現在我長大了,會給爺爺買很多吃的穿的。爺爺說老人家穿舊一點的衣服就行,我不同意,我對爺爺說,我穿新的,你也要穿新的。爺爺不會看手機上的新聞,我就去報亭給他買報紙。

爺爺想要什麼我都願意給他買,我不擔心他想要的太多,我只擔心爺爺有想要的東西卻不願意告訴我。

爺爺是我最愛的人

之前爺爺告訴我說想要智慧型手機,我給他買了一部老人專用的智能機,我們天天打電話,我負責給他交話費。

後來他知道我工作忙了,就一周給我打一次電話。

02 杜拉拉是我的偶像

我是1996出生的,社區的叔叔阿姨們喜歡開玩笑叫我95後校長。

我出生在麗水縉雲縣壺鎮鎮。我家在山腳下,我們村民風淳樸,到了吃飯的時候,都愛端著碗坐在門口,我端著碗從東家躥到西家,這家夾一筷子那家舀一勺子,吃百家飯。

我是獨生女,小時候很調皮,像男孩子一樣。 跟著男孩子在田裡捉青蛙,去河裡游泳,偷西瓜和桃子,男生愛玩的我也全都玩過。

我100天的照片

有一次,我和哥哥們一起去田裡偷蓮子,摘荷花,我摘了一朵小的花又想摘旁邊大的,沒走幾步就陷在泥里了。哥哥們也沒辦法把我拔出來,我就一直站在淤泥里,等爸爸下班以後才把我救了出來。

過年的時候,我把煙花點燃,和爆竹一樣「噌」的一下往上拋。煙花落下來掉在別人家曬在外面的床單上,一下就給燒著了。大過年的,我爸媽還因為我的調皮給別人賠床單。

不工作的時候,我是個愛美的九五後姑娘

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個周末的早上,我爸會給我二三十塊錢讓我去買菜回家做飯,他們中午要回來吃。

每次買菜我都想辦法摳點錢,買菜錢有剩餘的時候,做飯就覺得特別幸福。

每次去菜市場,我都買豆芽和海帶,因為豆芽和海帶最便宜。一斤豆芽五毛錢,可以燒出來一大盆。

我把省下來的錢藏在床單下面。

有一回我爸幫我換床單,一扯開發現底下全是錢,想起平常我哭窮的樣子,他哭笑不得。爸爸那天故意說,以後家裡要多買幾張床,這床會生錢的。

因為我愛爺爺,我對老人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省下來的錢,我會拿去捐助孤寡老人。

買菜的時候,我會專挑老人賣的菜買。我們一家人都不愛吃番薯,但我在菜市場看到有老人在賣番薯,我就會買好多回家。

還有一次,我看到有老人在賣小鴨子,我就買了兩隻回家。媽媽問我買小鴨子回來幹什麼,我就說我想把小鴨子當寵物養。

每次在路上遇到無家可歸的老人,我也一定會施以援手,我總是希望著每一位老人都可以得到愛和關懷。

雖然我很調皮,從小到大,從沒有挨過打,爸爸媽媽也沒有在我面前吵過架,連鬥嘴都特別少。溫馨的家庭氛圍給了我一個幸福的童年。

父母對我的教育一直是放養型的,尊重我的想法,我因此很獨立。

讀初中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杜拉拉升職記」,裡面的主人公經濟自由,個人獨立,工作十分有前途。這樣的白領成為了我憧憬的偶像。

03 要做老年人的公益

高中畢業,我考上了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到寧波這樣的大城市,我才發現,原來在農村裡看起來很厲害的白領,每幢大廈里都有。

大學時,我還創業賣過箱包

我第一次聽說有老年大學,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務。我想到了爺爺。他那麼愛學習,老年大學真是太適合他了。

我很快去了解老年大學的報名流程和入學要求,卻發現老年大學門檻很高,一座難求,以我爺爺的情況,根本沒有機會進入老年大學學習。

大學畢業照(我在右三)

