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究竟有多困難?科學家說出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2020-09-17     怪奇菌

原標題:星際旅行究竟有多困難?科學家說出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上個世紀60年代末,得益於高速發展的航天科技,人類在月球表面邁出了一小步,卻是宇宙探索的一大步。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人類有望在2050年之前登陸火星,在那顆荒蕪的紅色星球上留下人類的足跡。

目前為止,包括旅行者一號、二號在內,共有5個深空探測器正默默飛向太陽系邊緣,最遠的已經距離地球225億公里。

從這些成就中好像不難感受到,人類征服星海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可現實真的如此嗎?星際旅行真的如此簡單嗎?其實答案並沒有那麼樂觀,甚至讓人有些絕望。

阻礙人類星際旅行的首要因素就是距離。相信許多人不知道,除了光年這個天文單位以外,其實還有「A.U.」這個天文單位,它取自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即1A.U.代表1.5億千米。

例如金星,它距離地球只有0.28 A.U.,太陽系邊緣的海王星距離地球則是29.8 A.U.。根據計算,旅行者一號目前距離地球約150.4A.U.,而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距離地球約26.8萬個A.U.(4.243光年)。

目前,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僅是光速的1.8萬分之一,它用了43年的時間才飛過了1光年的1/450。按照它這個速度,大約需要3萬多年的時間才能穿越太陽系最外側的奧爾特雲,真正離開太陽的引力範圍,而它想要到達比鄰星至少還需要8萬年的時間。

然而,距離也只是影響星際旅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難以想像的消耗也是主要影響因素。

我們都知道,計算物體的動能可以用動能方程,即Ek=mv/2,其中V指的是物體的速度,而M則是物體的質量。

如果想要在短短几十年內飛出太陽繫到達比鄰星,那麼飛船的速度至少要比現在快幾十倍到上百倍。根據動能方程,所需要的能量至少將是現在的數百萬倍,以人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就算通過種種方法解決了能源和能耗的問題,並不意味著星際旅行已經高枕無憂了,還有許多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在不遠處等待著。

例如宇宙中幾乎無處不在的宇宙塵埃和宇宙氣體,在低速狀態下它們是無害的,可一旦和超高速飛船相遇,原本軟綿綿的它們能夠對船體造成致命的傷害。

此外,長時間的星際航行不僅對飛船材料要求嚴格,對飛船內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折磨和考驗。強大的生命維持系統、長時間的密閉空間、低重力下的人體病變、致命的宇宙輻射,其實都是需要科學家們去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當然了,從表面上看星際旅行對人類來說是絕望的,但是這並沒有讓人類喪失鬥志。基於目前掌握的航天推進技術,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用無人探測器探索深空。

除了大家熟知的「旅行者」計劃以外,還有伊卡洛斯計劃、代達羅斯計劃、突破攝星計劃等諸多嘗試。

科學家們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體積和質量都極小的納米飛船,然後將它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送入宇宙進行深空探測,為人類探索鋪路和探路。

不僅是無人探測器,科學家們針對載人星際航行也提出了需要驚人的計劃,例如太空冬眠計劃、胚胎冷凍計劃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計劃幾乎都是談論如何讓人類脆弱的身體抗過漫長的航行,由於受到身體的限制,或許機械和人體結合的半仿生人才是未來的主流。

光有計劃對於星際航行的作用僅僅是錦上添花,實打實的推進動力其實才是根本。從推力上來看,傳統的化學推進雖然推力較大,但是比衝量卻非常低,它的噴氣速度大約為5千米/秒。

而離子發動機雖然推力相對較小,但它的噴氣速度能夠達到15千米-35千米/秒,是常規化學推進的好幾倍。

普通的核裂變發動機推力大,甚至能夠達到15%的光速,但它達到這個速度需要幾百年的加速時間。

目前人類知道的動力最強勁的技術,莫過於反物質推進技術了,根據實驗室計算,它的理論速度能夠達到驚人的90%光速。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有一個疑惑:即便人類能夠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當飛到目的地的時候飛船中的人年齡也應該非常大了,甚至可能直接老死了,這有什麼意義呢?

事實上,由於時間膨脹效應的存在,一旦飛船速度接近光速,那麼飛船內部的時間流速就要比在地球上慢得多。

假如有人駕駛飛船前往距離地球32光年的星球,他只需要花費1.32年持續加速,然後關閉飛船推力持續飛行17.3年,接著用1.32年時間持續減速,到達目的地之後立即返回,這時候飛船上的人一共花費了40年的時間,而地球上其實早已過去76年。

總的來說,飛船的速度越接近光速,飛船內部的時間流速就越慢,但是對於內部的人來說沒有區別,你的一分鐘還是一分鐘,並不會因為時間流速慢就變成十分鐘。

因此,只要利用好時間膨脹效應,人類甚至能夠在有生之年暢遊整個銀河系,如果飛船速度夠快,可能到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只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不過地球上可能已經過去了幾萬年的時間。

當然了,或許人類現在離自由在宇宙中航行還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但科學家的不懈研究,正在使這個美好的願望一步步變成現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dpooHQBURTf-Dn5KY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