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忘了的商標,如今還能「搶」回來嗎?

2019-11-15   麥知網

提起無印良品,大家是否清楚其發展歷程。2005年,第一家商店進入中國上海,截至去年10月,日本無印良品13年來已在該市場開設235家門店。

除了中國的「無印良品」風格外,該品牌倡導的自然簡約的生活方式和穿著體驗近年來也飽受各種假冒商品的困擾。

反遭上訴

甚至在去年,法院裁定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日本無印良品未來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或只能標示「MUJI」。

就在近日,日本無印良品(Muji)所有人再次進行維權上訴,以「侵害商標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將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經營者杭州餘杭區南苑街道文氏佳品百貨店,及其產品生產者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人民幣321萬元。

目前該案在餘杭法院進行審理。

據了解,早在1999年,日本無印良品就已經向商標局申請註冊「無印良品」商標。

但是,當時這個商標僅可以用在第3、16、25類等商品上,比如化妝品、文具服裝鞋包之類。

註冊不全

然後日本無印良品遺漏註冊了第24類,這第24類商品主要是指紡織品(布匹)和家用紡織品制罩布,包括紙制床單和枕套,不包括醫用電熱毯(第十類)和非醫用電熱毯(第十一類)及紙制桌布和餐巾(第十六類)等。

儘管日本無印良品產品分類中的化妝品、文具、服裝鞋包等也因獨特的設計風格、精簡的使用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但家用紡織品,如床單等等家居用品更是一直成為消費者心中的明星產品。

正是這樣的陰差陽錯,於是2000年左右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就用「無印良品」註冊第24類商品的商標權,之後又將商標權轉給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

也就是說,在2000年日本無印良品還未進入中國前,中國的商標資料庫中已經有了「無印良品」這個名字。

接著,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成立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並授權「無印良品」的商標使用權。

有媒體發現,北京棉田正在以「無印良品」商標在中國各地進行擴張開店,目前在各地已布局30家門店。

該無印良品與日本無印良品不同的是英文為「Natural Mill」,其他與日本無印良品極為相似。

對此,良品計劃稱已採取法律行動。

這起開始於2001年的商標「搶注」,也正是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糾紛中的一個典型。

其實早在2004年,中國曆時十年修改的新《商標法》開始正式實施。

今年,新《商標法》又一次修訂。在商標侵權這一塊有了更嚴厲的懲罰!從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懲罰提高到了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最高侵權的懲罰金額為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