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山東23家鋼廠9000萬噸鋼鐵產能大挪移

2019-12-19     鋼市早參


近年來,鋼鐵產能置換成為行業發展的熱詞,大量建立於本世紀前十年的產能成為置換的主力。鋼鐵產能正逐步遷移出城市,進而轉移到遠郊或沿海地區,中國鋼鐵行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近年來,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量殭屍產能、違規產能退出市場,為鋼鐵行業發展騰挪市場空間,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粗鋼產量也連創新高,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或超過10億噸。如果說2017年之前去產能還停留在「政策性」去產能,17年之後則轉變為以「產能減量置換」和「企業間重組」為特點的去產能新階段。


寶武鋼鐵在2017年合併之後,先後參與了對重鋼的重整,2019年又通過了對馬鋼的重組,首鋼股份也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將15%的股份無償劃轉至中國寶武,寶武首鋼戰略聯盟或成鋼企重組新模式。除去寶武鋼鐵為首的央企動作頻頻之外,民營企業間的聯合重組也進入到高潮期。武安地區、唐山地區、江蘇省等鋼廠正在進行大規模的企業間產能重組,山東省的鋼鐵產能也將完成大挪移,日照—青島-臨沂將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新的鋼鐵產業帶。


為何鋼廠間重組在加速?


從政策角度看,早在2016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主要針對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46號文件設定的總目標是,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60%-70%的產量將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內,其中包括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3家-4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6家-8家。


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產量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寶武鋼鐵,2018年粗鋼產量為6743萬噸,也就是說在2016年制定的8000萬噸的鋼鐵企業到2018年仍未出現。2019年寶武鋼鐵通過對馬鋼的重組之後,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粗鋼產量超8000萬噸的鋼鐵企業。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中國的鋼鐵行業已經進入到成熟期,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大特點。通過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可以實現行業產能集中度的提升,進而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產能集中度提升之後更有利於發揮我國在制度上的優勢,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加有利於實施分區域調控政策,減輕鋼鐵企業污染問題。


山東如何做?


山東省是國內排名前三的鋼鐵大省。截止到2018年底,山東省鋼鐵總產能在9000萬噸左右。按照山東省2018年印發的《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未來山東省鋼鐵產能將逐步向日—臨沿海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和萊—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轉移,到2022年,濟南、淄博、聊城、濱州等傳輸通道城市鋼鐵企業產能退出70%以上,將青島董家口、日照嵐山、臨沂臨港等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鋼鐵產能應退盡退,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


近日山東省相繼公布了,淄博、濟南、濱州等地鋼鐵產能轉移的方案,其中山東廣富集團、傳洋集團、淄博齊林傅山鋼鐵有限公司、山東隆盛鋼鐵有限公司將於2022年全部退出,合計超千萬噸鐵、鋼產能全部轉給日照鋼鐵控股集團;12月14日,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發布了一則公告,山東鋼鐵控股子公司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擬購買山東閩源鋼鐵有限公司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現有生鐵 119 萬噸、粗鋼 170 萬噸產能指標,交易金額為14.96億元。


在此前5月份,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有公開信息稱「濰坊特鋼、魯麗鋼鐵、巨能特鋼與日照鋼鐵就鋼鐵產能轉移、承接進行探討交流」也就是說位於濰坊的三家鋼鐵企業產能也有可能會轉移至日照鋼鐵,但此信息在發稿前仍未在官方媒體得到確認。



至此山東省濟青沿線鋼鐵產能除西王特鋼430萬噸產能之外其餘產能的調整方向可以基本確定,未來山東省鋼鐵產能將集中於日—臨沿海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和萊—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而其中在青島董家口、日照嵐山、臨沂臨港將成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先進鋼鐵產能製造基地。


山東省23家鋼廠、地點、產能及其未來變化情況



未來山東鋼鐵行業的地位如何?


2018年底山東省鋼鐵產能排名全國所有省份中的第三位,到2025年排名前十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山東省必占有其中1-2席,從目前山東省鋼鐵產業的情況來看,形成兩家3000萬噸左右煉鋼產能的鋼鐵企業集團是有可能的,而這兩家綜合性的鋼鐵集團企業無非山東鋼鐵和日照鋼鐵兩家。要想形成一家8000萬噸以上規模的鋼鐵企業集團難度較大,除非走向跨省兼并重組的道路,而未來我國可能實現的3家-4家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必然是跨省的多個鋼鐵生產基地的集合。

來源: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卓創資訊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rakHG8BMH2_cNUgbT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