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票房破4億!口碑兩極卻屢創記錄源於這三點

2020-08-30   軌道電影

原標題:《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票房破4億!口碑兩極卻屢創記錄源於這三點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自七夕節上映以來創下了多個記錄,擊敗《八佰》拿下2020年全國及全球電影市場的單日票房冠軍、七夕節影史票房冠軍、國產電影影視首日票房前十等等。目前,其總體票房已經突破4億元,最終極有可能達到6億的超高票房。

與票房帶來的創富神話相比,這部小成本電影無論是從演員陣容、劇情走向和題材創新上都極為普通,口碑兩極分化特別嚴重,質疑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導演情懷上,很多劇情邏輯沒有講通,讚賞聲則表現為純美愛情的展現方式不錯,可以勾起很多人對愛情的回憶,尤其李鴻其和范偉的晚飯橋段將親情刻畫的入木三分。

其實,兩極分化聚焦的點是同一個,也就是如何把一個愛情故事渲染到位,讓觀眾能夠切實帶入到影片的整體氛圍之中,不產生出戲的感覺。本片與《時空戀旅人》、《穿越時空的少女》等高分影片相比,差的就是細節的處理能力。

導演姚婷婷執導過劇版《匆匆那年》和電影版《誰的青春不迷茫》,善於從女性角度切入主題,芭蕾舞鞋、童話王子、車禍兇案等都是建構在一種理想化的情節之上,但卻缺乏了現實的有力支撐,這導致了情懷無法落地,讓觀眾飄在了半空之中,這也是吐槽的最重要一點。

那為何影片卻能在口碑兩極的情況下屢創記錄呢?原因與天時、地利、人和有關。

很多人會提到由疫情引發的「報復性觀影」,我不太願意用這個詞來表達觀眾對電影的期待。換個詞或許更為準確:剛需。今年最為重要的約會節點,一個是情人節,一個是七夕節。疫情讓情侶們錯過了情人節,在沉悶了大半年之後,很多人都已經在家宅夠了,因此《八佰》即將成為今年首部票房破20億元的電影。這也催生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天時要素。

七夕節當天票房2.78億元,只要在影院門口轉一圈,我們能看到人山人海的排隊場景,如果不是因為50%上座率限制,恐怕票房還將更高。

縱觀同時間上映的影片,《蕎麥瘋長》在馬思純、鍾楚曦、黃景瑜的大牌帶動下四天票房未過五千萬,名字容易被當成「農業片」只是一種調侃,主要願意是故事內容屬於「偽情人節」命題,車禍、強暴、生離死別等主題一個不少,似乎不玩這些套路導演就不會拍戲了,如果讓觀眾來選擇,一部純愛片和一部虐心片會選哪部?答案一目了然。

不管是小說還是原版電影《小婦人》,很多人都很熟悉,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觀眾缺乏了「陌生感」,而且這部影片本質上是講親情、家庭的,愛情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與國產影片相比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些構成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地利優勢。

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本片的「人和」做的非常好,這裡主要指的是影片的宣傳工作。7月底,某抖音博主製作了一個視頻《范思瑤》,講述重病女孩范思瑤不久於人世,她生命中最後一個願望就是在8月25日身穿白色的裙子去看《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這一事件在自媒體上迅速發酵,登上微博熱搜,將影片的宣傳推向極致。

儘管片方澄清沒有利用同情心進行炒作,但熱度的傳播以及背後的資本推動誰又能說與片方無關呢?總之,這一事件在最短時間內引發了觀眾對於本片的極大期待。

第二波宣傳產生於上映前夕的影視類大V的推動,在點映場,很多人已經提前看過了本片,上映前進行了密集的高口碑宣傳,直接調動了廣大觀眾的熱情,很多人都是本來想看《八佰》或《蕎麥瘋長》,突然臨時改變的主意。

在極少選擇的情況下,每一次引導搶占的都是其他影片的票房,當然這種保持熱度的方式並不長遠,這種反噬作用也導致後來《八佰》排片率大幅度反超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這裡不得不提到財大氣粗的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影業出品的本片,儘管投資成本小,但其動用的宣傳資源非常強大,調動資源的能力在本片上映時展現的淋漓盡致。一點點小的優勢匯聚到最後就成為了搶占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最終結果。

總體來說,李鴻其和李一桐在劇中的表現沒有給人非常驚艷的感覺,《地球最後的夜晚》李鴻其吃蘋果的層次性如果能用在本片中,效果將極其驚人。《鶴唳華亭》李一桐聰明伶俐、心思細膩的才女形象也被偶像劇的橋段所淹沒,但不能否定,他們仍然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影片儘管不能稱為高水平,但其中關於衰老、親情、勇氣等問題仍然會帶給觀眾一些思考。只是,在眾多感情細膩真摯的愛情片襯托下,導演沒有表現出更高層次的意境,在細節展現上面缺乏足夠的耐心,導致一個原本可以非常好看的電影最後中規中矩,這點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