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心太強並非好事!這4點,爸媽一定要引起重視

2020-03-20     曦曦媽說教育

朋友最近總是在給我吐槽,說她七歲的女兒總是喜歡哭哭啼啼。比如:考試考不了100分,孩子會哭;計算題的訓練如果沒有全對,孩子會哭;參加任何比賽,如果沒有拿到第一名孩子同樣會哭……

孩子有自尊心、榮辱心這是好事兒,但如果過分要強了,就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災難,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促使孩子性格變得極端起來。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改變這個現狀呢?

(1)告訴孩子「努力了就好」。

上次聽兩個親戚聊孩子,其中一個說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試年級排名下降了,孩子就回家把自己關在書房,傷傷心心地哭泣,父母看了非常心疼,很多時候都無助地抱著孩子一起哭。另一個說,我倒是想孩子能有這個覺悟,我們家這個就是隨便考多少分,回家都不會感覺失落。

是的,在很多學渣家庭,父母往往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分數考低了而傷心哭泣。他們認為,這至少證明那個孩子是上進的,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的。而比自己家裡這個哪怕是考10分,也會淡然的熊孩子強大多。

各家都有各家的煩惱,孩子太好強了,自尊心太強了,其實對父母而言也是比較頭疼的事情。孩子對自己時刻都是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約束自己,可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加上人無完人,怎麼可能讓自己一直處於領先呢?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安撫孩子,讓孩子明白目標實現了,挺好的。但如果目標暫時沒有實現,也沒有關係,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出了努力,就夠了。

(2)鼓勵孩子保持輕鬆愉悅的學習態度。

在無數家庭,一談分數就變臉色。每一次都是給孩子灌輸,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優秀;每一次都是打擊孩子,把孩子的自尊踩得支離破碎。如果總是在負能量的引導下,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減弱。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也好,孩子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也罷,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給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保持輕鬆愉悅的學習態度。努力在生活上關心孩子,愛護孩子,而不是把雙眼和精力全部放在孩子的分數上。如果孩子考了高分,你帶孩子吃喝玩樂,而如果孩子考了低分,你就對孩子拳打腳踢,那麼孩子自然會覺得你愛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愛的分數。

把學習當做孩子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不要把對孩子的所有關注都放到學習之上,更不要見不得孩子有一刻的休息。嘗試著給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積極向上的環境里保持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態度,這不僅是對成績好的孩子很重要,對成績稍微欠缺一些的孩子也非常重要。

(3)成不驕,敗不餒,得不喜,失不憂,凡事沉穩點,保持一顆平常心態。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父母的性格秉性如何,孩子往往也是會深受影響的。比如:遇到一丁點小事情,父母就非常急躁,那麼孩子長期受父母影響也會跟著急躁起來;如果遇到了失誤,父母怨氣升天,哀聲一片,那麼孩子往往遇到同樣的問題也會有同樣的表現。

尤其是對孩子的學習,別說孩子容易急躁或驕傲,就是家長自身也難以有一顆平常心。比如:如果孩子學習成績極好,家長在親朋好友面前會覺得很有面子,說話的語氣也會很足;而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很差,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在人前特別丟臉,甚至都不想參與孩子學習成績相關的話題討論。

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考了100分,我們不驕傲;考了60分,我們也不氣餒。只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成績自然是會有所提升的。

(4)不要死磕過去,展望未來才是關鍵。

同事曾給我講,上學時她是語文學霸,在中考總複習的時候,老師針對初中三年的字詞做了一個統籌訓練。而試卷髮下來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只考了九十分,回想自己以前每一次都是一百三十幾,再看看這一次的分數,她難以接受。不服氣和不理智,促使她把那張試卷揉成一團,眼淚不停地流,根本沒心思聽老師講解細節。

細心地老師發現這個情況之後,及時走到她的跟前,和藹可親地開導她,告訴她一次的失誤並不代表什麼,只要用心聽老師分析講解,下一次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愧疚難當的她,才覺得自己那番舉動實在太過衝動,於是立馬調整情緒進入到緊張地複習之中。

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學會引導孩子,教會孩子不要跟過去死磕,要學會放眼未來才是根本,才是關鍵。

——————

對你們家孩子而言,分數的高低對其有何影響呢?他會因為考低了而失落嗎?他會因為考不了第一名而難過嗎?歡迎和曦曦媽一起探討探討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I2C_HABiuFnsJQVsr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