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
是記敘文,則先弄清記敘的六要素,記敘的順序,記敘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線索),闡明的哲理(感悟),語言特點;
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說明語言;
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論點),論據,論證方法和作用;
是小說,則弄懂小說三要素,則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人物性格的特徵。
方法: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注釋)。三懂中心內容。
一、基本要領:
做好現代文閱讀,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其一快速整體閱讀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讀。讀完全文後,再結合試題仔細閱讀,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
其二:現代文閱讀是「還原」閱讀,解題時要遵循「還原」原則。要求還原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觀念,儘可能用原文字詞表達;一般答案都能從文章中找到現成依據。
其三:學會看分,分點答題。客觀題一般都是踩點給分,只要要點、關鍵詞答對就能得分。所以,一些文科客觀題的回答可以簡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點,再簡單加以評述。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個點,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為3個點。
其四:掌握典型題的答題套路。
二、具體問題詳解,典型題的答題套路。
(一)詞語方面的考查問題
1、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個名詞性的短語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體內容即可。
2、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3、品味詞語:
A、 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4、分析語境義
A、詞語的本義B、聯繫上下文,結合文章,在文中的意思C、代入文中檢驗(思考完成)
(二)文章開頭一段/中間某段/最後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個方面,先從段落位置來看,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總結全文,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 點明全文思想意義,升華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等。
(三)評價、鑑賞人物、文章主旨及情感
(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
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兩部分組成(此格式適用於文章主旨或者主題的概括)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文章通過……的敘述(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從而表現了(批判了、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或者由文中來尋找答案,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四)文中某句運用什麼修辭手法?什麼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基本格式:
(1)點明修辭,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具體格式: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分類要點: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五)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六)談寫作手法和作用
環境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結尾)。
人物描寫:(語言 動作 外貌 神態 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身份、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對比、反問、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強調該對象的××特徵 ,排比:增強了氣勢。
比喻、擬人、誇張等的作用 A比喻、擬人的相比兩物的相似點;B生動形象地表現(描寫)該對象的××特徵
象徵的作用 象徵該事物某種精神(品質、思想)
(七)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概括事件)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了(介紹了)+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