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生教授:糖尿病管理如何進行?不妨從「心」下手!| GW-ICC 2019

2019-10-13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跨學科合作:從「心」了解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CVD)和以糖尿病為代表的代謝性疾病是給社會醫療體系帶來重大負擔的兩大類慢性病,近年來,對這兩類疾病共病機制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這兩類疾病的多學科綜合管理話題也備受關注

10月10日-13日,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19)在北京如期召開,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教授就從心內科醫生的視角,對糖尿病管理髮表了精闢的簡介,醫學界GW-ICC報道組擷取精要,分享給大家。

本文提要:

·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 共病管理,武器越來越多!

· 跨學科合作:從「心」了解糖尿病!

01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帶來了嚴峻的疾病負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調研報告,收入水平(以GDP為標準)越低的地區,糖尿病患病率就越高。「在我國,糖尿病的患病情況也是這樣:收入水平較好的南方患病率較低,北方反之。」馬長生教授補充道。

類比來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情況:1990-2016年間,中國國ASCVD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現顯著增加,其中死亡率的上升主要源於缺血性心臟病(IHD)和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死亡率的上升(圖1)。

圖1(源自講者PPT)

一方面,糖尿病是ASCVD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另一方面,CVD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致殘原因。因此,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管理應該放在一起進行,在馬長生教授看來,糖尿病就是CVD。

從結局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2017年發表於權威期刊《JAMA》的一項中國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近2倍(圖2),可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結局管理,應從CVD入手。這與近年來糖尿病治療的革命性變化(從強化降糖轉變為結局管理)不謀而合。

圖2(源自講者PPT)

02 共病管理:武器越來越多

既然明確了糖尿病的結局管理要從心血管入手,臨床上能夠輔助管理糖尿病人CVD管理的「武器」也越來越多。

1.生活方式干預

  •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與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CVD死亡風險降低相關;

  • 長期戒煙(>6年)較未戒煙者CVD死亡風險減少50%;

  • 有氧運動結合阻力運動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2.血壓控制

  •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薈萃分析顯示,當收縮壓(SBP)>140 mmHg時對患者進行降壓治療能夠較低患者全因死亡風險;

  • 血壓水平過低(<120/70 mmHg)或過高(≥160/90 mmHg)均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的CVD風險;

3.藥物治療

  • ASCEND研究顯示,阿司匹林能夠減少嚴重心血管事件12%,但同時會增加大出血事件29%,能否用於糖尿病患者CVD的預防依然是未知數。

  • THEMIS研究顯示,替格瑞洛用於穩定性冠心病合併糖尿病患者時,能夠降低缺血性事件的風險,但與阿司匹林相似的,也會增加大出血風險。


  • 針對27項隨機對照研究進行的薈萃分析顯示,他汀的應用能夠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後(圖3)。

圖3(源自講者PPT)

  •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可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非致死性卒中事件風險。

  • 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能夠改善合併有ASCVD的糖尿病患者的預後,最新發表的DAPA-HF研究也將驗證了SGLT2i達格列凈能夠顯著改善心衰患者的預後(圖4)。

圖4(源自講者PPT)

4.多重危險因素干預

  • 糖化血紅蛋白<6.5%,血清總膽固醇<4.5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SBP<130 mmHg,舒張壓<80 mmHg……多項危險因素的合理控制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

02 跨學科合作:從「心」了解糖尿病!

無論是風險管理還是用藥方案,糖尿病和CVD的管理已經越來越聯繫緊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在演講的最後,馬長生教授指出,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管理,內分泌專家和心血管專家必須聯合起來,對糖尿病患者和CVD患者進行共病管理(圖5)!

圖5(源自講者PPT)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講課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馬長生教授

本文作者:GW-ICC報道組-妮娜

責任編輯:辣醬

版權申明

本文為醫學界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YUWyG0BMH2_cNUgAX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