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感情的背叛,我堅持的幾個觀念

2020-02-06   心靈深處艾聞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遭遇了背叛以後,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最終其實都與個人的觀念有關。

關於感情的背叛,我個人的觀念如下——需要說明的是,僅僅是個人觀點,如果你不贊同,完全可以噴,但再噴,我還是會堅持我的觀念。

首先,一份婚姻留存的意義,低於你成長自己的意義。

在感情遭遇背叛以後,最值得警醒的問題,是必須讓自己獨立起來,而且是儘快獨立。這其實與婚姻本身無關。

背叛,是在提醒自己,你以為自己可以依靠一生的人,你以為感情上可以對自己忠誠的人,其實是靠不住的。那麼,這個時候,會有兩個思路供你選擇:

第一,想辦法讓對方重新變成可以依靠和值得依靠的人;

第二,想辦法能夠依靠自己,讓自己獨立。

毫無疑問,後者更有意義,對自己一生都有意義。一個人如果能夠不依賴於他人而活著,一定是更加自由,也更有可能幸福的。

而很多人在這時候願意選擇的是前者,且不論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難度多高;就算真的如你所願,從過程而言,遭遇背叛的本身,自己並沒有得到成長,那麼這段經歷,其實更多留給自己的基本都是傷痛。

所以,能夠通過遭遇背叛,而讓自己變得獨立和成長,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遠遠高過於一段婚姻的留存與否。在這個前提下,你再回過頭來看婚姻,反而有助於自己處理。

婚姻在這個時候,到底是留存還是放棄,就看是否妨礙自己的成長以及幸福的可期,如果這段婚姻最終只是傷痛,那麼當然就要勇敢放手;如果這段婚姻還有可能幸福,能夠繼續成長自己,那就選擇留下。

所以,相較於婚姻好起來,更關注的問題應該是:你能不能好起來。如果離婚能夠讓自己好起來,當然就可以乃至必須選擇離婚。

其次,經歷過背叛的婚姻,不管你如何修復,如何努力,終究是會有後遺症的。

婚姻只要遭遇背叛,你想找到一個能夠完美解決的方案,是根本不可能的。換而言之,痛苦之類的是一定存在的,因為背叛就是對感情和心靈的一種重創,這種重創是需要時間復原的,就算復原了,也還會有後遺症。

最簡單的說,不管經過多少年,只要你想起曾經經歷的這一切,你的感受都是痛苦的,除非你不想,問題是,怎麼可能呢。經歷一定形成記憶,記憶一定會存留下來,不是不想,只是沒有被勾起而已。

經歷過背叛以後,兩個人的信任感一定遭受破壞,修復起來很難,很多夫妻一生都無法完成這樣的功課;經歷過背叛以後,兩個人就會有隔閡,就算雙方都想婚姻繼續,總是覺得無法回到曾經,彼此會有陌生感,變得客氣、生分、乃至尷尬……

這些大概還是一些輕微的後遺症了,更為嚴重的後遺症,就是無法消除心結,永遠都記著這些事情,消化不了,也無法遺忘,兩個人也就無法很好地繼續,時不時會爭吵,表面看是一些小事情,背後其實根源在曾經,比如:ta曾經在情人過生日的時候送過一瓶香水,大概,這輩子你看到香水,都會勾起糟糕的記憶。

另一種更嚴重的情況是,彼此都不信任對方,都在試探,相當於各自盤算,遭遇背叛的人擔心對方再次背叛,而背叛對方的人,擔心對方哪天就因為無法釋懷而徹底放棄——所以,雙方在修復的過程中,都覺得力不從心,對於這段關係,也沒有安全感和踏實感,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卻又很難有具體方法可以解決的問題。

講這些,你大概會覺得,經歷過背叛的婚姻,幾乎沒有保留的價值,對於修復之類的,也是極度悲觀。我本意並非如此,我恰恰是希望那些朝著修復努力的人明白:如果想要繼續這段關係,你就得接受因為背叛留下的這些諸多後遺症。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背叛,沒有什麼情有可原,也與婚姻本身,與你的好壞無關。

換而言之,背叛就是背叛,小了說是自律問題,大了說是責任和三觀問題。

再爛的婚姻,不會背叛的人還是不會選擇背叛;再糟糕的配偶,不會背叛的人,還是不會背叛——他們大不了離婚。

當然,一定會有很多人會說:背叛就是婚姻有問題才導致的,背叛就是對配偶不滿意才發生的……諸如此類的觀念,我無意反駁,也沒必要反駁。

關於此,我已經寫過太多文章,也是我始終堅持的一點,從我做情感領域以來,我就堅持認為:背叛與婚姻有沒有問題無關,與遭遇背叛的人是好是壞無關。

這大概也是我與很多情感諮詢師不同的地方,他們會去婚姻中找問題,然後試圖通過解決婚姻中的問題,來應對和處理背叛——其實,背叛只關乎人品,不關乎婚姻。這麼說,不是指遭遇背叛的人沒有問題,而是指有問題與背叛沒有必然因果關係。進一步而言,一個人因為窮就去偷東西,你要解決的,到底是讓他富而不偷,還是再窮也不能偷東西呢。

所以,你明白,其實,每個人的觀念不同,一定也導致結果的不同。比如,如果你認同我的觀念,那麼,對於那些背叛以後還繼續欺騙狡辯的,對於那些三番五次背叛的,你的選擇當然就是往離婚努力;相反,如果你認為背叛確實是婚姻本身有問題,甚至確實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愛對方,不能讓對方滿意,才導致的結果,那麼,你努力的方向,就會是另一個角度。

誰對誰錯呢?

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唯一的衡量,無非是將來,你的選擇一定會指導你的行動,你的行動一定會決定你的將來,而將來的你,到底過得怎麼樣,那個時候,才是論斷正確與否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