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七折工資,她從諮詢室走到城中村

2020-08-28     當代公益

原標題:拿著七折工資,她從諮詢室走到城中村

本文授權轉載自:青草Cloveryouth

題圖:青草核心團隊(左 4 為向芯,左 5 為卓婷)。

作者:向芯,青草公益聯合發起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講師。本文來自:青草Cloveryouth(ID:cloveryouth)。

寫在前面:

我是向芯,跟這篇故事的主角卓婷一起經營著一家叫青草的公益機構,每年陪伴2000+位流動兒童融入城市、探索升學和職業發展路徑。疫情衝擊下,青草公益的捐贈收入減少了1/3,資金緊張。我們在尋找 365 位夥伴加入月捐計劃,守護青草度過嚴冬,支持更多流動兒童。如果這個故事讓你有所觸動,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支持青草公益。

2017 年來到青草前,福建姑娘卓婷已在商業機構做了三年心理諮詢師。她通過朋友看到了青草公益的推文,跟我們電話溝通了兩次,一周後就從天津飛到了廣州入職。

朋友們聽說她拿著打了七折的工資到公益機構做全職,都很詫異。甚至有人隔幾周就打一次卡,問她辭職了沒有。

但三年過去了,她還在這裡,而且打算繼續走下去。

女心理師

卓婷出生在福鼎,福建省東北部一座五十萬人口的小城。

十來歲時,卓婷看了畢淑敏寫的《女心理師》,從此迷上了心理學,下定決心要做個心理諮詢師。

她央求爸媽給家裡添置了一台電腦,一有時間就在上面查心理學的資料,能找到的心理學書籍都看了個遍。有次爸爸媽媽因為瑣事吵架,媽媽氣得跑出了門。 卓婷追出去,用她剛剛看過的心理諮詢方法跟媽媽溝通,把她勸回了家。

高考填志願時,身邊許多同學是第一次認真考慮以後要做什麼工作的問題,卓婷卻毫不猶豫地在所有志願上都填了心理學專業。到長沙念大學後,她在微博上關注了各地的心理諮詢機構,還曾拉著社會工作專業的室友一起創業,想要融合社會工作和心理諮詢的手法,走進社區里發現最需要專業心理支持的人。

廣州城中村攝影 / 黃占亞同學。

畢業時,家裡親戚也曾勸她回家考公務員或者開個小店,她都堅定地拒絕了。她先是在上海一家知名心理諮詢機構實習,然後加入了廈門的一個創業期機構。在那裡,她是最年輕卻最受賞識的諮詢師,入職第二年就成為了心理諮詢站站長,第三年帶領團隊到天津去開拓新的分支機構。

做上了從小夢寐以求的工作,每年升職加薪,家人親戚也終於相信她在外面站穩了腳,可卓婷自己卻越來越迷茫。

在她所經歷的心理諮詢按時收費的模式下,求助者的諮詢時數成了心理諮詢師的業績指標,提高業績的壓力難免凌駕於治療目標之上。當自己所在的機構因為盈利壓力而開始開展搞補習拉業務,變著法子壓榨員工,她覺得自己不能再這麼走下去了。

這時,她遇見了青草。

廣州特產麻辣燙

剛到廣州不久,卓婷就負責組織了一次羊城遊學活動,帶著流動兒童探訪西關美食。出發前,志願者問同學們吃過哪些廣州的特色美食,有個男孩大聲答:「麻辣燙!」其他同學哄堂大笑。

卓婷心裡一酸。這個男孩已在廣州生活了四五年,對廣州的了解竟然還不如初來乍到的自己。

廣州城中村攝影 / 碧玉同學。

她很快就發現,這並不是孤例。另一次活動里,她在前往西關的公交車上跟一個沉默的初一男生聊了起來。他在廣州出生長大,卻很少離開自己生活的城郊社區,這是他第一次去西關。當卓婷問他覺得自己是不是廣州人的時候,男生毫不猶豫地搖頭。

過了一會,他低聲說,「如果有一天我拿到廣州戶口了,我才能算廣州人。」

卓婷記得那時公交車搖搖晃晃,讓那種飄搖無依的感覺無處躲藏。她心裡冒出許多安慰的話,卻最終都沒說出口,只是默默地跟他一起看車窗外的綠樹飛馳而過,心裡想著, 他跟自己一樣,是這座城市的局外人啊

