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著「牆內」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別人的夢中。希望「網際網路坊間八卦」能成為一個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已離職華為員工的「慣例」心聲。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華為基層員工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華為。
溫水煮青蛙,一朝警醒,總算不太晚,即是危難,也是機遇,更是一次對職業生涯的深刻反思。
不知道接下來還是否有心思去寫這些東西,馬上全身心要投入物料清理中,趁不太急時記點流水帳。
背景:
40歲,測試(偏硬體)8年,求職方向:過來吹牛逼的年齡,薪水過得去,有人要就行。時間從9月初開始
求職流水帳:
求職網站:
獵聘、BOSS直聘、前程無憂、智聯招聘……能註冊的都註冊了,
實際效果:
獵聘主動投了28家,明確反饋不合適5家,邀約2家,面試進程100%
BOSS直聘,投遞19家,溝通過19家,邀約0家
51job:投遞2家,被查看181次,主動邀約1家,面試進程100%
智聯招聘:投遞2家,主動邀約2家,面試進程0%
獵頭添加:12個,成功邀約1家,面試進程90%
內部推薦: 2家,面試進程50%
以上數據不完全準確,全憑記憶,詳細的數據記錄在家裡的比較本電腦上,若有時間,會重新梳理找工作流水帳。
總體上來說,找工作首選獵聘,BOSS直聘和獵聘信息有重複,51JOB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也許是歷史發展的原因,很多公司會及時刷新51JOB,但不一定刷新獵聘網,智聯招聘沒啥感覺了。中華英才網被淪落為公司評論網站,這個倒非常有用。
從8月底9月初開始投簡歷,剛開始都看了一下,然後覺得比較合適才投,但兩周之後沒什麼公司響應,心裡開始發毛……後來投得比較隨意,臉皮也變厚了一點。
1)T公司:AI+IOT行業,>1000人,高級測試工程師,第一次收到面試機會,心裡比較激動,第一輪,普通員工來面試,隨便聊,知道加班不猛,OK,第二輪直接主管面試,問離職原因:不想加太多班。然後直接被告知996,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機會就被這樣浪費了……現在想來這次最好的一次機會了,熱門行業,薪水也給得起,可惜沒有被抓住,剛出公司,心態沒調整好,1個月之後郵件再溝通希望再聊聊,不被鳥了。
2)M公司: 環保檢測行業,小公司,高級測試工程師,9月底,51JOB上主動找到我的,一家校辦企業,環保檢測的,居然行業內占60%的份額,網站上備註的是國企,工作時間7.5小時,不加班,公司對我很滿意,但我要價2.5萬/月,被委婉拒絕,後思考再三,第三天郵件說明能接受低一點的工資,於是得到了第一個OFFER(年薪22萬,社保公積金按3600交,15%留做年終獎),非常感謝這家公司,終於讓自己有了一點底氣和信心,雖然最後還是沒有去。
3)D公司:保險公司,>1000人,應聘精英管理,大都會,說招的是管理崗位,被多個獵頭推薦,整好也想了解一下保險,經不住好奇,去了一次,聊了1個多小時,沒聽到實質的內容,但看感覺出要從底層殺熟銷售做起……再沒理會
4)H公司:友商,>1000人,應聘項目經理,友商,內部推薦,面試持續了兩周,技術一面OK,技術二面OK,HR三面……再也沒有聲音了,後從內部消息得知被卡在年齡了,35歲以上不要……最有希望的一個機會沒有了,這也是面對其它公司不怎麼著急的最大底氣。
5)C公司:集成電路設備行業,上市公司應聘電子工程師,在51job和獵聘上都有投遞,最後好像是51JOB起了效果,研發副總一面,希望我做測試,二面不知道啥角色,沒有HR面……一周之後通知我面試成功,薪水還可以,意外之喜,自從勸退之後,第一次心情開始舒暢起起來,此時友商H的結果還未出來。
6)S公司:上市公司,應聘軟體測試工程師,網際網路行業,說是獵頭推薦的,比較早了,也忘記是哪個獵頭了,都忘了曾經投過這個,直接主管一面、研發總監二面、產品經理三門,聊得應該還可以,內容是給公司業務選擇合理的供應商,我本身動硬體,有懂這個行業,應該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工資要了>2.5W/月,總監40歲,還和總監就如何保持職業競爭力聊了聊,上面試的,估計應該我沒回答清楚為啥要選他們公司,一周了,到現在還沒有信息。
7)Y公司:車聯網行業,>1000人,應聘自動化測試測試工程師,內部推薦,部門總監和測試老大一起面試,因為內部推薦,非常重視,看簡歷上都描了彩筆,不過最終業務相差待定,結果fail
8)W公司:AIOT含義,應聘硬體測試,2018年初創,昨天剛達100人,拿到A輪融資,宣稱矽谷模式,不打卡,每周六似乎要上一會班,第一輪電話面試,對方不懂硬體測試,隨便聊了40分鐘,昨天現場面試,第一輪,還是昨天的那位,隨便聊;第二輪:研發負責人面試,硬體開發出生,隨便聊聊測試指標和眼圖,一看屬於有了解但不深入的,第三輪:CEO親自面試:直接問我有啥問題,隨便扯了幾句HR一直說他們公司很好,領導和員工很平等,大家都很隨和……無奈只好附和,薪水要了月薪3萬(不低於2.5萬),年薪40萬(不低於35萬),第四輪明天CTO面試……總體結果暫時應該對我比較滿意,薪水要求應該超過了其原先計劃,進去之後我屬於唯一的硬體測試,需要搭建測試框架(規範、用例甚至示波器購買等),未來預計還會有2個硬體測試。
8)D公司:智能汽車和智能城市的網際網路行業,小公司,主動約見,預見下周面試,看重不是經驗的一個經驗,月薪1.5~3萬,去看看,大概不太合適
9)P公司:智能口罩,十來個人,小公司,法人親自預約,預見下周二面試,離家非常近,隨便看看,基本不會考慮
總結:
找工作兩個月,投遞63家,有價值面試6家(2家內推、其它4家),成功2家,2家待確認,投遞反饋率6/63=9.5%,,面試成功率2/6=33%,當前就業熱點主要在人工智慧、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等)和網際網路等行業。
作者簡介:網際網路坊間八卦,每天三分鐘,了解職場趣事趣聞八卦,更多八卦盡在網際網路坊間八卦公眾號。給你不一樣的網際網路味道。歡迎添加好友,進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