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湖濱區崖底街道辦事處斜橋村:強化黨建引領 以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2019-07-26     今報三門峽

斜橋村開展的「快樂星期天」活動,更是走在了湖濱區的前列

斜橋村位於三門峽市湖濱區崖底街道辦事處,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2700餘人,其中黨員116人。近年來,斜橋村在崖底街道辦事處帶領下,強化黨建引領,不斷提升農村治理工作水平。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大興精神文明建設之風,連續數十年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尤其是「快樂星期天」活動更是開展得有聲有色,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以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由於在各項工作中表現優秀,斜橋村先後榮獲了「目標完成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全區『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村」等稱號。今年4月份,更是獲得了全區文明村榮譽稱號。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張超飛/文 張歡歡/圖

強化黨建引領 「三年強基」夯實組織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強化黨建引領發展方面,近年來,三門峽市湖濱區崖底街道辦事處斜橋村通過開展「三年強基工程」,持續強化政治引領,突出政治功能。通過不斷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結構,創新活動方式,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工作,以此來不斷提升農村治理工作水平。

在斜橋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員活動室里,擺滿了村裡近年來榮獲的各種榮譽,這些榮譽無不彰顯著斜橋村的黨建活力。

今年以來,斜橋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推進「三年強基工程」,在全村黨員內推行「一編三定」工作法。據介紹,「一編」即編員進組,就是把認領相同崗位的黨員編組,每組選出1名組長,具體負責本組計劃制定、活動開展、聯絡溝通等工作,做到每月碰頭、每月總結,抓好崗位職責落實;「三定」就是定崗位、定責任、定懲罰。

在「一編三定」工作法指導下,斜橋村將全村116名黨員分成了服務發展組、便民服務組、快樂星期天組、文明建設組、矛盾調解組和廉政監督組等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具體分工各不相同,圍繞搞好產業項目、聯繫困難群眾、開展「快樂星期天」活動、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更好地為村民開展服務工作。

除此之外,在每個月25日的「黨員主題活動日」,斜橋村都會召開全體黨員例會,要求所有黨員必須自覺參加黨課學習,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或缺席。會上除了通報村委的重要決定、村內近期的主要事務,還組織黨員集體學習憲法、十九大精神等內容,提高黨員的覺悟,使其切實起到模範帶頭作用。針對黨員多層次、多樣化的實際情況,還將「網際網路+」引入「黨員活動日」活動制度,建立黨員微信群,實現黨組織和黨員聯繫「零距離」。有效激發了「立足崗位奉獻、爭做合格黨員」的黨建新活力,促使黨員立足本職工作、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從而推動各項黨建工作順利開展。

砸土填溝 拓寬村民致富渠道

「由於村子位於城市區附近,全村占地約300餘畝,村集體經濟來源多以門面房收入、停車場及物流產業等為主。」斜橋村村委會主任高玉發說,受地理位置限制,整個斜橋村能用來耕種的土地面積很少。

村郊多是十幾米深的荒坡溝,如何能夠把這些荒溝充分利用起來造福群眾,是高玉發作為村委會主任經常思考的問題。去年7月,斜橋村爭取到了土地整理項目資金,在上級政府批准同意後,高玉發開始帶領村民對溝壑土地進行平整,先後整理土地上百畝。

今年65歲的王羅剛是斜橋村四組村民,對此深有感觸,並且他還做了一首打油詩:「斜橋有個西溝村,溝多地少不夠分;玉發一夜來靈感,砸土填溝是關鍵……」。

「我們村邊有六七道溝,淺一點的十米左右,深得能有二十多米,這些荒溝在以前根本沒有利用價值。」王羅剛說,如今在村幹部帶領下,荒溝逐漸被平整後利用了起來,可以說這是造福全村百姓的一件大好事。

這些荒溝深的地方能有二三十米,最底層填埋的是城市建築垃圾,最上邊覆蓋上一層厚厚的黃土加以平整後,就可以用來耕種。「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市政建築垃圾的處理問題,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農民耕地面積,讓農民增收致富,可謂一舉多得。」高玉發說,這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大閒置土地處理力度,有效促進土地的循環、節約集約利用,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

「我們現在每平整出來一塊土地就利用一塊。」高玉發介紹說,如今被平整出來的土地有60畝左右,有些地方已經栽種上了紅薯。如果將所有深溝都平整完,能多出來約200畝土地,到時候村集體會將這部分土地統一規劃管理,初步打算是用作農業開發,果園、經濟林、苗圃一類的種植,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村民共享。

洒水車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兩趟,在村內主次幹道上噴洒降塵

「快樂星期天」

為群眾送上「精神大餐」

近年來斜橋村積極落實村級保潔運行機制,健全保潔隊伍,定期對公共區域進行衛生保潔,及時清理周邊垃圾。「為了保持路面乾淨整潔,由村裡出資購買了兩輛洒水車,十幾輛垃圾清運車,定期對主幹道路面進行洒水保潔。」高玉發說,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了村子的整體形象和品位,為村民營造了乾淨整潔、優美和諧的生活居住環境。

伴隨著村容村貌的提升,與此相匹配,群眾的文化生活也要跟上。為了組織好文化活動,做好精神文明建設,每年婦女節,都會開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家庭、美麗庭院等評比活動,並對獲獎者進行隆重表彰;每逢重陽節期間,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送節日福利。

對於好媳婦、好婆婆、五好家庭等的評選,現任斜橋村婦聯主席的王蘇敏感受頗深。「我在1991年的時候,就曾作為村裡五好家庭代表到區里參加表彰會。」王蘇敏說,從1992年到村裡負責婦聯工作至今,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工作從未間斷過,至今已開展有20多年。伴隨著這一活動的開展,斜橋村的村風民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幾乎很少發生鄰里糾紛、婆媳不和等矛盾。今年四月份,斜橋村更是獲得了由湖濱區委、區政府聯合頒發的全區文明村榮譽稱號。

斜橋村開展的「快樂星期天」活動,更是走在了湖濱區的前列。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以及村民的不同愛好,把村民組織在一起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每周一次雷打不動。「最開始參與的人數很少,為了提高大家參與活動積極性,每次都會準備一些小禮品。」王蘇敏說,如今每周的「快樂星期天」都會吸引大量群眾自發參加,這一活動形式也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在王蘇敏看來,開展「快樂星期天」活動,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倡導文明新風,助推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斜橋村村委會主任高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s4ELmwB8g2yegNDMc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