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個月24號,我在雲端給學生上網課整整兩個月了。」瀋陽師範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英語教師陳妍指著家裡牆上的日曆對記者說。
2月24日,原本是瀋陽師範大學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的日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校師生返校上課被按下了「暫停鍵」。從那一天起,陳妍便從教室黑板走到電腦前,面對螢幕另一端「看不見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英語主播」。
陳妍發現,對於網課這種形式學生參與度很高。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還有陳妍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學校延遲開學,女兒的「課堂」變成了家裡的客廳,每天監督女兒上網課也成了陳妍的「必修課」。就這樣,陳妍便開啟了宅家「二人轉」——一邊直播教學,一邊帶娃上網課,她坦言,「這個『超長』假期,很忙很忙,很累很累。」
女兒拉著陳妍一起做課間操。
備課,成為技術「大拿」
直播,對於陳妍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並不陌生。「平時偶爾也會看『網紅』李佳琦的直播,但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出現在鏡頭前直播上課。」陳妍笑著說,「當聽說學校要為學生搭建『空中課堂』的時候,我跟很多老師一樣,有點『蒙圈』。」
陳妍在書櫃前查找資料。
「其實,網絡授課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陳妍說,「首先,老師無法通過學生的神態、動作來掌握他們的聽課狀態;其次,直播課要求老師的講課思路更加清楚;還有,就是讓人鬧心的技術問題。」
每天上課前,陳妍至少要提前半個小時坐在電腦前,一邊把當天要講的課程內容再梳理一遍,一邊測試線上效果,隨時準備解決可能發生的網絡卡頓、背景雜音等技術問題。「剛開始上網課時,同學們在安裝和調試軟體時會出現各種問題,我一邊與學校負責技術的老師保持溝通,一邊耐心地指導大家解決。原本我是個網際網路『菜鳥』,現在也成技術『大拿』了。」陳妍笑著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同學們上網課的技術問題都解決了,我也能在課間靜心備課了,一切溫暖而有序。」
上課,相聚在「雲端」
《禮記》「學記」篇中,有一段關於「教學相長」的論斷:「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對於直播課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陳妍和她的學生一直在互相學習、相互適應。「備課時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對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要求也更加嚴謹。『雲授課』很大程度上需要課件和網絡教學資源的輔助,這就要求我們在課件製作方面下更多功夫,形式要更活潑,內容要更詳細、豐富。」陳妍說。
下課後,陳妍又趕緊進入到班級微信群,幫同學們答疑解惑。
經過近兩個月的探索,陳妍也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上課前我會提前連線試播,講課過程中力求生動、有趣,有些內容若適合與一些英語國家疫情變化相結合,我就適當展開講,這樣也便於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教學內容。」
「從教室黑板走到電腦前,改變的僅僅是教學工具而已。」陳妍說,現在的大學生對新鮮事物適應能力極強、極快,「原以為網上授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個別學生甚至會鑽空子逃課,但我發現大家的學習熱情很高漲,經常上課前十分鐘全班已在系統上籤到打卡完畢。」
通過這場疫情,陳妍發現同學們突然長大了,更懂了學習的意義。「看他們這麼刻苦學習,我非常欣慰。有時候我會在快下課時跟他們分享幾段英語笑話,給大家加加油、鼓鼓勁。」
下課,還像「陀螺」一樣
採訪陳妍的這一天,她要上六節課,中午12:00到下午3:00是僅有的休息時間。在這短暫的3個小時里,陳妍也不能徹底放鬆,不僅要隨時處理學生反饋的問題,還要抽出時間準備接下來的課程,偶爾還得陪陪孩子。
上完一堂課,陳妍伸了伸懶腰。
「這一天,比平時上班還忙。」說話間,陳妍暫時剛關掉電腦,伸了伸懶腰。「以前站在講台上上課,靠的是嗓門,所以半天課下來最辛苦的是嗓子。現在不用大聲喊了,正常聲調說話即可,可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上午,也不輕鬆啊。」陳妍打趣道。
活動幾下筋骨後,陳妍又趕緊拿起手機進入到班級微信群,了解同學們的身體狀況、思想動態和反饋的問題,與大家互動、組織答疑,間或還要起身走到書櫃前查找資料。「每天在家裡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雖然辛苦,但陳妍覺得「雲授課」好處還是很多的,「線上教學打破了教與學的時間與空間,讓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了。下課後我會及時將教學PPT、學習資料分享給大家,同學們會在班級群里討論問題,師生間的互動增多了,學生學習興趣也提升了。每天他們都會在群里說『老師辛苦了』,那一刻,感覺所有的辛苦都煙消雲散了。」
陪伴,很少卻很暖
下午1點,陳妍的女兒被爺爺送回家,此時母女倆才開始一起吃中午飯。「我上網課時,孩子爺爺、奶奶會把女兒接走照顧,這樣才能保證我上課不被打擾。」陳妍說,「我真挺感謝兩位老人的,正是有他們幫我照顧孩子,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與此同時,我也感覺挺對不起孩子的,除去上課和備課時間,每天陪伴女兒的時間也就四五個小時。」
結束一天教學工作後,陳妍才回歸到母親的角色,開始輔導女兒功課。
結束了一天教學工作後,陳妍才回歸到母親的角色,開始輔導女兒功課。「好在她才上小學二年級,輔導功課的任務還不算重。」令陳妍感動的是,女兒看著媽媽每天如此辛苦,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變得懂事起來。「常常是一整天都看不見孩子,她學習時我總要坐在旁邊陪她一會,可孩子總說,媽媽你去備課吧,我自己能寫好作業。」
女兒送給陳妍一份自己製作的手工作品。
下午1點半,母女倆才開始吃午飯。
看到陳妍伏案備課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女兒還經常「強迫」她一起做運動。「女兒跟我說,做課間操能緩解疲勞,身體棒棒的才能更好地給學生上課。」陳妍望著女兒微笑著說。
此時,一旁學習的女兒突然拿出一件之前做好的手工作品送給她。雖然沒有斑斕的顏色,也沒有複雜的製作,但「媽媽辛苦了」幾個字還是讓陳妍感動得眼眶盈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