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深漂?來深圳拚命賺錢養家,卻難當合格爸媽

2019-07-28     深港兩地通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最近深圳的地鐵上,多了很多小朋友的身影。地鐵車廂也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變得吵鬧了起來。

對於這些孩子,請大家給予一定的包容。

因為在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暑假剛從老家過來的留守兒童。由於平時的生活環境與深圳不同,所以沒有那麼多規矩,並非是故意吵鬧的「熊孩子」。


比起留守兒童這個稱呼,大家更喜歡叫他們「小候鳥」,這樣的叫法既委婉,又顯得形象和可愛。

因為每年夏天,深圳都會迎來一場小規模的「人口遷徙」。

數萬名留守兒童如候鳥一般,在放了暑假之後,千里迢迢地從老家來到深圳,與他們在此工作的父母團聚。

他們不怎麼了解深圳,也並不嚮往所謂的「大城市」,但因為自己的父母在這裡,所以他們還是來了。





只有春節和暑假,他們才能見到爸媽


期末考試一結束,小馨就與奶奶一起,踏上了從江西到深圳的旅程。上學之後的每一個暑假,她都會來深圳與父母一起過。

綠皮火車在轟鳴了13個小時之後,最終停在了深圳火車站,在出站口焦急等待著的,是同樣思念孩子心切的父母。

從過完年離開家到現在,他們已經有5個月沒見過面了,而暑假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日子,將是小馨一年之中和父母最長的相聚時光。

與多數留守兒童相比,小馨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她所在的小學,有很多像她一樣留守在老家的同學們。那些孩子,一年之中只有過年的那幾天,才能見到自己的父母。

對這些孩子而言,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同一間屋子裡生活,是他們極為難得的恩賜。

小馨的父母都是朝九晚六的普通上班族,住在羅湖一間20多平的一室一廳里。

平時,小馨就由奶奶帶著,在出租屋裡做作業或者看電視,等爸爸媽媽下班了,他們一家子才能出去轉轉。


即使這五六年來,小馨每個暑假都會來深圳,但她的活動範圍還是在出租屋方圓3公里的地方。

當城裡的孩子逛遍了世界之窗和錦繡中華的景點,玩膩了歡樂谷和東部華僑城的遊樂設施,她只能去旁邊的東湖公園走一走,或者坐3站公交到東門老街吃一頓難能可貴的麥當勞。

我不明白,孩子平時在老家見得少,玩得少,好不容易趁著假期來到了大城市,如果還是在這塊小小的地方待著,不出去見見世面,那不等同於讓孩子換個地方留守嗎?

可小馨媽媽的解釋讓我沉默。

「我們平時工作比較忙,周末有時候還要加班,孩子來了也不能一直陪著她,心裡確實挺愧疚的。可一家老小都要靠我們的工資來養活,深圳物價又太高,所以不是很敢帶她去貴的地方玩,只好帶著她在周邊轉一轉了。」

同為深漂,關於生活的壓力,我是再明白不過了。迫於生計,就算「小候鳥」們不遠千里來到深圳,也未必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父母一起出去玩。


轉頭望向滿臉童真的小馨,我想她大概也不會奢望能夠逛遍整個深圳。

能陪在父母身邊,應該就是她目前最幸福的事情了。


長大後,候鳥也成了深漂

坐我對面的同事阿金,曾經也是一名「候鳥」。

小學,初中,高中,他的暑假幾乎全都是在深圳度過。

過去的交通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想從湖南老家來深圳,至少要在大巴車上經歷20個小時的顛簸。這段路程,也是他年幼時期最為痛苦的經歷。

所以他一度很討厭深圳,討厭這個每年讓他受兩次苦的地方。



但大學畢業之後,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深圳工作,從一隻「候鳥」變成了一名深漂。

他說,除了老家,深圳是他最有歸屬感的地方,所以他來了。

在深圳,大家都是租房住,沒有哪個同事願意把那個狹窄陰暗的出租屋稱作「家」,可他不一樣。

即使這麼多年來,他的父母也沒能在深圳買房,但他每天下班還是會和同事打招呼:「下班了,我回家啦,拜拜。」

因為城中村的兩室一廳里住著他的家人,所以那裡便是他的家。


有時他也會調侃自己,說自己可能要當一輩子的「候鳥」。

雖然現在長大了,不用每個暑假都跑來深圳找爸媽,但每年春節,他還是要像候鳥一樣,陪著父母一起回老家。

原先出發的地方,變成了他們一家三口的終點站。



留在老家的孩子,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痛

問過很多深圳的父母,他們無一例外,都非常希望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生活。

沒人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在一天天等待與父母團聚的日子裡長大。儘管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最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

小馨的爸爸說,女兒不在身邊的時候,他特別害怕從家裡打過來的電話,生怕聽到了什麼不好的消息。

如果在電話里知道孩子生了病,或者哪裡不舒服,他恨不得連夜坐火車趕回家。


「要是可以帶在身邊,又有哪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留守呢?在深圳,沒有房子,沒有戶口,孩子想在公立學校讀書實在是太難了。如果讀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又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只能把她放在老家上學。」

談到孩子讀書的事情上,這個來深圳快十年的80後,也只能一直緊鎖著眉頭。

雖然他們知道,孩子從小就需要自己的陪伴和教育。但在陪孩子和掙錢之間做選擇的時候,他們還是會選擇出來打工掙錢。

放下工作,便難以養家,選擇養家,就只能暫時拋下孩子。無論選擇哪一個,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久而久之,對孩子的虧欠,便成了這些父母們的心病。

因為虧欠,所以自責。因為自責,所以他們拼了命地賺錢,拼了命地存錢,渴望用金錢來彌補他們所虧欠的東西。

可他們越是如此,虧欠孩子的東西也就越多。因為孩子所缺失的陪伴與關愛,是再多的金錢都彌補不了的!

這場父母與子女的輪迴辜負,是深圳打工族們無法解決的矛盾,也是留守兒童心中永遠的傷痛。


作者 | 阿C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請註明

如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4RGwB8g2yegNDA_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