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粉絲」的光芒,就是「正能量」的縮影

2019-08-17   罔稱說書人

放眼娛樂圈,不僅僅只有「混亂」與「藏污納垢」。

總有一些人,一些事在努力尋找陽光。

王嘉爾的「我是護旗手」,雖然讓很多「人」視他為「毒瘤」,但是人民日報的一篇「關懷文章」又讓他大放異彩,這就是娛樂圈的正能量。

無獨有偶,張雲雷的粉絲也是一群「正能量」的團體,人們都說什麼讓的明星,就會擁有什麼樣的粉絲群體。

那麼每一次在災難來臨之際,張雲雷的粉絲都是衝到最前沿,第一時間給予關注與支持。

張雲雷作為德雲社的「流量之王」,本身總會自帶爭議,很多人都說他的粉絲是「NC代表」,但是就是這一群被群嘲的人一次次作者最感動人心的事情,做著最正能量的事情。

四川宜賓發生6.0級地震,張雲雷個站發力,號召粉絲共獻愛心,不倒四個小時,捐款11萬元。

張雲雷曾被「批判」說他「失藝德」,所有粉絲便一言不發的「閉麥」等他歸來,終於他回歸了。

沒有鮮花與掌聲,20餘天的苦楚一個人默默承受,既然有錯那就改正,重塑藝德的道路就是粉絲與「角兒」一同的努力。

3個小時,8000餘人參加,這就是張雲雷的號召力,也是張雲雷粉絲的團結能力。

有這些「正能量」的粉絲,張雲雷想「走偏」都不可能,這才是真正的「捧角兒」。

「非遺在身邊」活動開始,張雲雷一馬當先,作為傳統藝人的「守護者」,張雲雷率先表態,在其社交平台宣傳傳統文化。

而張雲雷的粉絲,也是為「角兒」搖笙以歌,1000萬+的播放量,一舉讓張雲雷拿下「最具傳播獎」。

這還不算完結,張雲雷七個「個站」聯手打造「跟著張雲雷學曲藝」活動,投稿人數從老人到孩子年齡層分布廣大之大,話題3000萬的熱持續之久都成為了一種現象。

回望娛樂群,怕是只有張雲雷的熱度才能達到如此了吧!

「利奇馬」颱風過境,有很多應援物質出現短缺,又是張雲雷的粉絲站了出來。

探清水河張雲雷個站發起「募捐」活動,其餘個站也是積極響應,一應俱全的物質與善款蜂擁而至。

或許這群張雲雷的粉絲,也就是「二奶奶」們從來不知道自己多偉大,她們至少在做著最平凡的小事,但是你們用細小的感動,溫暖了太多人,也為所有粉絲做出了最「酷」的範本。

粉絲不是一味的「尬吹偶像」,學會正確「捧角兒」才最重要。

張雲雷犯錯,你們一起扛過「苦難日子」,張雲雷輝煌你們是最「冷靜」的鼓掌人。

來時戎馬,去時風霜。

但是張雲雷有你們在,又有何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