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台記者 廖國穎
一根電話線,架起連心橋,傳遞暖暖心意。一條網絡線,構築暖心扇,拆開迷霧心結。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她雖不是醫、警、衛等一線工作者,但她卻充當傾聽者的角色,傾聽來自大眾的焦慮、恐慌、抑鬱等情緒,並及時做好心理疏導、人文關懷,像一朵「解語花」一般,讓人敞開心懷,堅強面對。榮昌區教育系統阿度心理諮詢工作室在第一時間成立了以李章紅為支部書記的臨時黨組織,參與心理疏導與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為大眾開展心理援助,為全民戰疫築牢心理防線。
開通援助熱線 提供「心服務」
作為榮昌區心理學會會長的李章紅,和她負責的心理工作室12名核心成員分為四組,輪流對市民開展熱線援助服務。疫情期間,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成員們分別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和QQ,以及QQ郵箱的形式,給予市民每次30分鐘「一對一」的心理疏導。
「你們憑什麼要把我隔離在這兒,我就是要出去。」「孩子在家天天玩手機,我們做家長的都沒辦法了。」「每天在家什麼都不能做,我覺得好無聊,感覺好無助。」每天,李章紅和工作室成員都會接到類似的電話,而成員們每次都會耐心解答、疏導情緒。
一天,李章紅接到一個求助電話,是需要她幫忙疏導隔離在IU酒店的一名男子。「他覺得隔離時間到了,自己沒有問題,每天都吵著要求出去,情緒不穩定。」李章紅說,因為核酸檢測需要做三次,結果沒有問題了才能讓該男子出來,但是男子堅決不願意繼續待在酒店,讓工作人員十分犯難。
於是,李章紅撥通了該男子的電話。通過了解,李章紅得知,該男子是一直在榮昌工作的外地人。今年春節,男子的父母專程從外地過來看他,一家人本準備好好團聚,不料遇上新冠肺炎,男子和父母屬於密切接觸者,被分別隔離在IU酒店。
李章紅認真傾聽對方的訴說,她運用疏通、傾訴、共情等小技巧疏導該男子,並從做好個人防護、注重健康生活規律等方面給出建議。經過20多分鐘的溝通交流,該男子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
「實行網課後,孩子在家學習,效率不高,家長無法監管,怎麼辦啊?」近日,李章紅接到了一位學生家長的諮詢電話。受疫情影響,各學校延遲開學,學生雖每天通過網絡接收學習任務,家長仍感到焦慮。聽完這位家長的訴說,李章紅從個人認知、時間管理、學習方法等方面入手,為這位家長進行心理梳理。30多分鐘下來,這名家長的不安情緒得到大大緩解。
疫情期間,李章紅的阿度心理工作室不斷拓展微信公眾號平台服務,攜手AI心理,免費為市民提供心理體檢,幫助大家隨時了解當下自我的心理健康情況,梳理自我感受。工作室成員們通過市民體檢後的分享,收集整理資料,並通過平台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理防護手冊(家長版、中學生版和小學生版)》《面對疫情如何讓自己和孩子保持良好心態》《疫情來襲,心理學家有幾句話想對您說》《心理援助熱線和危機干預熱線資源》等內容,幫助大眾初步築建心理防線。
「有網友給我們留言,表示通過心理體檢和平台的相關資料,對在疫期間的心理行為反應有了更多了解,心理壓力減少了,也有了行動力。」李章紅說,看到大家的暖心留言,她和成員們感到欣慰,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也增加了他們繼續做好心理諮詢服務的動力。
製作系列網課 做好「心宣傳」
值得關注的是,李章紅和主要成員們正陸續錄製戰疫心理防護——心理關愛網課系列,並在「阿度戰疫——榮昌心理援助學習群」進行推送。系列網課針對大眾、心理工作者、教師、學生等不同人群,對在疫情期間面對的突出問題給予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得「阿度戰疫——榮昌心理援助學習群」得到了大眾的積極關注。「在課程未開啟時,我們向群友推送了各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防護方法等文章,獲得了他們的一致好評。許多群友還受之鼓舞,在群里相互鼓勵,獻計獻策,共同築強心理防線。」李章紅說。
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李章紅的阿度心理工作室也將每周三次、每次兩人,針對未成年人開展心理諮詢。「我們將以面對面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不適,守護心理健康。」李章紅說。
阿度心理工作室通過各種渠道,為榮昌區大眾提供具有時效性的心理健康服務。截至目前,該工作室發布的心理服務手冊和心理熱線服務文章瀏覽量達幾千人次,進行免費心理體檢的人數超過1000人,接受線上和電話諮詢達50多人次,微信群人數已達200多人。
此外,隨著心理援助需求的增加,李章紅也號召全區所有持證心理諮詢師共同助力心理援助,大家積極響應,已有數十人報名參與。
榮昌融媒體中心記者 廖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