卓婷引導學生使用導航軟體、規劃遊學路線。

小時候,卓婷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感覺。

她的家鄉福鼎盛產白茶。爸爸做茶葉生意,經常出差賣茶,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每次爸爸回家,餐桌上一定有從各地帶回來的美食,伴著千奇百怪的故事,讓她著迷。因此,她從小就覺得自己日後一定要離開小小的福鼎,去體驗大千世界。為此,她甚至一度不肯學方言,一心要練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後來她真的到長沙讀大學,又先後在上海、廈門、天津工作。再聽到曾經嫌棄的鄉音時,心裡卻忍不住泛起漣漪。離家十年,卓婷幾乎習慣了每年搬一次家,習慣了獨自應對難纏的房東、猥瑣的鄰居,習慣了讓工作占滿自己的生活,也習慣了周遭的熱鬧煙火跟自己沒什麼關係。她說自己是「工作狂」,不管是哪座城市,都只是讀書、工作的地方而已, 她隨時準備著把生活塞進行李箱、奔向下一個目的地

廣州城中村攝影 / 鍵滔同學。

來到廣州,她開始感覺到一些變化。

羊城遊學項目里,她陪著城中村和城郊社區的流動兒童一起,在西關老店裡聽老闆用混雜著粵語的廣普解釋什麼是「碗仔翅」,在沙面的小洋樓前聽老街坊講 80 年代發生在這裡的故事。休息的日子,在廣州長大的志願者和同事拉著她走街串巷,把老字號的糖水鋪吃了個遍。有時,她也會約上在遊學活動里認識的孩子,逛逛沒去過的公園、商場,天南海北地聊天。

學生在遊學後製作的「美食」。

卓婷終於感覺自己的腳下開始慢慢長出了根,扎進這片溫熱潮濕的土地。在這裡遇到的夥伴、孩子,不像是同事、服務對象、諮詢顧客,而更像互相陪伴的朋友、夥伴、弟弟妹妹。

穿梭在這座城市的一個個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社區,她想帶著一個個依然以為麻辣燙是廣州特產的孩子,也在這座城市找到一絲歸屬和安定。

走出諮詢室

青草在打工子弟學校里組織職業探索活動,時常有後排同學從頭睡到尾。卓婷走過去問,有男生滿不在乎地說: 「了解這些職業有什麼用?我以後還不是得打工,又輪不到我選。」她心裡一驚,不知這少年經歷過怎樣的打擊,在不到十五歲的年紀就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

廣州城中村攝影 / 張嘉欣同學

另一次活動里,卓婷發現一個初二女孩趴著睡著了,背包里露出了酒瓶。她把女孩拉到一邊,輕聲問是怎麼回事。女孩眼睛紅腫,泣不成聲,哭訴父母總在批評自己成績不好,她拿不到好成績在父母眼裡就好像沒有存在的價值。「姐姐我以後要怎麼辦啊?我太難受了,我不想媽媽只看到我的成績……」

這些孩子的狀態,跟卓婷記憶中十三四歲的自己截然不同 — 那時的自己對未來充滿嚮往和期待,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作為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卓婷知道這些或油鹽不進、或乖張叛逆的行為之下,是被外界長年累月打擊踩踏的自我,也知道自己內心的力量,來自於家庭的愛和尊重。

她是獨生女,爸媽雖然只念過初中,但在教育女兒上一直堅持著樸素的信念:把她當做平等的個體,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讓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小升初時,卓婷曾央求媽媽像別人的家長一樣幫她找關係轉到好朋友所在的學校,媽媽輕描淡寫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你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上初中後,她跟爸媽宣布自己要做心理諮詢師,還說自己已經長大,要徹底「改造家庭關係」,當爸媽的朋友而不是晚輩,以後直接以名字稱呼爸媽。爸媽搞不懂她千奇百怪的想法,但並沒有反對她嘗試。

幼年的卓婷。

卓婷在諮詢室里見到叛逆厭學或極度自卑的孩子,會從個體和家庭的角度分析原因,嘗試跟孩子和家長一起尋求改變。但當她在城中村裡遇見一個又一個處境相似的孩子,她越來越意識到, 這不僅是個體和家庭的困境,更是社會的問題。