大一暑假,有一門課布置了一個作業,讓我們去調研了解當下有哪些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並成立小組建立項目去為之努力。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年大學門檻太高的問題。

我決定做社區老年大學,以社區為單位,幫助解決老人上學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同時,通過社區老年大學來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從被服務者轉化為價值創造者。

通過社區尋找有一技之長的老人來當老師,讓老年人教老年人,讓老年人教殘障人士,讓老年人教小朋友,真正實現以老助困,發揮老年人餘熱。

金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課

一些家庭困難,沒辦法負擔興趣班費用的孩子,也可以到社區公益基地來。很多老人都有一技之長,可以教孩子們書法,畫畫,圍棋等等,一學期只收一百塊錢,每節課十塊錢。

金老師教小朋友寫書法

好多教課的老人表示他們不要收入,能有個發揮餘熱的地方,就很開心了。我想到了時間銀行這種方式,老年人提供的教育服務,通過時間積累的方式轉換成積分,積分可以兌換成家政服務,禮品以及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

我把項目取名為:銀巢積極養老。拉了其他班四個女生加入,我們五個人一起做。

2016年,原始團隊參加比賽

不知道項目書怎麼寫,不知道政府購買服務怎麼買的,政策無知,管理無知,健康評估無知,感覺做什麼都碰壁,人家都覺得你是小朋友過家家的。

白天要上課,晚上寢室會斷電。我們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吃好晚飯,六點鐘五個女生一起到教學樓的通宵教室做項目書。

我們從晚上六點一直改到第二天早上六點,整整十二個小時,走出教學樓的時候,我們腿都是軟的,每人頂兩個大大的黑眼圈。

路演的時候還是沒通過。

2016年,原始團隊參加比賽

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失敗,每天都加班加點的改文稿,練習路演。

四年多時間,項目書改了二三十版,我們也失敗了二三十次。

04 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

2017年5月,我們參加了「創青春雙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

省賽在我們學校禮堂里舉辦。我負責五分鐘路演。講完我如釋重負,一直以來緊繃著的神經都鬆了下來。

下台來幾分鐘,我就嘴唇發白,肚子痛,在同學的陪同下去醫院掛急診。

從醫院回學校的車上,我收到了消息,我們的「銀巢養老」項目獲得了金獎,夥伴們發來了獲獎照片。

那一刻,我出奇的平靜。好像一切理所當然。三年的付出,我覺得我們實至名歸。

全國賽是在浙大舉行的,我們的項目拿了銀獎。

接下來是讓項目能夠落地,真正惠及老人。每天硬著頭皮往社區跑,就算天氣再熱,也要去做活動。

偶爾也會糾結,是去公司上班當白領好,還是繼續堅持做公益事業好?

其實做公益確實挺難的,家人的不支持,朋友的不理解,有想過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每次走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什麼是我想要的?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前面兩個問題的答案我做不到,那我還能不能接受那樣的自己?

回答完三個問題,我又有了動力。

我開始想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

我不想成為每個月工資一兩萬的上班族。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一家央企名下的企業開價三萬一個月的工資挖我,我沒有去。在我看來。三五年以後我再去上班也來得及,但是很多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再做了。

對我來說,每一天都進步,明天比今天更優秀,這就是成功。

時光不會辜負任何一個人,只是有早有晚。

給社區孩子培訓急救知識

我爸媽也對我做的公益表示不看好,他們認為我不務正業,放著工資高的工作不做,瞎折騰。

但是,最困難的時候,我找我爸借三萬塊錢,他卻毫不猶豫支持我。我爸說,他不希望我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留有遺憾,我很感動。

05 我現在的偶像是董明珠

有人說,你應該去給小朋友做公益,他們才是未來的棟樑,老人不行了沒有創造力了。

我不認可。我覺得老人是在上個世紀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小孩,是沒有被社會足夠疼愛的老小孩。他們是孩子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老了更應該得到大眾的關懷,疼愛,保護。

