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店區洪溝村(現洪溝社區),位於淄博火車站東側,緊鄰膠濟鐵路。村前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穿過原洪溝村3000多米的土地,名曰洪溝路。
張店區志載:洪溝村,方位;淄博火車站東1公里;建村年代,元代;村名由來及沿革:古時,因村址建於河灘上,故名長沙莊,後村址移建高處,因臨河道深溝,更名鴻溝莊;清乾隆41年(1776年)《淄川縣誌》載有「東北鄉洪溝村」。
風雨滄桑多少年過去,洪溝村版圖已經城市化,原來的農村已變為中心城市的組成部分,村民在在1982年10月轉為市民。然而具有濃濃洪溝情緣的洪溝居民如今還是習慣自豪的介紹自己,「洪溝的!」
洪溝人確實值得驕傲,曾經的過去,隸屬或淄川或桓台或張店,在洪溝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洪溝村、洪溝路都在輝煌中走過。
紅色搖籃-洪溝村
孟金山(1910·1·2~1960)
紅色沃土上的紅色學校
位於洪溝路中段的淄博五中原為耀南中學。1942年8月25日清河行署抗日中學成立,一九四三年,為紀念在抗戰中英勇犧牲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支隊司令員馬耀南更名為「耀南中學」。1943學校曾遭日軍焚毀,後校舍重建。1948年,復校並改為山東省渤海第三中學,地址位於桓台縣,1950年學校改名為「山東省桓台中學」。1951年,學校校址由桓台遷至張店洪溝路,並更名為「山東省張店中學」,1955年正式更名為為淄博第五中學。
1996年,響應淄博市政府對主城區西部進行開發,按照「批准淄博實驗中學建設,委託淄博五中實施籌建」的部署,組織實施建設組建淄博實驗中學,為淄博市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至今,淄博五中走過70多年的輝煌歷程。通過幾十年的努力,這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名校,已發展成為山東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首批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文明單位和省級綠色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學校以「校風正、學風濃、師資強、質量高」而享譽社會。
校址歷經12次變遷,校名幾經更換,從1955年更名為山東省淄博第五中學並定位於洪溝村洪溝路至今,淄博五中身處紅色沃土,不忘紅色基因的傳承,不舍洪溝這片熱土,繼續在洪溝路續寫華章。
洪溝路上的紅色企業
1943年的山東,日軍掃蕩,瘟疫橫行,戰爭形勢非常嚴峻,地方和前線戰場都急需藥品。時任八路軍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政委林浩將軍、參謀長賈若瑜將軍與研究決定創辦製藥小組並於11月1日,由時任膠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張一民抽調18名八路軍戰士在牙前縣後垂柳村(現威海牟平縣)成立,在一所沒收的地主樓房裡,生產藥棉、繃帶、脫脂紗布、酊水劑、肥皂等簡單產品。
1944年10月,膠東軍區衛生部正式命名製藥小組為新華製藥廠。這是我軍最早的軍工製藥企業。
1948年10月,隨著全國解放進程的推進,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行軍,新華製藥廠由膠東遷至淄博張店,在洪溝村開始建廠,並在年底投入生產,新華製藥移交給當時的華東財辦管理。
為了統籌華東解放區的財政經濟, 組織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援解放戰爭。1947年3月23日,華東局成立華東局財委會委員並成立華東財經辦事,同時把原山東省政府財經部門合併在華東財經辦事處簡稱華東財辦。這時的新華製藥隸屬於華東局領導的軍工性質的製藥企業。
1953年新華製藥由軍工體制轉為國有企業。
