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思鉑睿本來是一台中國特有的車種,它並沒有什麼歷史,我們國內於2009年上市的那一代扁燈思鉑睿也就正是它的初代。思鉑睿是東風本田用於跟雅閣「唱雙簧」的一個產物,嚴格來說它也是一台雅閣,只不過是歐規版本而已,其代號為CU。
由於第一代思鉑睿底盤精良,引擎性能突出,尤其是Type-S版本一直都在民間傳播著佳話,外形富有肌肉感,紳士與運動風範兩全其美,這車可謂是為東風本田打了一場漂亮的仗。
不過實話說,現款思鉑睿可是難以贏取大家的一片芳心,因為外形臃腫,底盤與引擎都沒有取得劃時代式的進步,大部分車友都認為此車只是換了一個新殼重新上市而已,所以它的慘澹銷量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對於鍾情於VTEC的朋友,任何外觀上的缺點在他們眼裡都只是浮雲,現款思鉑睿SI體內的K24V4比起上一代K24Z5高出了30匹左右,而且採用了雙離合8速波箱,對於性能控來說,這中型級別的豪華車也能彰顯男子氣概。
思鉑睿之所以慘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2018款的雅閣CV採用了渦輪增壓系統,現實一點來說,L15BM這引擎是更務實的,玩思域(參數|圖片)的朋友也應該知道這引擎的潛力有多巨大,不僅省油,而且馬力也不遜,程序隨便一刷就能達到200匹以上。
沒關係,咱們思鉑睿(參數|圖片)的的油耗拼不過雅閣(參數|圖片),我們就用馬力來吊打它,我們也加裝一套渦輪增壓系統,2.4T這個頭銜說出來也能把它嚇跑。
圖:第一次看見2.4T這個標誌,你可能會笑,你也可能會說「一台自吸車裝什麼B」,但當你聽見這車泄壓閥的一聲尖叫「兒子!!」以後,你就明白咱們不是鬧著玩。
汽車在不斷更新換代,所以包括我們的改裝也好,都不能停留在往日的理論基礎上,大家看見圖上這套渦輪Kit沒有,筆者在中冷那裡打了個叉叉,意思是想跟大家表達清楚採用傳統中冷已經是落後的行為了,更合理的做法就是要像寶馬的B48或B38引擎那樣,用水中冷。
圖:傳統的中冷需要撞風才能進行散熱,但是當堵車的時候就容易會導致排溫和油溫過高,但是水中冷不同,通過用冷卻液去冷卻增壓後的生氣,引擎穩定性則能大大提高,當今很多飄移賽車和直線賽車都採用水中冷了,因為它們並不具有高效的撞風工況。
圖:水中冷內鋁箔扇葉比較密集,好處是能讓空氣接觸更多的散熱介質。
圖:這個渦輪Kit是為思鉑睿量身定做的,現場師傅兩下功夫就做出了一套水中冷的水箱支架。
圖:水中冷裡頭的冷卻液也是需要冷卻的,而水箱則擺在防撞梁後。
由於K24V4的凸輪軸在排氣端的角度並不大,所以為了避免排溫和油溫過高,安若特所採用的這顆渦輪並不大,目標為恆壓0.5Bar,關鍵是要儘可能降低Turbo Leg,力量隨傳隨到。
圖:思鉑睿的引擎艙空間十分大,要設立一個位置安裝水中冷並不是難度十分大的事情。
圖:K24V4採用集成排氣歧管,這種設計的好處是提高引擎的熱效率,不過加裝渦輪則要採用新的思維與設計。
我們在探究一套渦輪系統是否合理的時候,需要關注的重點首先是進氣管道與進氣溫度,進氣管道的長短決定了當你踩下油門,節氣門打開,增壓過後的氣體要多長時間才能進入燃燒室,而進氣溫度則直接影響了引擎功率。大家看此車的渦輪系統布局,渦輪到中冷再到節氣門的總長度並不長,若是採用傳統的中冷,進氣管道必須要繞到前槓這裡來散一下熱才跑到防火牆這邊進入節氣門(前排後吸引擎布局),所以這就是這個套件的優勢之一。另外,採用水中冷的冷卻形式,進氣溫度是很可能比原來自然吸氣引擎狀態下還要低,我說的,不接受反駁。
圖:泄壓閥採用的是HKS SQV,其聲音必然是讓人熱血沸騰的。
圖:當然加裝了渦輪增壓系統後,ECU程序不可能不被改變,進入氣缸的氧氣多了,理應也要多噴油,這一點就要靠特調外掛ECU去解決了。
圖:馬力強化了以後,大家也別忘記必須要同時升級制動系統。
原廠的K24V4已經有208匹,而且壓縮比達到11.6:1,所以在渦輪加持後特調電腦必須要很小心,不然容易導致缸壓過高,此車已經能夠穩定達到290匹,330牛米,世界上又有一個可怕的怪物誕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9dYjHQBURTf-Dn5qy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