社區快樂的爺爺奶奶們

我希望,所有的老人,都可以不因年老而心老,每個老人都可以去上老年大學,都有學習的機會和權利,都可以重新回到教室里。之前社會沒有給到他們的,我們給。

公益活動「圓奶奶一個上學夢」

我想實現以老助困,讓老年人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退休了也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餘熱。健康,醫療和居家養老已經有政府在做了,我就待在自己的小角落裡,把政府和企業來不及做的給做精做透。

銀巢養老公益第一個落地的社區,已經有三年多時間了。那個社區在老小區,外來務工子女比較多,我拿著項目書去社區談,他們幫我們對接社區的老年人。

銀巢養老公益落地第一個社區

在社區,我第一次被稱作九五後校長,第一次教孩子們上課。七十多歲的薛奶奶,每周來給外來務工子女教簡筆畫和書法。

薛奶奶上課

還有一位教圍棋的爺爺,也是七十多歲的年紀,他的家裡擺著好多石雕和手工藝品,都是他自己做的。他很認可我們的公益項目,同時也十分希望自己的手藝能得到傳承。

這愈發讓我覺得我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

爺爺奶奶們在設計環保袋圖案

現在我的偶像從杜拉拉變成了董明珠,因為我覺得杜拉拉的價值體現在個人方面,而董明珠更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人來這輩子,總要為社會留下些什麼。多增添一點溫暖也是溫暖。我能服務十個人,起碼那十個人會記得我,我服務一百萬人,一百萬人會為此發生改變,幸福一點。

我的微信名叫小超人,一直沒變過。這片土地給了我這麼好的成長環境和發展平台,我不能只是來索取一番,就走了。作為年輕人,更要回饋社會,承擔責任。

06 讓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團隊基本都是九零後,上上下下十來個人,我給他們的薪酬只能給到寧波最低薪酬水平。

平常我們早上九點上班,晚上六點下班,吃完飯七點半又開始加班,一直到凌晨兩三點才能忙完。我們吃著青春飯,做著養老的事業。

我特別感謝我的團隊,他們帶給我了很多,也給予了我很多。沒有他們的陪伴和支持,我真的沒辦法一個人撐下去。

一個機構想要做大做強,一定要注重專業性。但是我們做的養老公益目前在市場上並沒有能借鑑的公司,一切只能靠自己探索。對團隊,我總覺得虧欠他們很多,年輕人要養家餬口,我得給他們一定的薪酬保障。

我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帶動團隊快速發展,可是我卻沒有能力來支付相對應的薪酬水平。這讓我和我的團隊陷入了死循環。

現在的團隊合影

雖然我一直在努力,我仍然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團隊還不夠成熟。很多人覺得一個小姑娘能把公益事業做到現在的成績挺不容易的,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銀巢公益」能出現在各個城市,有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現在,我已經在家鄉註冊了我的公益項目,最晚明年年初,我的爺爺應該就有機會進入課堂學習了。這一直是我的夢想。

想起課上和社區里,老人一聲聲溫暖的「小李」,孩子們喊的一聲聲「小李老師」,心裡的疲倦與委屈被一掃而空。

老人和小孩是世界上兩個最純真的群體,照顧好他們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爺爺是我最愛的人。其實我明白,給爺爺買再多的東西也比不上陪伴來的孝順。因為「銀巢養老」,我反而陪伴爺爺的時間少了。我買了有我新聞的報紙專門帶回家給他看,爺爺看了很高興,覺得我很有出息,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今年爺爺八十歲了,雖然他身體還很健康,我卻一天比一天擔心他什麼時候離開我。

現在每次回去看爺爺,我都要拉著他自拍。我明白老去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過程,我希望人老了以後不是像夕陽落山一樣,孤獨地等待著最後日子的到來。他們還可以回到人群中,可以有機會學習新東西,也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才是讓老人們真正地安享晚年,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父母以為我只是一時衝動,遇到困難做不下去就會放棄。但我知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把這件事堅持下去,決不放棄。

雖然我很年輕,但我很願意和老人們待在一起,也願意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也曾年輕過,付出過,如今老了,我想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新時代的,年輕人的關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f2a5WwBJleJMoPMP2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