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特別好,特別有趣,
可以體會苦,然後特別甜。
——《生活萬歲》
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生活很難?」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當我發現自己只是個普通人的時候。」
《松子被嫌棄的一生》里,松子說:「小時候,誰都會覺得未來是閃閃發光的,不是嗎?可是……」
可是,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最終都變成了普通人。
生活的難處,並不在於我們只是普通人,而是在於:
有些人,光是活成普通人的樣子,就已經用盡了全部的力氣。
紀錄片《生活萬歲》,記錄的就是這樣一群人。
叔本華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在紀錄片《生活萬歲》中,有十五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平凡人,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世背景,卻用相同的方式震撼到了我們的心靈。
遊走在城市的邊緣,「炒螺明」是這個城市裡最孤獨的人。
他穿著女裝,身姿妖艷地在大排檔賣螺螄,買他一份螺螄,他便模仿著梅艷芳的腔調唱一首歌。
這樣的生活,他過了29年,他用歌聲和螺獅把女兒送進了大學。他說:
「我一沒偷,二沒搶,這樣並不丟人。」
即便如此,女兒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父親,離他越來越遠,這件事也成了他畢生的遺憾。人們更願意把他當成賣唱的,而不是賣螺螄的。
布達拉宮腳下,停著一輛人力三輪車,車主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拉了十多年人力車,現在一用力蹬車,小腸氣就會犯病。
這十幾年,他從廣場來來回回走過那麼多次,也沒有進過布達拉宮。他說:
「從前,布達拉宮門票要一百多,捨不得,現在漲價了,更捨不得了。」
沒人能逃掉生老病死,每個人都一樣。
街頭賣唱老人,其實是一對盲人夫婦,他們比任何人都要熟悉黑夜。兩個人小心翼翼地在世間摸索,相濡以沫。他說:「只要我在一天,就不讓你一個人摸索。」
說起這些話的時候,他們都是笑著的。
這世間,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影片《天堂電影院》里有一句話:
生活和電影不一樣,生活難多了。生活從來不會因為誰的軟弱而饒過誰,在這場旋渦里,沒有誰的生活值得「容易」二字。
關掉電影的特效和濾鏡,影片傳遞出來的精神內核是:哭著生,笑著活。
不管是報喜不報憂的舞女,還是為了兒子,吊在半空中的蜘蛛人,又或者在深夜裡開出租的單親媽媽......
在他們身上,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個影子,其實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狀態。
魯迅先生說:「這世間的悲喜並不相通。」
面對生活萬象,我們誰都沒有辦法真正的「感同身受」,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不值得的人間裡,找到「生活」最值得的理由。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連續14小時,35單外賣。體力不支的外賣小哥暈倒在了冰冷的地面上,面對上前幫忙的路人,甦醒後的他失聲痛哭。
拚命賺錢的背後,是債台高築的家庭,還有躺在病床上的兒子。擦乾眼淚,他還是硬撐著送完了最後一單,因為手裡的每一單外賣,都是孩子健康的希望。
生活的殘忍之處就在於,有的時候,弱者連掉眼淚的資格都沒有。
在車水馬龍的街頭,80歲的老奶奶因為躲閃不及,發生了車禍,身上多處受傷。經警察詢問得知,唯一的兒子因病去世,為供孫女讀書,80歲的她不得不靠打零工籌集學費。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不想日日「玉盤珍饈」,頓頓「金樽清酒」。誰又願意在四下無人的街頭為了生計痛哭流涕呢?
余秀華說,這是一個搖搖晃晃的人間。
而我們,則是生活中的無名之輩,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生活死磕。
不下跪,無所畏。
「萬物都有生,狗生,馬生,我是人生,所以我要享受人生的樂趣。」
當賣唱的盲人用最平和的語氣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對生活的無畏。
對生活的無畏,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即將進行心臟移植的女病人,手術開始的前一刻,緊緊地和丈夫抱在一起。沒有海誓山盟的諾言,丈夫說:「你要堅強,任我多堅強,都替代不了你。」
人生數載,有些路總要自己一個人走。
生活這條窄路,像極了桃花源的入口,你得走下去,走下去,才有落英繽紛,豁然開朗,走下去,才能看到生活的微光。
活著,最美麗的狀態就是見微光。
負責清洗大廈玻璃的父親,對熱愛足球的兒子學習成績很憂心。
但在兒子跟他一起體驗過玻璃清洗工作後表示,會讓自己變得有出息,給爸爸在上海買房。
也許,對爸爸來說,兒子就是他擺脫清貧生活的唯一希望。
為了八個孩子留在山村的陝西鄉村教師,在老婆哭訴日子太苦,勸他出去打工的無奈現實下,他也沒有放棄孩子。
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教他們知識,似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平凡也好,窮困也罷,他有自己的堅守,也有自己的執著。
導演任長箴說,「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別狹窄的角落裡,眼前只有自己的生活,和認識的三五個人,大千世界裡別人都怎麼活?」
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是導演任長箴對影片中人生活狀態的總結。
其實誰又不是呢?
每個人的生活半徑都限定在一定的時空內,未來之路很長,無法避免中間會出現意外,但總會有一束光會照亮我們。
生活,本就是苦難與希望的交織。
但最好的狀態是,苦難只用於描述現在,把希望寄託於未來。
平凡如你我,無論歲月長短,極盡一生去追求有希望的人生。
正如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寫的:
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難,又有多少甘甜!天空不會永遠陰暗,當烏雲退盡的時候,藍天上燦爛的陽光就會照亮大地,青草照樣會鮮綠無比,花朵仍然會蓬勃開放。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總是如此艱難?」
其中一個回答是:「人間不值得,萬物皆裂痕。」
在周星馳新片《新喜劇之王》中,女主角只是一個跑龍套的無名小卒,每天的工作,不是演死屍,就是被導演罵。日復一日,黯淡無光。
工作不順,感情被騙,家人不解,生活的洪流夾雜著泥沙肆無忌憚地衝擊著她。
可是她說,她想演戲,她想成為一個好演員。
「希望」成了她生活中的微光,正是這份微光,成為了她面對生活最堅強的力量。
萬物皆有裂痕,而裂痕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湖北宜昌,有一名普通的下崗工人,15年來,養母、妻子、外孫先後臥病在床,生活的打擊接踵而至,他的人生,成了真正的逆流。
小小的房間裡,躺著三個癱瘓在床的病人,從春夏到秋冬,他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66歲的他用並不寬厚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希望。
「為了這個家,我不能倒下。」這句話成了英雄的宣言,在平凡的生活里,他用愛與責任照亮了全家人的生活。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以後,依舊熱愛生活。」
脫下小丑的裝扮,疲憊的面容下,是一位堅強的父親。對家人的愛,成了他生活中的光。
夜深人靜的街頭,七零八落的酒瓶背後,是一個柔弱的女孩。對愛情的渴望,成了她生活中的光。
他用力踢出的一腳足球,承載了對父親的承諾。愛與希望,成為了他生活中的光。
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遙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潔。
所以你看,生活是有光的。
正如影片最後寫的:
活著特別好,特別有趣,可以體會苦,然後特別甜。有愛和被愛的滋味,人只能活一次,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需要特別珍惜地活。你比每個人都幸福,謝謝你讓我看到生活中的光。
也許,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激流險灘,但是,每個人的生活都一定有萬縷微光。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用盡全身的力氣,在貧瘠的生活里,開出一朵鮮艷的玫瑰。
花開之處,我們懷揣著滿腔孤勇。迎著生活的逆流,寫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在這場生活的戰鬥里,你我都是生活中的英雄。
生活萬歲,我願逆流而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