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許多領導都欣賞工作踏實認真,且極其負責的人,因為他們能夠讓上司省心。然而,也有一些在別人看來非常努力的人,卻並沒有享受到這種被重視的待遇,甚至有的還被直接勸退,這到底是為何呢?看完這篇文章,你才會發現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說起前同事小夏的遭遇,小劉仍是義憤填膺。
按照小劉的說法,小夏跟自己關係最近,工作一向「非常踏實努力」,但無奈上級領導就是不待見他,動不動就給他小鞋穿,小夏忍無可忍,終於遞了辭職。
小劉說,小夏走之前,還盛情邀約他一起走,聲稱可以幫他做內推,拿到offer肯定沒問題。
若不是小夏的新公司距離小劉家比較遠,小劉又擔心不穩定,可能真的就跟著一塊兒辭職了。
我問小劉:「你們領導為人怎樣,對其他人如何?」
小劉想了想說:「其實公平點說,領導人還行吧,對我倒還算不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不喜歡小夏。」
我又問:「小夏工作踏實努力,業績也一定不錯吧?業績不錯的員工,按理說都是領導依仗的對象啊。」
小劉說:「嗨,我們又不是銷售,平時工作都按部就班做,所謂業績這種事,還不是領導一言堂麼?領導跟誰關係好,就給誰多點績效唄。」
我搖了搖頭,領導評獎分親疏,這很正常,但如果僅僅因為「關係不夠好」,就逼走踏實努力的員工,怕是有點過了,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
其實有關「領導為什麼會逼走得力的下屬」這一話題,換成管理者角度看,可以叫做「究竟什麼樣的下屬,才是值得長期任用的下屬?」
而所謂管理者,還要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職業經理人視角,即自己本身也是個高級打工者,上頭還有領導;第二種是老闆視角,整間公司就我說了算,我最大。
什麼情況下,管理者會毫不猶豫「逼走」自己的下屬,即便對方真的「很努力工作」也不例外?
普通員工與管理者,如何才能友好相處,和諧共贏?
就此,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管理者必然「逼走」下屬的3種情況
1.有才無德,嚴重違法亂紀
很多基層員工一旦提及「領導逼走員工」的話題,往往容易帶上明顯的主觀情緒:「人家明明那麼努力了,領導居然還要逼走他們,簡直不是東西啊!」
但公平點講,領導辭退員工,不見得一定是他們願意這樣做。
但凡當過管理者和HR的人,都該深有體會:企業要招到和培養一個合適的人,成本之高,周期之長,遠遠超出你想像。
沒事開人玩?那是給自己使絆子,得不償失。
但什麼情況下,他們一定會這樣做,不會有絲毫猶豫?
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人有才無德,品行有問題,甚至嚴重違法亂紀。
現實中,這種案例比比皆是:盜竊公司財物、泄露公司商業機密牟利、與供應商/客戶私下串通,謀取公司利益等。
這樣的人,即便能力突出,工作的時候也很努力,也必須不能留。多留一天,都是禍患。
這種情況下,不論是職業經理人還是老闆,都一定會果斷幹掉這樣的員工。
2.看似努力,沒有結果
小劉說小夏工作踏實努力,但問及績效,又說不出什麼量化結果。
職場最扎心的真相是,苦勞不等於功勞,努力,不等於結果。
我們身邊都一定有這樣的人,整天看起來都忙忙碌碌,但當你問他一天都在忙什麼,他往往回你兩個字:瞎忙。
很多人在工作中,也是這種狀態。每天看著很努力上班,甚至經常留下來加班,但從沒拿出過什麼亮眼的成果。
職場上,我們更注重4個字:結果導向。
單子簽不下來,銷售一定沒有提成;產品不能定期研發出來,研發團隊一定被扣獎金;服務執行不好被客戶投訴,執行團隊一定要背鍋。
所以,只見努力,不見結果的人,從根上看,不是人浮於事,就是能力不足,一定不會受待見。
無論職業經理人還是老闆,時間長了,註定會幹掉這樣的人。
