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蒼溪獼猴桃,全鏈開發設計獼猴桃產業鏈

2019-08-10     廣元本地資訊

從傳統式糧油到以紅心獼猴桃為領軍的現代農業,四川盆地北緣的國貧縣蒼溪,借力農業供求均衡側結構性改革革新的「大潮」,將現代農業產業鏈與工業生產、度假旅遊業、服務業等深度結合,進入了發展「順風車道」。

去年,四川蒼溪紅心獼猴桃種植面積達38.5萬畝,年產獼猴桃鮮果12.6萬噸,實現「獼猴桃+」綜合產值超40億元。

農旅融合 園區即景區

在蒼溪,獼猴桃產業鏈園覆蓋了全縣39個鄉鎮,以紅心獼猴桃為主導產業鏈的萬畝園區已建成17個,千畝園、百畝園、房前屋後小庭院更是鱗次櫛比,獼猴桃專合社有165個,種植、銷售與加工的龍頭單位有7家,從事人員達22萬餘人。

高坡鎮天螺村的脫貧戶羅爭光,前些年種植了8畝獼猴桃,去年,這些「搖錢樹」給他帶來3萬餘元的收入,讓他家不僅「爭了光」,還脫了貧、奔了康。

歧坪鎮是連續四屆的蒼溪紅心獼猴桃採摘節體驗園所在地。從前幾年,除種植戶們依靠節會賺得「盆滿缽滿」外,該鎮也有多家鄉村酒店餐廳、農家院樂如雨後春筍般「長」了出來,「龍騰山莊」就是其中之一。

「來的大多是外地人,喜歡本地的特產,我們就開發設計了一些苦麻菜、九大碗之類的『土菜』,再把泊車、快修、快遞等服務引進來,劇烈反響都還不錯。」業主李燕玲帶著拘謹的微笑告訴記者,今年的採摘節前後,山莊實現收入30多萬元。

近年來來,蒼溪鍥而不捨「一個農業園區就是一個度假旅遊景區」,靠攏產業鏈發展、度假旅遊資源、鄉村文化等元素,不僅喊響了「醉美梨鄉,水墨蒼溪」的品牌,更形成了農旅結合、收入倍增的可喜局面:2017年,全縣旅客接待量超607萬人次,超2010年時的3倍;綜合度假旅遊收入達36.10億元,約為2010年的6倍。

全鏈開發設計 資源即機遇

目前,蒼溪的紅心獼猴桃產業鏈主要是以銷售鮮果為主。每到9月,大批的鮮果集中化上市,嘩啦啦的鈔票就進了農民的口袋。

然而,鮮果銷售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何如才能延長蒼溪紅心獼猴桃的「保鮮期」,加強商品的附加值,從而使其更好充派發揮「富民強縣」作用?

「目前我們已經研製取得成功果脯、果醋、紅酒、酵素、果醬、果汁等系列商品」,在蒼溪縣果王食品公司,蒼溪縣獼猴桃產業鏈發展局承擔人拿起一瓶「閨獼」飲料詳細介紹道,「別看這小小一瓶,口味好、果肉多、有特色,如今是蒼溪人待客必用的飲料。」記者還知道到,今年的第四屆內地·蒼溪紅心獼猴桃採摘節中,該縣華朴農業出產的一盒獼猴桃酵素,拍出了2800元的天價。短期內,蒼溪還將聚力研發獼猴桃果素麵膜等商品,進一步開啟深加工渠道,豐厚商品類型。

根據整體規劃,到2020年,蒼溪將建成50萬畝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年產鮮果50萬噸。「獼猴桃鮮果資源的進一步豐厚,勢必給蒼溪帶來更多精深加工、文化、度假旅遊等機遇。」蒼溪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祖斌對該產業鏈「接連不斷」很有決心。

打造出品牌,實力即市場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選育出全球首個紅心獼猴桃新品種——紅陽以來,我縣又陸續培養了紅華、紅美、紅昇等一大量新品種。其中紅陽已在61個國家和地域申請品種登記,成為全球第三代獼猴桃首選換代品種。」對於新品種開發設計,該縣獼研所高級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吳世權了如指掌。

據知道,蒼溪建立了獼猴桃產業鏈專家庫,吸納了包括吳世權在內的20餘名專家,還組建了技術革新團隊1個、院士工作中站1個,在各鄉鎮配齊了獼猴桃技術員,實現「縣上有專家隊伍,鄉鎮有服務站,村上有技術員」的技術支撐體系。

科研發力,蒼溪獼猴桃產業鏈結出累累碩果,先後得到了內地紅心獼猴桃第一縣、國家現代農業獼猴桃示範區、全國綠色食品規範化原料出產基地、國家出口值獼猴桃質量安全性示範區等「國字帽」的榮譽,蜚聲國際性。9月,該縣又通過了省級國家地理標示商品蒼溪獼猴桃維護示範區創建驗收。

今年以來,蒼溪借與浙江省三門縣的物品部扶貧合作之機,請來高端農業技術人才,到蒼指導產業鏈發展。今年的紅心獼猴桃採摘節,蒼溪人還將獼猴桃「賣」到了大海之濱的三門,譜寫了一曲蒼溪紅心獼猴桃與三門小海鮮的「山海戀歌」。

蒼溪人的雄心不止於此。「到2020年,除實現綜合產值破百億之外,我們還要建成 『世界紅肉獼猴桃之都』,蒼溪人將為此不懈奮鬥。」蒼溪縣委書記張壽於這樣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k_jeWwBvvf6VcSZCj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