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以大賽「挖」人才 厚植旅遊文創土壤

2019-12-17     中經網海南

「高手在民間」——這句網絡流行語用在2019年陵水首屆「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再恰當不過。

「三個多月,四百餘幅設計作品,很多創意設計方面的人才『浮出水面』,初步營造了陵水旅遊文化創新的氛圍,可以說,大賽的目的已經達到。」大賽的承辦單位——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旅文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精品雲集,創意迸發,掀起一場頭腦風暴

據組委會統計,本次大賽共收到四百餘幅設計作品,其中品牌與包裝設計類11件;文化創意產品類267件;工業產品設計163件;數字類影像作品3件;旅遊裝備類32件。這其間,精品雲集,創意迸發,一次大賽呈現的是一場頭腦風暴。

《韻》是本次大賽的獲獎作品之一,也是陵水本土參賽作品之一。該作品將旅遊文化和實用性有機結合,設計出一款方便人們在海邊遊玩的涉水鞋,鞋面上有代表陵水旅遊的各種要素圖案,鞋底則巧妙地將陵水地圖一分為二。為了實現鞋子的抓地力,作者在鞋底的每個凸起點印上陵水各個鄉鎮的名字,可謂奇思妙想,粗中有細。



獲獎作品《韻》設計圖樣(組委會供圖)

另一件本土個人參賽並獲獎的作品《珍珠海岸,海底世界》,是一系列海底精美拍攝作品多媒體套裝。該作品將作者於2018年拍攝的珍珠海岸水下生物精美圖片、視頻,以及作者的海洋環保科普理念包裝成為海洋拼圖、明信片、畫冊、滑鼠墊、冰箱貼、包裝禮盒等,既可作為人們認識海洋、欣賞海洋的文化藝術作品,也可作為遊客購買的具有地方文化藝術內涵的陵水禮物。禮盒上有二維碼,遊客掃描後可觀看陵水海底世界的高清視頻。



獲獎作品《珍珠海岸,海底世界》設計圖樣(組委會供圖)

「陵水的旅遊事業正在越來越好,但是旅遊文創方面還相對薄弱,現有的文創產品基本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不能很好地承載起對陵水旅遊形象的宣傳和推廣。」陵水縣旅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這次大賽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結合海南建設自貿區(港)以及當前陵水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努力營造陵水旅遊文創的濃厚氛圍,提高人們對旅遊文創的熱情和參與度,進一步提升陵水旅遊商品設計研發水平,豐富旅遊商品體系、提升旅遊商品檔次,促進陵水旅遊商品的品牌化、多樣化、產業化發展,進而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陵水特有的品牌活動,推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

以賽引才,厚植土壤,做好旅遊文創文章

潮和(原名姚宏朝)是通過街上的宣傳海報獲知2019年陵水首屆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的。

潮和是土生土長的陵水人,出生於小漁村的他從小對海洋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的微信個人簽名是「我的辦公室在海底」。目前,他是一名海洋環保主義者,同時是一名國際潛水教練、水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他還是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獎獲獎者。

經常在水底工作的潮和不怎麼喜歡拋頭露面,很少參加國內的各種賽事,這次卻破天荒「浮出水面」參賽,圖的不是名次和獎金,而是「本著支持家鄉的文創事業才參與的」。正是他「想為陵水旅遊文創事業出一份力」的參賽初衷,讓陵水旅遊與海洋環保有了一次精美的交集。

被大賽「挖」出來的陵水本土創意設計人才還有李帆,他的參賽作品《韻》在大賽中斬獲二等獎。

李帆是陵水人,目前是安踏鞋商品管理中心的一名高級設計師(一級),由於工作太忙,他基本上逢年過節才能回陵水,「16日的頒獎典禮,我都沒辦法回去現場領獎。」李帆說,他雖然身在外地,但當從朋友圈中看到家鄉第一次舉辦創意設計大賽,他就決定要參賽,至於拿什麼作品參賽,起什麼名字,都是在快要截稿的時候才想好。「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要為家鄉做點什麼。」李帆說。

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大賽中,雖然陵水本土的參賽個人和企業都不是太多,但這畢竟是第一屆,從「試水」的效果上看,本次大賽吸引了不少省內外的參賽者,說明陵水旅遊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文創的氛圍已經初步營造起來,還「挖」出了一些創意設計方面的本土人才。「往後的第二屆、第三屆,估計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意設計人才,推動陵水旅遊文創事業不斷邁步向前。」該負責人說。

旅遊文創是旅遊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據介紹,就陵水的旅遊文創現狀而言,作品創意層次不高、文創產品規模化生產加工的缺失,都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陵水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景區可以對藤編文創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制陶、椰子殼工藝等加工場所普遍規模太小。

「通過舉辦這樣的大賽,逐步培養陵水旅遊文創的土壤,倒逼涉旅企業加強旅遊文創這方面的綜合競爭力,提高本地文創商品的創意檔次和含金量,使文創商品可看、可吃、可用,更好地承載起宣傳陵水、造福陵水的作用。」陵水縣旅文局相關負責人說。(王小武 陳建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6gzFW8BMH2_cNUgAt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