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ntony Xia on Unsplash
1.海外華人童年的陰鬱
當他在墨爾本北部郊區長大時,Dennis Yeung並不知道自己和其他男孩之間的差異。
當然,他被稱為「Ching」(類似「中國佬」),即便如此,也不必太當真。比如有一個白人同學被稱為「佛陀」,因為他很胖。另一個孩子被稱為「真菌」,因為臉上有一團絨毛。
如今年近七旬的Dennis回憶說,直到自己長大了些、開始刮鬍子時,他和大多數澳大利亞人之間的差異才顯現出來。
「你站在鏡子前,每天早晨起來,日復一日地搓著刮鬍泡,最終,有種感覺襲來。」Dennis說, 「鏡子裡的這張臉,看著有點像異類。」
2.身份認知障礙
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現年63歲、家住美國德克薩斯州糖城的Raymond Chong從小沒有學過中文。當然,他對華人在加州淘金熱和鐵路建設上對美國做出的貢獻一無所知。
「歷史是白色的。任何非白人,都會面臨歧視和仇恨。我對自己的身份一無所知。」
這種對於身份認知的缺失,直到15年前才有所改變。Chong回憶說,當時一名加入美軍的好友在亞洲服役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前一直有報道稱,軍隊中的少數族裔往往精神緊張,時常感到孤立無援,因此更易受到戰爭創傷的侵擾。
Chong說,好友的去世,讓自己突然明白,不解決身份認同的問題,將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Dennis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當時他注意到,自己的4個混血兒孫輩,也在忍受自己兒時遇到的各種嘲諷。
「我們理論上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但情況並沒有改善。」Dennis說。
「談不上歧視吧,但就是怪怪的。」在紐約創業,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Jenny說,「大家心裡知道,『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Photo by Lin Zhizhao on Unsplash
3.「I am Chinese」
在過去的幾代人中,海外華人傳統上不願多談中國。他們從小受到唯唯諾諾的父母影響,渴望在一個通常白人占多數的外國世界中站穩腳跟。
「適者生存。」儘管生活富足,Chong在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依舊充滿著陰鬱之情。
《南華早報》報道稱,許多海外華人都有身份認知上的障礙。有人喜歡把這個問題歸結於經濟,但卻無法解釋為何物質條件更差的非裔美國人,卻基本不太糾結這個問題。
但這種障礙,正變得越來越弱。隨著新一代的成年,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開始尋找有關自己身份的線索,不再羞於談及自己的血統。
「我是華人,可惜不會說中文。」目前在美國新澤西州從事房產經紀的Steven說。有趣的是,他是如假包換的美國人,因為健身的緣故,上半身壯得像頭牛。你要問他來自哪裡,他總回答「I am Chinese」。
光知道自己來自中國還不夠,如今很多海外華人希望有關自己的血緣信息更加具體,這催生了族譜服務的巨大商機。
4.族譜服務幫海外華人「尋根問祖」
如今Dennis和他的妻子身體健康、財務自由,但他覺得作為家中最年長的男性,自己有義務將他的兩個弟弟和他們的家人與中國聯繫起來。
「在我走後,很多聯繫都會斷掉,而且更難找回來。」Dennis決定向提供族譜搜索服務的公司求助。
「這是為了放置一個錨,以便任何對族譜感興趣的人,未來都可以自行研究。」
目前的難點在於,除非直接認識仍在中國的親戚,否則想穿越過去的革命、戰爭、洪水和饑荒造成的斷裂,尋找失散多年的家族印記,需要中國地方政府的合作,特別是廣東和福建這樣早期對外移民特別多的地方。
更麻煩的是,海外華人中很少有人精通中文,因此很難在網上獲取信息。
Dennis和Chong最後選擇了一家中國的族譜服務提供商——該公司為像他們這樣既有經濟實力、又想認祖歸宗的海外華人提供個性化的族譜搜尋服務,目前在全國各地有數十名員工,經常前往廣東等地幫助客戶「尋根問祖」,同時與支持僑民服務的地方政府保持合作。
該公司於2012年開業。如今,它對海外華人的移民-發家足跡已有不少心得。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85%的中國人通過西海岸移民到美國,其中85%來自廣東省的4個縣。
又比如,在牙買加定居、然後向北遷入邁阿密和美國東部的中國人中,大多數來自以現代深圳為中心,半徑不超過20公里的地區。
如今,即便移民路徑千奇百怪,很多海外華人還是掌握了自己的譜系,特別是那些高凈值人士。比如:
北美華人首富黃馨祥,其移民-發家路徑為:廣東-南非-美國;
阿里巴巴二號人物蔡崇信:上海-台灣-加拿大;
曾經的加拿大華人首富李秦:廣東-牙買加-加拿大;
美籍華裔大亨、金鷹集團總裁王恆:廣東-台灣-美國-江蘇。
Photo by David Clarke on Unsplash
5.「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兩年前,Dennis終於在廣東找到了他的家族成員,並親自去了那裡一趟。
上述族譜服務提供商在廣州以南4個多小時車程的一個小村莊,找到了Dennis的家族族譜。
當他在族譜上看到父親和祖父的名字時,Dennis幾乎叫了出來。他感嘆道,自己終於找到了故土。
另一方面,Chong正在製作一部關於他的家族冒險故事的紀錄片,該故事與1849年的加州淘金熱、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的建設,以及舊金山和其他美國城市的中國黑幫火併有關。
「我的家族歷史久遠,這是美國的歷史。我在2003年之前,對此一無所知。」Chong說。
Chong還表示,這種尋根經歷已經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現在他每年都要返回澳門祭祖。
《南華早報》說,隨著中國持續發展,移居世界各地的5000萬僑民及其後代,正在掀起「認祖歸宗潮」。他們爭相回到祖先的土地上,尋找自己的根。而遠離使人們陷入種族陣營的極端情緒後,他們在祖先曾經居住的村莊裡,終於找到了丟失已久的歸屬感。
上述族譜服務提供商的創始人說,「在尋根之旅結束後,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本文作者 | ACE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