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51期,原文標題《醒醒!大衛·斯特恩,很多人的前程等你照亮》,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 張斌
12月12日,華燈初上。紐約曼哈頓城中,一家名叫「8.5」的法式餐廳里,氣氛清雅溫暖。當晚19點多,ESPN一位著名主持人在其社交媒體上幾乎是第一時間披露,大衛·斯特恩剛剛在「8.5」餐廳里猝然倒地,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這條個人表達為幾乎同時迸發出來的相關的新聞報道做了新聞要素有效的補充,時間與地點都不重要,最刺目的那個詞是「腦溢血」。
救治沒有絲毫延誤,手術即刻開始,77歲的老人在親友的護佑之下,靜靜地躺在病房之中。已經數日沒有最新消息了,人們只是在心裡不斷掂量著一種不脛而走的預判,腦淤血病症的康復不樂觀,沉寂似乎愈加顯露出不祥的跡象。報道隻言片語,都很克制,不想讓病人親友感知任何的不適,《福布斯》記者短文的標題格外溫暖——《任何NBA撰稿者,都有一個關於大衛·斯特恩的故事》,一時之間定會觸動很多人的內心。
已是一頭銀髮的大衛·斯特恩靜臥在病床上,那場景應該是極具畫面感,只有床邊監控設備時不時發出嘀嘀的聲音,至愛親朋們在一片沉靜中找尋著奇蹟的蹤影。親人多麼希望老人可以一如每日清晨六點半,給特拉維夫的親友打上一通電話;上午11點半,雷打不動地給設在堪薩斯城的創業者發給簡訊,問問事業進展;平日裡,會議是這位退休五年的NBA前總裁的最重要工作內容,與生意夥伴、59歲的ESPN前任執行副總裁約翰·科斯納往往會開長達一天的會議,滿面紅光,氣色極佳。
關於大衛·斯特恩的傳奇不必贅述,30年作為總裁統領NBA改天換地。從1984年至2014年,NBA年收入從1.65億美元增長至55億美元,相關專利產品銷售從3500萬美元成長到了30億美元,工資帽從360萬美元扶搖直上至5810萬美元。2014年,榮休之時,大衛·斯特恩曾經一度幻想過輕鬆自在的日子終於來了,但神一樣存在的體育產業巨人怎能就此安然頤養天年呢?科斯納,當年在NBA曾追隨大衛·斯特恩,在其舉薦之下日後轉至媒體行業,官至ESPN高層,掌管數字和印刷媒體業務,也是響噹噹的業界高人。幾年前,科斯納與大衛·斯特恩聯手成立一家名叫微管理風險投資的機構,業務專注於推動新一代體育媒體消費模式建設、提升運動人群健康保障科技水準、為迅猛發展的體育博彩業提供嶄新的業務解決方案。業界泰山北斗,一出手便是起點甚高。
人們會提及大衛·斯特恩的律師專業背景,其實30年的總裁生涯早就將其激發為業界全才,大量的行業創新都是他一手促成,尤其是對於媒體和科技兩大超級引擎始終保持著濃厚的情緒。因此,榮休之後,更加超然些的大衛·斯特恩不停地在扮演著戰略家和實操戰術指引者的雙重角色,很多體育創新企業圍繞在他的機構周邊,希望得到指引和啟發。而大衛·斯特恩堅稱,自己的風險投資絕非傳統投資機構,他更願意幫助創新創業企業打造業務模式,鋪平未來之路,真是看好的企業,老爺子還會自己自掏腰包投資,至少也是10萬美元,那些苦苦打拚的新企業有了業界傳奇加持,未來也變得光明起來。
但願大衛·斯特恩可以早日醒來,行走如常,還有很多探索者等待著老人可以用餘生點亮他們的前程。人雖老,傳奇不老,直到這一次大衛·斯特恩病倒,我才知曉,令人驕傲的NBAE娛樂公司居然也是時年40歲的斯特恩律師創建的,那時候每場比賽會被錄製在兩盤古老的四分之三英寸錄像帶上,通過FedEx公司,花上25美元,寄到新澤西的Seacacus。在那裡,NBAE里的年輕人會花上一天的時間,仔細標註每一個鏡頭,隨後錄像存檔,活的NBA歷史就此永存。我親眼在NBAE看到很多入行者抱著幾盤錄像帶匆匆而過,那是很多人的職業起點,也是NBA繁盛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