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或最先突破年內新高打破僵局

2019-11-04   股市達人飛

今天市場在周末相對偏利好的市場環境下繼續走高,指數的表現沒有太多的意外之處,但看似不錯的市場實際上的賺錢效應依然不高。

漲跌的個股情況分布呈現了比較標準的正態分布,近3000家個股處於-2%-2%的波動區間,而波動幅度大一點的個股非常少。所以,指數今天雖然表現的還可以,但實際上市場情緒和熱度並不算高。

這是否又一次隱含了市場調整的需求呢?

準確來說,的確是的。目前,還沒有到真正破局的時間點,市場還難以走出趨勢性行情,從運行結構上看,依然是震盪下行的區間震盪。

當然,上周也跟大家提到了,這裡的震盪實際上波動幅度是逐漸減小的,而且未來還會越來越小。震盪幅度的減小,會讓市場上的投機效應越來越弱,幾乎看不到什麼交易性機會。當真正出現這種情況之後,就意味著市場即將進入真正的方向性抉擇,這可能在雙十一之後我們才會看到。

實際上,我們要重點看上證50指數。50指數依然是近期最強指數,距離今年的新高已經不足1%了。50指數將對後續行情方向的選擇起到重要的先導性意義,50能否打開上行空間,將對所有個股的走勢至關重要。

隨著真正變盤節點的臨近,未來我們大機率會經歷指數漲而個股不漲的局面,將類似於今年1月的情況。

為什麼個股不會漲?為什麼指數要漲?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大致有幾點:

第一:基金倉位偏高和今年收益太大之後,整個年底的防禦性心態不會輕易改變,所以機構資金不會輕易對其他類個股開倉,而會繼續抱住自己最熟悉最看好的個股

第二:MSCI的再度納入、中美貿易談判情況較好及穩經濟預期之下,空頭實際上看空的邏輯並不可靠。換句話說,有很多資金其實都是在等待市場的最後一跌,那有沒有最後一跌還是一個懸念,很可能沒有。

所以,機構整體防禦性的情緒不會改變,但防禦性的情緒又不妨礙它們戰略性認可明年的市場。將兩者情緒融合起來,換成比較通俗的機會就是確定性極高的權重白馬股。其實,從最近的行情來看,二三季度滯漲的權重白馬最近顯著啟動,其實就是機構收縮戰線後的調倉行為。即對未來看好,又不太敢開新倉,市場博弈出的最終方向。

因此仍對11月行情表示謹慎樂觀,至少在這個政策和業績的真空期當中,沒有太大的風險隱患。市場環境會比10月顯著改善,只要操作的好,賺錢是大機率的事情。此前也強調過,如果四季度中還有賺錢的機會,那大機率就是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