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一隻白色的氫氣球出現在吉林省汪清縣的街頭上空,遠遠望去好似一輪圓月。縣裡的居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隨後驚呼:上面有人!
被困在氫氣球上的是兩個當地的農民,他們在山上乘坐氫氣球打松塔,一時不慎隨氣球飄走。好在二人會操控氫氣球,在經歷了一段奇幻的空中「漂流」之後,氣球在大興溝河東加油站附近平安降落。
坐著氫氣球打松塔,這種看似魔幻的畫面,在汪清縣經常出現。東北部分山區盛產紅松,在三四十米的樹梢高處,掛滿了仿佛山間鈴鐺的松塔。秋風將樹葉染紅的時候,松子也即將成熟,很多人就湧入林區,坐著氫氣球飄到樹梢,採摘松塔,人們稱呼他們為「打塔人」。
然而,看似浪漫的採摘之旅隱藏著種種危機,一不小心,氫氣球就可能飛上天。2017年,同樣在汪清縣,一位「打塔人」因固定氫氣球的繩子鬆開了,連人帶球被刮上800米高空,開始了一場跨越50公里的飛行。在絕望中,他通過手機錄下視頻,告訴成婚剛一年的妻子:「樂觀面對生活,我飛了!」手機鏡頭的下面,是蜿蜒的山脈,是蒼莽的林海,一旦降落失誤,後果很難想像。好在,他最終迫降成功,等來了救援人員。
同年10月,吉林臨江市,59歲的畢克生在打塔時失蹤。氫氣球沒栓好,突然起飛,幾秒後消失在山裡,帶走了吊在筐中的「打塔人」。畢克生沒有攜帶手機,在其失蹤8天後,家人放棄了尋找,至今沒有消息。
大興溝森林公安局的劉警官告訴本報記者,盛行用氫氣球打松塔以後,一不小心飛上天的事情偶有發生。「你剛才提起的視頻,我還以為去年那起(案例)。」他說,如今使用氫氣球打塔,要提前向有關部門報備,這次兩位村民是偷偷「起飛」的,降落後已被鎮派出所帶走。
在氫氣球沒流行之前,「打塔人」靠腳扎子,一步一步爬到樹頂。那時候,打塔最大的危險是「墜落」,趕上大風天,兩棵樹的頂端都會碰到一起,站在樹上的人自然也不安穩,不少人失足跌落,受傷甚至身亡。即便如此,豐厚的報酬依舊引了很多人,工作一天至少能賺五百元,熟手可以選擇計件算錢,一個月干下來,至少收入2萬元。
2015年,吉林省敦化市的王玉寶等人,率先將氫氣球引入打塔工作。將氣球打好氣後栓在樹上,工人們坐著氣球飄到樹梢,一天能打下四五千個松塔,不僅工作效率翻倍,還避免了墜樹的危險。然而,隨著氫氣球打塔潮的興起,「飛天」事故又屢屢發生。
本報記者了解到,近兩年,更加安全的松子採摘方式——機器採摘愈發多見。用機器采松塔,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減少了僱傭成本,降低了打塔的危險性。遺憾的是,一般的機器只能採摘到20米左右的松塔,因此只能在人工松樹林內使用,無法推廣到原始紅松林內。
在小興安嶺長大的王老漢說,小時候,每到深秋,村裡挨家挨戶都上山撿松塔,根本不用呼哧帶喘地攀爬高高的樹幹,哪兒山高樹密往哪兒去。因為夜裡大風搖樹時,枝椏相互碰撞,熟透的松塔都紛紛滾落。撿塔子也不用費勁拔力地四處撒麼尋找,草叢中枯枝內石縫裡到處都是黃澄澄顆粒飽滿的松塔。賣不完的松子被大家吃進了肚裡,烙餅包餃子蒸包子,或者乾脆放在爐蓋上烘烤,別有一番滋味。本報記者 李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