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在第一次上學時,總是哭鬧不止。其實,這都是分離焦慮惹的禍。孩子在面對與父母的分離時,總會感到焦慮不安。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化解分離焦慮呢?聰明的父母做好以下三點,對自己對孩子都有益。
1、做好分離前的準備
為了避免孩子在面對分離時,出現情緒激動的現象,父母可以給每次的分離,準備一個小的儀式。儀式可以簡單些,目的是為了提前給孩子做好思想準備,讓孩子可以有一個焦慮緩衝期。
另外,還需要告訴孩子自己的行程安排,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人的恐懼多半來源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慌,提前告知孩子離別的時間,可以讓孩子提前進入離別狀態,減少對未知的恐懼。
2、離開時要果斷
孩子面對分離時,通常會以哭鬧的方式來進行反抗。這個時候,父母要學會「心狠」,一旦告別了就要果斷的離開,不要反覆的回頭,這樣會給孩子造成「我只要再哭厲害點,就可以挽留父母」的錯覺。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害怕分離,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的認知里,可能分離就意味著永遠不會再見了。我們嘗試幾次果斷的分離之後,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明白分離只是一瞬間。父母即便不在自己身邊,也還是「存在」的。
3、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適當放手
孩子面對分離時的情緒波動,主要是由於孩子離開熟悉的人、熟悉的環境後的不適應,及對陌生世界的恐懼。這種焦慮父母只能幫忙克服,但也只是能起到輔助作用,真正其主要作用的還得是孩子自己。
所以,父母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放手,讓孩子逐步去面對分離,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讓孩子能自己適應新環境。這對孩子將來面對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有很大幫助。
另外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焦慮,也說明孩子本身缺乏某種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孩子在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得不習慣,部分源於對父母的依戀,還有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就需要提前鍛鍊好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凡事不要過於依賴父母。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幾乎都會面對的問題,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用合適的方法來克服分離焦慮,願每位孩子都能早日擺脫分離焦慮。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eNlNW8BMH2_cNUgIv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