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戰狼2,2018年有藥神,今年暑期檔就看它了

2019-07-22     喂了官人

這個暑假,電影院撤走了好幾部本來會成為爆款的電影,卻也低調上映了一部估計是年內最大的黑馬,而且它還是一部國產動畫片。點映一開始,該片就拿到了8.6分,現在(7.21日)8.7分,妥妥的神作無疑了,它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2017年,我們有《戰狼2》,2018年有《我不是藥神》,今年暑期檔可能只有它了。小編在看完之後已經把它排進了國產電影十佳前五的位置,不出意外的話它絕對會是今年最好的國產動畫片,也可能是最近幾年都會最好的那個,甚至可以代表國漫和歐美的動畫片抗衡。

2015年,口碑大作《大聖歸來》上映,成為當年最好的動畫片,豆瓣8.3分。當時,很多人說國漫的春天已經到來,後來,《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相繼問世,但小編覺得這些國漫雖然有突破可始終在技術上和形式上做文章要多於對故事內核的提煉,不是情節過於簡單,就是主題先行得厲害,只給人眼前一亮,再無深層次的東西。

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終於打破了國漫的上限——創新。該片的創新是在保證畫面頂級視覺效果的基礎上對娛樂性和深度性的全面提升。

娛樂性上,我覺得它擁有國產電影少有的有趣的笑料,沒錯,是全部的國產電影,不限於動畫片。最近的一部算是國產喜劇片的應該是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可那個尬啊,真的是劇情完全配不上演員,白瞎了黃渤和沈騰兩位小哥哥,我一度懷疑是有人盜用了寧浩的名字。

再看國漫,最近幾年幾乎找不到笑料好的片子,大多一本正經地講一個過去的故事,放不下道德和輿論的包袱,反正故事到最後都是為了講道理服務的。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則在人物設定上就往有趣、親民的方向上靠近。講川普的太乙真人,有口吃的申公豹、反差萌的村民大漢、開寶蓮有密碼鎖,都在適當時候跳出來緩解氣氛,讓故事更好的進行下去,讓觀眾在笑料百出中接受這個有趣的故事。從這些安排上可以看到導演餃子絕對是香港無厘頭和美國好萊塢搞笑片的愛好者。

而最大的改編則是哪吒本身。

大多數人對哪吒的印象來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西遊記》、《封神演義》三部作品,該片主要改編自《封神演義》。在我們的概念中哪吒是個叛逆的清秀少年,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身披混天綾,帥得一比。在79年豆瓣高達9分的《哪吒鬧海》中基本上就是哪吒在中國影視作品的高光時刻。

反觀《哪吒之魔童降世》,煙燻妝、黑眼圈,大嘴巴,走路吊兒郎當,要多醜有多醜,沒事還喜歡念打油詩,完全顛覆了我們心中對哪吒的定義。

但是靠著行雲流水的動作場景,流暢的敘事能力和前面說過的笑料百出,觀眾並不會覺得這個哪吒陌生,而是覺得這個哪吒怎麼這麼有意思,打個比喻的話應該就是你會喜歡上很醜的黃渤是一個道理。

說完娛樂性,我們來說重頭戲深刻性,這是該片可以得高分的根本原因。經過一波波爛片的洗禮,中國觀眾終於開始學會辨別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片,於是倒推著中國影視行業對作品的高要求和高標準,那些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的好片大多是選擇主動遠離觀眾,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在中國這個文以載道的國度,所有文藝作品都要揭示某種意義,否則就是辣雞,於是主題先行成了一個特別糟糕的潮流,束縛著好故事的誕生。

在這個信息泛濫成災的時代,我們可以輕易得到一個個道理和雞湯,但故事本身的樂趣卻少之又少,我們不排斥主題,排斥的沒有故事鋪墊的主題。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題不再是過去傳統定義下的「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對父權的反抗」,而是對命運的抗爭,從親情的小世界中脫離出來,達到具有普世價值的高度。

中國人向來信命,相信註定的,也就是說我們是一個以宿命論為主的國家,換成比較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覺得突破自身的階級是很難的,能不能突破不是努力的程度決定的,而是命運決定的。

為了更好體現命運這個東西,劇情在縮減篇幅(去掉李靖另外兩個兒子)的同時設置了對比。龍王三太子敖丙和哪吒分別是靈珠和魔丸轉世。在對龍宮的設定上,劇情也一反常態,把龍宮塑造成鎮壓海底怪獸的監獄(難道是鎮壓哥斯拉?),他們稱為「海底煉獄」。龍族被天界和人界看做異類,不得躋身上層階級,所以敖丙帶著靈珠轉世的身份給龍族帶來了新的希望,他背負著整個族類的興亡責任。

