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詞牌名,調始周邦彥《片玉詞》。調名本意即詠詞人春夜月下聽笛時的所思所想。以周邦彥詞《月下笛·小雨收塵》為正體,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等四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曾隸詞《月下笛·簾下》等。
月夜聽笛,古代詩人多所描述。如唐高適《塞上聽吹笛》詩: 「霜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唐趙嘏《長安晚秋》詩:「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描述出靜謐、安詳的月夜傳來樂音激越嘹亮的笛聲,靜中取動,韻味深邃;加之朦朧月色的背景,營造出一種淒清的氛圍,顯得意境深遠寧靜。調名本意即詠詞人春夜月下聽笛時的所思所想。
《詞譜》卷二十七:「調始周邦彥《片玉詞》。因詞有『涼蟾瑩徹』及『靜倚官橋吹笛」句,取以為名。」《填詞名解》卷三:「《月下笛》,由彭元遜『江上行人』詞得名。」《填詞名解》大誤。此調周邦彥已有詞。考時代,周邦彥生於宋嘉祐元年(1056年),卒於宣和三年(1121年),屬北宋末期人。彭元遜之生卒雖不詳,但於南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解試,與周邦彥相差一個半世紀,故由彭元遜詞而得名之《月下笛》,實屬無稽之談,益甚於斯!
正體,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以周邦彥詞《月下笛·小雨收塵》為代表。此詞前段第四句押韻,後段第四句不押韻,前後段第六句七字折腰,第七句七字不折腰,後結三字一句、四字一句、五字一句,宋人無如此填者,故以張炎詞作譜。
變體一,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以張炎詞《月下笛·千里行秋》為代表。此詞換頭句藏短韻,前後段第四句俱押韻,第七句俱七字不折腰,第八句俱七字折腰,後結三字兩句、六字一句,宋元人俱如此填,為此調正體。 按陶宗儀詞前段第六、七句「阿誰底事頻橫笛,不道是、江南搖落」,「阿」字仄聲,「搖」字平聲。後段第七、八句「有時巧綴雙蛾綠,天做就、宮妝綽約」,「天」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所采諸詞。
變體二,雙調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以張炎詞《月下笛·萬里孤雲》為代表。此與「千里行秋」詞同,惟前段第五句添一字異。
變體三,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一句六仄韻。以曾允元詞《月下笛·吹老楊花》為代表。此亦「千里行秋」詞體,惟前段第五句六字折腰,後段第四句不押韻,結處三字一句、五字一句、四字一句異。
變體四,雙調九十七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以彭元遜詞《月下笛·江上行人》為代表。此與曾詞同,惟前段第八句減一字,換頭句添一字,前後段第七句各減一字異。
宋代:張炎
孤游萬竹山中,閒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萬里孤雲,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淒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宋代:姜夔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幽禽自語。啄香心,度牆去。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佇,曾游處。但系馬垂楊,認郎鸚鵡。揚州夢覺,彩雲飛過何許?多情須倩梁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宋代:周邦彥
小雨收塵,涼蟾瑩徹,水光浮璧。誰知怨抑。靜倚官橋吹笛。映宮牆、風葉亂飛,品高調側人未識。想開元舊譜,柯亭遺韻,盡傳胸臆。闌干四繞,聽折柳徘徊,數聲終拍。寒燈陋館,最感平陽孤客。夜沈沈、雁啼甚哀,片雲盡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覺龍吟萬壑天籟息。
宋代:曾允元
又老楊花,浮萍點點,一溪春色。閒尋舊跡。認溪頭、浣紗磧。柔條折盡成輕別,向空外、瑤簪一擲。算無情更苦,鶯巢暗葉,啼破幽寂。凝立。闌干側。記露飲東園,聯鑣西陌。容鎖鬢減,相逢應自難識。東風吹得愁似海,謾點染,空階自碧。獨歸晚,解說心中事,月下短笛。
元代:陶宗儀
東閣詩慳,西湖夢殘,好音難托。香消玉削。早孤標頓非昨。阿誰底事頻橫笛,不道是、江南搖落。向空階閒砌,天寒日暮,病鶴輕啄。情薄。東風惡。試快覓飛瓊,共翔寥廓。冰魂漠漠,謾憐金谷離索。有時巧綴雙蛾綠,天做就、宮妝綽約。待一點脆圓成,須信和羹問卻。
宋代:周邦彥
小雨收塵,涼蟾瑩徹,水光浮璧。誰知怨抑。靜倚官橋吹笛。映宮牆、風葉亂飛,品高調側人未識。想開元舊譜,柯亭遺韻,盡傳胸臆。闌干四繞,聽折柳徘徊,數聲終拍。寒燈陋館,最感平陽孤客。夜沈沈、雁啼甚哀,片雲盡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覺龍吟萬壑天籟息。
宋代:曾允元
又老楊花,浮萍點點,一溪春色。閒尋舊跡。認溪頭、浣紗磧。柔條折盡成輕別,向空外、瑤簪一擲。算無情更苦,鶯巢暗葉,啼破幽寂。凝立。闌干側。記露飲東園,聯鑣西陌。容鎖鬢減,相逢應自難識。東風吹得愁似海,謾點染,空階自碧。獨歸晚,解說心中事,月下短笛。
宋代:張炎
千里行秋,支筇背錦,頓懷清友。殊鄉聚首。愛吟猶自詩瘦。山人不解思猿鶴,笑問我、韋娘在否。記長堤畫舫,花柔春鬧,幾番攜手。別後都依舊。但靖節門前,近來無柳。盟鷗尚有。可憐西塞漁叟。斷腸不恨江南老,恨落葉、飄零最久。倦遊處,減羈愁,猶未消磨是酒。
宋代:彭元遜
江上行人,竹間茅屋,下臨深窈。春風裊裊,翠鬟窺樹猶小。遙迎近倚,歸還顧、分付橫枝未了。扁舟卻去,中流回首,驚散飛鳥。重踏新亭屐齒,耿山抱孤城,月來華表。雞聲人語,隔江相半歌笑。壯遊歷歷,同高李、未擬詩成草草。長橋外,有醒人吹笛,並在霜曉。
宋代:張炎
翠山舍。萬里孤雲,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謾驚回淒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宋代:張炎
千里行秋,支筇背錦,頓懷清友。殊鄉聚首。愛吟猶自詩瘦。山人不解思猿鶴,笑問我、韋娘在否。記長堤畫舫,花柔春鬧,幾番攜手。別後都依舊。但靖節門前,近來無柳。盟鷗尚有。可憐西塞漁叟。斷腸不恨江南老,恨落葉、飄零最久。倦遊處,減羈愁,猶未消磨是酒。
宋代:周邦彥
小雨收塵,涼蟾瑩徹,水光浮璧。誰知怨抑。靜倚官橋吹笛。映宮牆、風葉亂飛,品高調側人未識。想開元舊譜,柯亭遺韻,盡傳胸臆。闌干四繞,聽折柳徘徊,數聲終拍。寒燈陋館,最感平陽孤客。夜沈沈、雁啼甚哀,片雲盡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覺龍吟萬壑天籟息。
宋代:彭元遜
江上行人,竹間茅屋,下臨深窈。春風裊裊,翠鬟窺樹猶小。遙迎近倚,歸還顧、分付橫枝未了。扁舟卻去,中流回首,驚散飛鳥。重踏新亭屐齒,耿山抱孤城,月來華表。雞聲人語,隔江相半歌笑。壯遊歷歷,同高李、未擬詩成草草。長橋外,有醒人吹笛,並在霜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