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溫高速今通車,文成邁入高速時代,這7處靜美古村值得一去

2020-01-01     古村記

2020年1月1日上午,萬眾期待的龍麗溫高速公路文成至瑞安段正式通車。

「山城」文成正式邁入了真正的「高速時代」。

往來文成縣的汽車在位於文成縣城大嶨鎮樟台片區的文成互通,就能上下龍麗溫高速。

文成,秀美山水離大家的距離被大幅拉近,正可以去那裡7處秀美古村落逛逛。

1 梧溪村



梧溪以溪為名。文成縣西坑畲族鎮的一個文化古村,始建於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歷史。溪流過境,「梧溪橋」凌空橫架,猶如彩虹,把東西兩莊連成一體。

《富氏宗譜》載:「富氏第12世寧咸淳進士應高公於元至元31年(1294)自南田泉谷始遷梧溪。」建村至今已逾700年。舊譜又載:「有泉匯於溪水,聲涓涓瀝瀝如人語,故名『語溪』,因行書『語』、『語』形近,後遂名『浯溪』。1939年青田縣在本村置郵櫃,郵戳誤銘『梧溪』,故『梧溪』沿用至今」。



村內最有名的富相國祠,始建於乾隆29年(1764),現存建築完整,占地1200平方米。建築式樣莊嚴而軒敞,具有濃郁的古代藝術特色。四周環境優美:背靠岫山,祠後擁有古松兩株,盤枝曲節如傘;享堂圍牆外兩側,各鑿一井。井前左鑿魚塘,右建廚房;祠前左側有古樟一株,今仍生機盎然。


村口有文昌閣,始建於清嘉慶13年(1808),高三層,木色歇山頂式建築。原第一層為正以殿,正廳塑關帝坐像,立塑周、關二將;第二層,文昌閣塑梓潼帝君神像;第三層是魁星閣,塑握筆占鱉的魁星。建築外觀,三層檐頭逐層內收,穩定壯重。處在綠蔭古樟叢中,環境幽雅靜諡。以上兩處,1977年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2 石莊村


在浙南名瀑百丈漈之上,飛瀑之巔,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中,有一個綠樹成蔭的古村落。這裡,有著青山平疇間「桃花源」式的古村落景觀;這裡,還因一村七祠堂、咫尺多名士而為人稱道。這就是石莊村。


石莊有上石莊、下石莊之分,但多數人習慣性地統稱為石莊村。據村裡介紹,來到石莊,就一定要看看石莊「三奇」:小村七祠堂、咫尺多名士、蔣張共題詞。

沿著古木石徑,可以走進一座林氏宗祠。看碑文介紹,該祠始建於道光七年(1827年),由頭門、戲台、廊軒、正廳組成,屬合院式木結構古建築,是縣文物保護單位。推開木門,周緣是石塊砌成的圍牆,百年風吹雨打刻就了暗灰斑駁的模樣。迎面的匾額、楹聯,與門前的一排旗杆石,見證著宗族曾經的榮耀。

據村裡老人說,這僅僅是村裡目前保存完好的七座祠堂之一。輾轉古村,三岔路口、梯田邊、古木旁,豎著兩桿大旗,那旗下的古建築,便是祠堂了。在一個僅有千人的山村,拐個彎就能見一祠堂,實屬罕見。村裡人多認為,大概是村裡舊時多「成功人士」,為了表現宗族裡某一支脈所獲的成就,便新建祠堂,來獲得認可。

3 讓川村


文成,西坑畬族鎮。一個美麗的畲族古村落,讓川村。這是一個畲族文化濃郁的小鄉村,總人口978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四分之一。整座村莊依山而建,錯落分明,背靠千年樟,毗鄰紅楓林,田園風情濃郁。


村內現有始建於乾隆年間的葉氏祠堂,有淳樸鄉土風情的四合院,孝文化孝牌坊等系列人文跡,讓它兼具了江南小鎮的秀氣柔美。

走進村莊,只見村口的小溪里大水車在隨著水流不停轉動,立刻感受到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村裡那神秘的石築的牆、石砌的路,那棵千年樟樹,在默默敘述著它的老故事。還有一間獨特的三味書屋,是由原先的圈養牲口的茅棚改建而成,頗具特色。


讓川村的葉氏家廟記載著在這裡生活的族群三百多年的歷史。古老悠久的人文,別樣的畲族風情,彙集在美麗山水間,別有一番韻味。



如今,昔日的破舊古村落,演變為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旅遊景點,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曾經的豬欄、牛欄、羊欄變成了農家圖書館,被遊人戲稱為新時代的三味書屋。

4 東方村


東方村地處飛雲江支流平和溪中段,村名原為方源、方坑,後與東坑下合併,各取兩村首字組名為東方村。該村歷史悠久,擁有眾多文物古蹟,有建於明隆慶年間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方坑太陰宮」、清同治年間的「翁氏宗祠」和清光緒年間的「貢士府第」等。

東方村風景秀麗,遠望層巒起伏,山勢巍峨。近看樓台亭閣,相映成趣。村莊依山傍水風光旑旎,風情別致,是個極富魅力的好去處。東方村歷史上有名的景觀有:泗亭松風、東峽玉泉、疊石木樨,石井噴花、白漈瀑布等十二奇景。在這裡可賞雲海佛光,看流泉飛瀑,是一個「有山皆入畫,無水不成詩」的風景勝地。

5 朱川村


朱川村位於珊溪鎮西南側,文泰公路穿村而過。朱川原名朱坑頭,因地處一條小溪坑的源頭,明嘉靖年間朱姓人自稽垟遷此開基,故名朱坑,地名朱坑頭。1912年當地辦村校時,因嫌地名中「坑」字不雅遂改用同義「川」字,定校名為朱川小學,並移用作村名。

朱川境內群峰羅列,絕壑幽泉。由於此地山巒疊翠、環境清幽,明嘉靖元年(1522),朱姓族人由稽垟遷移至此,距今已有496年歷史。近500年來,朱姓族人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眾多文物古蹟。朱川歷經百年滄桑後,現村子仍保留著古樹群、古建築及傳統手工藝等。

6 龍川村



村落位於文成縣縣城西翼,面臨四面峰,背靠眠牛崗,因村內有一條龍溪穿村而過,村前村後的山脈延伸似雙龍盤旋,故得「龍川」。龍川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村內人文史跡豐富。據載,龍川域境自隋至清屬永嘉縣、安固縣和瑞安縣嘉嶼鄉五十二都。趙氏為龍川大族,其先祖系宋太祖趙匡胤12世孫趙允夫,於南宋理宗嘉熙戊戌年間(1238年)自東甌遷居龍川。700多年來,龍川文風蔚成,人才輩出。

龍川老街創建於明清時期,街道橫跨龍川上、中、下三村,全長共有450餘米,寬約2-3米。街道兩側大多為江南傳統商居兩用木構樓房,老街中富商達官的古民居也不在少數,單從村民們隨口叫的「旗杆邸」、「石門台」、「文元屋」、「三官邸」便可知道這些老屋身家不凡。

7 武陽村


劉伯溫故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植被豐富,被譽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劉基故居為五開間,劉基上五代均住此,現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後修建房舍碑誌、石臼等用物。劉基生於此,卒於此。

古村記獨立編輯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Da2YG8BMH2_cNUg7W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