哪吒雖是魔丸轉世卻無拘無束,身為陳塘關總兵的太子,加持著官二代的身份和一個神仙師傅的教導,受盡世人的喜愛,世人害怕他但是無可奈何,不看他的面子也會看在李靖的面子上選擇原諒他。

和敖丙擁有相同命運的是申公豹,申公豹是和太乙真人形成對比的。在劇情一開始,元始天尊就內定了太乙真人是「崑崙十二金仙」最後一個名額,但操著川普(哪裡不對勁)的太乙真人法力並沒有高強到哪裡,生活習慣也不好,差不多就是個死肥仔,還愛喝酒睡覺。

但申公豹因為是豹子修煉成神仙,這樣的出身代表他的上限只能到元始天尊坐下弟子這裡,爬不上去了,所以他充分發揮小指頭說的「混亂不是深淵,混亂是階梯」的處世哲學,在背後串改了哪吒和敖丙的命運。他希望含著靈珠出世的敖丙可以在三年後的天劫咒發威時,打敗魔童哪吒受到人間和天庭的重視,證明自己的能力。

就這樣,因為出身決定的命運在敖丙和哪吒;龍宮和天庭;太乙真人和申公豹三個對比中一步步往前推進。

身處劣勢的申公豹說了這麼一句話: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搬不動。這句話放在他、敖丙和哪吒身上是最好的註解。哪吒因為魔丸轉世受到陳塘關全體民眾的排擠,他孤獨,敏感,所以用強大的戰鬥力發泄情緒,保護自己。

可是出現了兩個變故,一個是敖丙和哪吒成了唯一的好朋友,一個是李靖決定代替哪吒死於天雷之下。這兩個就是該片關於友情和親情的塑造,非常成功。

兩個同樣孤獨的孩子因為巧合認識,認定彼此是對方的唯一的朋友,但因為命運的捉弄,他們之間必有一戰。李靖對哪吒的父愛是一條貫穿全片的線。他騙哪吒是靈珠轉世所以天生神力,他騙哪吒父老鄉親會來參加他的生辰宴,他擁有著傳統中國父親的優缺點,沉默、嚴厲,不苟言笑,但在關鍵時刻是大山一樣的存在,可以犧牲自己保全兒子的性命。也是他的付出讓哪吒醒悟,幫助他從成魔的路上折了回來。這一段非常感動,是全片的淚點,但控制得很成熟,火候恰當。

最後敖丙和哪吒聯手對抗了天雷,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一幕很燃,很爆炸,很精彩,視覺特效和情緒鋪墊都達到國漫的新高度。

說到底,他們都是強大的命運棋盤上的棋子,但該片的主題不是教觀眾認命,而是「去你個niao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是「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是「你是誰你自己說了算」。

這樣的正能量不同於《戰狼2》的國家後盾;不同於《我不是藥神》的對生命的大愛;也不同於《流浪地球》對宇宙的思索,它是那麼的接地氣,那麼靠近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真實生活。我們的出身,我們的奮鬥,我們的掙扎,我們的友情、親情和愛情,我們都可以在裡面找到對應,我們可以體會人心的成見,命運的強悍,但我們也同樣渴望擺脫這些枷鎖,擺脫世人的眼光,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恰好《哪吒之魔童降世》幫助我們完成了這樣的夢想,給了我們信心和勇氣。即使最後還是命運勝利了,你也不妄好好活一回。這就是普世價值,不因民族、國家、疆域、人種而不同的普世價值。

中國這個綿延了五千年的文明國家其實是有著豐富的寶藏可以挖掘的,我們有著自己的神話、哲學,有著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好萊塢拍到最後除了我們是伐木累也拍不出啥新鮮玩意了)。

因為我們曾經是地球的扛把子,是絕對的GDP第一。所以怎麼開發這些珍貴的遺產,用現當代的語言更好地傳遞出去是文藝工作者應該好好思考的,中國沒必要跟在美國後面追求恢弘的畫面,華麗的效果和拯救世界的口號,中國有足以打動和影響世界的文化力量。

「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這是太乙真人最後對哪吒的評價,也是導演對國漫的寄託,對國產電影的期待。

等待餃子的下一部《姜子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fIiHWwBmyVoG_1ZLx3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