幾十年來,發展於洪溝的新華製藥 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績:建國初期及革命建設年代,新華人研製成功了治療黑熱病的特效藥---葡萄糖酸銻鈉(商品名:斯銻黑克),一舉撲滅了肆虐大半個中國的黑熱病,該藥至今為國內獨家產品。自力更生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較大規模的化學合成原料藥車間——非那昔汀車間,奠定了其以生產解熱鎮痛藥為發展方向的基礎。新華製藥生產的斯銻黑克產品、咖啡因重大工藝改進技術榮獲1978年召開的首次全國科學大會獎。
洪溝路的新華人有著自己光輝的榮譽,1949年10月1日,新華製藥董永芳等三位製藥英雄光榮地參加了開國大典。
七十多年滄桑巨變,七十年多歲月如歌。適應新形勢,不斷發展壯大,身為具有紅色基因的國有控股企業,新華製藥-亞洲最大的解熱鎮痛藥製造和出口基地,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化學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化工原料到高品質製劑的完整產業鏈,五大園區協調發展,四大板塊齊頭並進,搭建起了新華製藥完善的產業布局和發展平台。
騰籠換鳥,新華人在洪溝沃土上成長壯大,不管是在洪溝還是在其他地方繼續延續輝煌。
不管處在何方,新華街、新華公園、新華大院、新華人,都有洪溝的印記。新華製藥,發展於洪溝,根在洪溝,歷史不會忘記,新華人不會忘記。
同樣在洪溝沃土上,建立發展的新華醫療以及山東農藥等企業,都是或曾經是行業龍頭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當地乃至全國同行業的發展。
光榮的歷史,洪溝路曾是紅色政府政府的駐地
1947年2月24日,張店第二次解放,3月1日建立張店市人民政府,隸屬渤海行署.
1948年3月11日,張店第三次解放,成立縣級張店市。隸屬魯中南淄博特區,12月辦公地點遷至洪溝路西首。
(1950年,周村、張店合併,成立縣級張周市,1955年撤銷張周市,併入地級淄博市。)
1955年中共張店區委、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地在洪溝路西首(現新華醫療器械公司大院處)。
1958年11月張店人民公社成立,時轄10個農村生產大隊,其中第八大隊就是洪溝村(後改為洪一、洪二、洪三社區)。
洪溝村洪溝路,一個紅色村莊一條紅色道路,一方紅色沃土,建設發展了紅色政府、紅色學校、紅色企業;新華製藥、新華醫療、大成農藥、張店鐵路、淄建公司、烤煙廠等宿舍大院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子弟。
歷史不會忘記,在抗日戰爭、在解放戰爭、在社會主義建設、在改革開放的各個階段,洪溝村、洪溝路這片沃土上的紅色事業的組織者、建設者、教育者都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祝願紅色沃土上的洪溝人不斷走向更加燦然的輝煌!
變遷、改變、提升、發展,無法阻擋的潮流。這裡不遠曾是熱火朝天的新華製藥廠區,這原不起眼的街頭雕塑,如今是保留最好的記印。
北京城市發展中,保留了不少的特色四合院;我們的城市中的大院已經不多,他雖沒有高樓大廈的奢華,但滲透著歷史滲透著親情、鄉情,也許保留幾處更好。
騰籠換鳥。山東農藥原生產廠區,待建的住宅區一角。退休的老人說,不管咋變,總有懷念。
這應是淄博化工學校的舊址,當時屬市化工局建設管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專業技能的藍領。行業培訓更接地氣,優勢更為突出。
這是原張店人民政府禮堂,曾經多年對社會開放,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當年放映的電影吸引了城內城外的觀眾爆棚;現在文化場所仍然不足,也許政府部門的專門會議禮堂對社會開放一下,是解決不足的一條有效途徑。
朋友說,山東農藥廠不生產農藥了,買其他小廠的產品,不放心。
大成農藥後,淄博農藥再無農藥龍頭。
老鄉指點:這是永信化工的宿舍。記得張店永信化工是建於1943的私營化工企業,以後改為公私合營。如是這個永信,向行業老廠致敬!
佩服新華醫療的決策者,還沒喊騰籠換鳥、動能轉換大以前,就悄悄的低成本的完成了產區的轉移,更可貴的是沒隨波逐流建住宅小區,老區場地成為商務中心。高手!
市場競爭激烈,崛起不易,然而還要奮鬥,還要崛起!
文/劈山
來自內容合作平台「紅色魯中」,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