3.功高震主,讓領導感受到威脅
有的員工個人能力很強,又很擅長展示成果,如果偏偏遇到一個能力不那麼強的領導,會比較容易出現功高震主的情況。
這種時候,職業經理人和老闆,往往會出現不同的選擇。
職業經理人畢竟也是打工者,也得擔心自己的飯碗會不會被搶走,所以他的第一選擇,一定是消除隱患。
最好的方式,自然是想方設法逼你走。
而對於老闆來說,公司都是他的,下屬就算個人影響力某些時候已經凸顯得比他還厲害,只要他能為公司持續帶來收益,多數情況下,會首選忍耐。頂多適時敲打,不會傾向於直接下殺手。
02
與上級良性相處,把握3個原則
職場上,如何與上級良性相處?「跪舔」、百依百順絕非好的選擇,很多時候,甚至會適得其反。
職場多年,就我個人所見,可把握以下3個原則。
1.避免自我矮化
在很多職場新人眼中,領導天然是「大人」,自己往他們面前一站,不自禁就感覺矮了一截,各種不自在。
因此他們絕不主動彙報工作,也不跟領導打招呼,甚至遠遠看見領導從對面過來,第一反應也是繞道避開。
這種自我矮化,不止你自己彆扭,領導同樣彆扭。
實際上,不論從人格上,還是工作上,大家都是平等的,無非分工不同。
我畢業第一家公司,進的是外企愛立信,愛立信有個很好的文化,即不許叫「領導」,就算對方的職位是總裁,你也要直呼其名(通常是英文名),而不是稱「XX總」。
我至今都認為,這並非簡單的形式主義,事實上這一規定,真的很好地拉近了上下級間的距離,讓大家更深切地感受到平等與尊重,更利於工作的開展與配合。
2.保持「界限感」
如果你就是不喜歡上級的風格,或者你倆性格就是不匹配怎麼辦?
好辦,牢記3個字:界限感。
何謂界限感?換個更通俗易懂的詞,叫公私分明。
上班時,牢記你的職業身份,該配合、彙報、溝通、推進工作項時,認真完成、落地結果,不被個人情緒及好惡所左右行動。
下班時,你若不喜歡,也並不見得非得與上級保持私人連結,大可做回你自己就好。
我很多前同事都是這樣的人,工作時認真執行上級安排,下班了各回各家,從不參與部門聚會,也沒見上級對他們有什麼不滿,更不會影響他們的績效評定。
請相信,儘管咱們身處一個人情社會,但就職場而言,最重要的,依舊是干成事,而非辛苦維繫一段貌合神離的關係。
保持界限感,會讓上下級關係更單純,也更輕鬆。
3.培養「客戶思維」
當然,一個卓越的職場人,一定深諳「客戶思維」。
欲拿下訂單,必然要搞定關鍵客戶,要產品好賣,必然要研究市場規律,精準圍繞痛點進行研發。
同理,上級作為直接影響你升職加薪的關鍵人物,他實際上,是你在職場最為重要的「客戶」。
要搞定他,自然一樣需要「客戶思維」,仔細想想:
他的KPI是什麼?
他的關注點在哪裡?
你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幫他達成目標?
一件任務漂亮地完成了,與急於表功相比,是不是別忘了把他也帶上?
……
請注意,這是職業化思維,無關喜好,無關忠誠,更與所謂「跪舔」,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03
成熟的職場人,始終聚焦自我成長
現代職場,從來沒什麼真正的穩定。你要的穩定,只能自己為自己創造。
即便你確實沒有任何過錯,被「逼走」、被辭退,這樣的事情,每天也都在上演。
你會擔驚受怕,你會憤憤不平,當然也可以噴幾句無良老闆直抒胸臆,但這於事無補。
倒不如,讓自己足夠職業的同時,多專注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下班後也多學點技能,適時發展一些副業。
這樣即便那一天來臨,你也能快速轉換賽道,不至影響後續營生。
其實,職場多年,我所見過的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必要時確實敢跟老闆拍桌子,也從來也不擔心被裁。
事實是,多數情況下,老闆根本沒有機會裁他們。
因為每一次,都是他們為奔向更好前程,主動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