在大多數老師、家長眼裡,讀中職約等於混日子,上普高、考大學才是出路,才對得起父母半輩子背井離鄉的辛苦打拚。可在當前的異地中考限額下,公辦普高對戶籍生和非戶籍分開錄取,非戶籍生的錄取分數線往往比戶籍生要高出幾十分甚至一百多分。在青草服務的幾所打工子弟學校,一百多人的畢業班裡,最後只有十多個孩子能考上公辦普高。

數據來源:2018 年廣州中考中招數據。

「這太不公平了,天平不是傾斜了一點點,而是完全倒向了一方。」卓婷覺得這不正常,自己必須得做些什麼。在諮詢室里幫助一兩個家庭遠遠不夠,得要嘗試改變環境,才有可能改善一個群體的處境。

希望在發芽

卓婷在青草主要負責升學和職業發展項目,給初二初三的流動兒童和家長發放升學錦囊、做講座、提供線上諮詢,幫助他們了解職高、五年制大專、中專、高技等公辦普高以外的升學路徑。

2020 年卓婷帶領團隊設計的升學信息項目產品。

困難是巨大的。2018 年,卓婷帶著團隊精心整理的升學指導手冊去拜訪了十多所打工子弟學校,幾乎都吃了閉門羹。多方打聽後她才搞明白其中利害:不少中職學校招不滿人,為了爭取國家補貼會向打工子弟初中買生源。對於工資微薄的打工子弟學校老師來說,賣生源是重要收入來源。青草不願意參與生源買賣,就難以打入這個生態圈。

她時常感覺,自己和團隊是在跟一台龐大的機器對抗:錄取政策對戶籍生的傾斜、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偏見、市場機制下的利益輸送……

可她從未想過放棄。

這個姑娘柔弱嬌小的身體里,藏著難以想像的勇氣和力量。學校不信任、不配合,她就帶著項目去拜訪街道、相關政府部門,通過獲得他們的認可和支持來提高項目的權威度和信譽度,同時聯絡社區組織曲線救國。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對中職教育懷有強烈的偏見,她就一邊不厭其煩地講解,一邊跟團隊夥伴一起探尋推動社會觀念改變的契機。

舉步維艱、身心疲憊的時候,夥伴間的互相扶持能幫她「滿血復活」。「團隊太棒了,遇事大家一起討論分析,總能找到突破的辦法,再大的難題好像也不算什麼。」

死磕這個項目的第三個年頭, 卓婷感受到了改變在緩緩發生,希望在慢慢發芽。

曾拒絕過她兩三次的老師和社工,開始主動聯繫她,問青草今年有沒有整理最新的中考政策、能不能給學生開升學指導講座。2020 年春天,青草製作的升學錦囊走進了 8 個學校和社區、1500 多個初三家庭。

有家長跟她說,多虧聽了青草的講座,才知道初中畢業後可以報考「五年制大專」這個東西,恰好趕在截止日前給孩子報上了名。

有學生在講座後找她,小聲問:「姐姐,所以我也是有機會上大學的嗎?我成績不好,他們都說我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學了。」還有學生告訴她,自己一定要好好選學校和專業,不能浪費了三年光陰。

升學信息家長一對一諮詢反饋。

卓婷並不奢望所有的困難會一夜之間消失。她很清楚,要真正地解決流動兒童所面臨的升學困境,需要政策和主流觀念的改變,也需要青草積累更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執行能力。但家長和孩子的反饋讓她堅信,這是正確的事情。

她常說,這是一件需要五年甚至十年去堅持和等待的事情。

她有耐心。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且有機會全職做公益,但如果你跟卓婷一樣 希望創造一個更平等而美好的世界,請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加入青草月捐計劃,跟我們一起守護更多流動兒童成長

隨處可見的青青小草雖然渺小,但聚在一起,沙漠也可變綠洲。

- END -

各位小夥伴們,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小夥伴們。

因為公眾號平台改變了推送規則,如果你還想如常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一下在看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熱愛生活的你相遇 :)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加入青草月捐計劃,守護更多流動兒童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PvQM3QBd8y1i3sJpu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