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裡,常會見到這樣的孩子:
吃飯的時候,比誰都慢,明明一勺子一勺子的吃著,卻遲遲不肯下咽,東張西望;
放學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盡情地投入爸爸媽媽懷抱,有的孩子慢慢悠悠整理書包,你只能在門口張望;
不禁在想為啥其他孩子就能動作利索,自家娃咋就那麼磨蹭?
而面對這群「動作遲緩」的孩子,幼兒園老師會怎麼做呢?
前幾天看到一個相關新聞,著實令人震驚氣憤!
第一驚訝:孩子嗓子遲遲不好,醫生稱可能嗓子被燙傷
家長小李說:一個月前,女兒說嗓子痛,開始以為是感冒,但治療大半個月都不好轉,醫生檢查後說可能吃太快,嗓子被燙傷,建議以後吃慢點。
第二驚:幼兒園要求孩子快速吃飯,吃得慢就去廁所吃
家長稱:10月3號晚,孩子在車上跟我說嗓子的事,娃說要吃快些,吃的慢就會被老師叫去廁所吃,還說自己也被叫了幾次,所以每次娃都會迅速把碗中的飯吃完,即使湯點也會吃完。
第三驚:有時一天三頓都去廁所吃,上中班就有了這種情況
「我孩子9月剛上大班,娃說自己經常被叫到廁所吃飯,有時早中晚三頓飯都會去廁所,娃說廁所味道比較大,吃飯難以下咽,還說這種情況上中班時就有。即便吃得慢也不應去廁所吃,園方對此要有個說法。」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均有去廁所吃的境遇,大家氣氛紛紛討要說法,要求看監控,但園方稱壞了。
最終調查結果,確有此事,園方已經承認,並向家長道歉,承諾後續整改。
目前,該班級老師和園長均已被撤職。
新聞剛出來的時候,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無法接受,
講真,如果我女兒將來上幼兒園被人趕到廁所吃,我會氣到打人。
陝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賈宇表示:
幼兒因懼怕老師,可能會不顧飯菜涼熱立即吃完,對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我們理解幼師的辛苦,一天面對幾十個娃,注意力必須要高度集中,一刻也不能放鬆。
一方面照顧孩子生活,一方面教育孩子基本生活知識。
真的很不容易,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能容忍,讓孩子去廁所吃飯的不負責任的行為。
氣憤歸氣憤,但反過來想想孩子到底為什麼磨蹭?
1、寶寶沒有時間觀念
科學家表示:
2歲內的寶寶幾乎沒有時間概念,到3,4歲的時候才會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而真正要知道具體時間要幹什麼,大部分孩子要到5歲才能做到。
但對於20分鐘有多長,30分鐘內吃完是完全沒概念的,他們不知道這個時間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6歲才會對這些有進一步的認知。
因此,真的不能怪孩子磨蹭,而是我們家長真太著急了,忽略了孩子身心發展客觀規律。
2、做事動力不足
很多寶媽反應,如果帶孩子出門玩,他很快就收拾好眼下的事情。
一旦做一些跟他興趣無關的事情,孩子總是磨蹭,氣死個人。
其實,放在我們大人身上也是如此。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怎麼樣都是愉快,積極的。
而做討厭的事情,別說拖沓了,甚至找藉口不幹。
關於寶寶沒有時間概念,家長一定要耐住性子引導,靠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該這樣做。
1、給家裡買個報時的表
不需要你給寶寶普及複雜的時間知識,只讓他們簡單知道有時間這麼個東西存在。
2、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表,並貼在家裡明相的地方
把時間和事情對應起來,先從整點開始計劃,這個比較容易接受。
比如:12:00吃中午飯,傍晚7:00去公園,晚上9:00洗澡...
久而久之,他就習慣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3、提前告知
說到這點,我很有感觸,覺得我們大人有時候真的很不公平,
女兒要求我做某件事的時候,我總說:等一下,明天可不可以......
反過來,我卻要求女兒做事,立刻馬上做好的那種。
換位思考,如果有人直接給我下達命令,我也很不爽,因此提前告知非常重要。
我有個朋友面對孩子不肯吃飯的時候會說,你現在不想吃,爸爸可以接受。
我們約定一下,現在不強迫你吃,但15分鐘後你要來吃飯,否則媽媽就要收拾碗筷了,你再要吃就要到下午了,這期間餓了,我們也沒辦法。
他兒子點點頭表示答應,然後他就定個十五分鐘的鬧鈴。
時間到了,鬧鈴響了,小屁孩竟主動跑過來吃飯。
不止如此,這個過程還讓孩子感受到15分鐘到底有多長,一舉兩得。
4、給予獎勵或者承擔後果。
比如:說好5分鐘內回家,時間到了孩子還在樓下,就該直接把他提溜到家,如果孩子及時回家,就要表揚說他很有時間觀念,加深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5、買繪本教育
繪本里有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小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看。
討論故事裡的內容,順路把你想要講的道理說出來,最好能經常討論加深印象。
有句話:每一個急性子的媽媽,身後都有個磨蹭的孩子。
其實孩子的磨蹭是成長必然經歷的階段,我們大人沒必要以自己的節奏要求孩子。
找到背後的原因,調整好心態,多點耐心,對症下藥,相信一定會有效果。
育兒是個長期且艱難的過程,想要做的更好,就要不斷學習,自省。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