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火了。
《奇葩說》第六季導師戰令李誕一戰封神。我看到很多人評論,甚至專門給李誕撰文,花式誇誕,說:這次我就是要吹爆李誕。
別人也許忘了,我卻還記得,《奇葩說》第五季的時候,李誕那副不尷不尬,跟節目格格不入的樣子。每次看節目,如果不關彈幕,就會看到無數抨擊李誕的話刷屏:「李誕來幹嘛的?」「就李誕最沒文化。」「李誕滾出《奇葩說》!」
從啥時候開始,李誕變得沒那麼討厭,甚至有點可愛起來了呢?
大概是從羅振宇來了以後。
李誕瞧不上羅振宇,說他是搞傳銷的,賣焦慮的,但李誕應該謝謝羅振宇。沒有假裝有深度的羅振宇在,哪能顯出假裝淺薄的李誕可愛?
我甚至有點惡意地想,馬東不想放棄李誕,那麼第六季請來羅振宇,莫不是為了「圍羅救誕」?
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羅振宇和李誕乃至馬東,其實都是一類人。
這三個都是靠嘴創業的成功人士,先來八一八他們仨的發家史。
李誕
李誕,頂著80後的頭銜,其實是趕著末班車1989年出生的准90後。他出身於內蒙一個普通家庭,畢業後在廣告公司上班,被王自建看中,加入了《80後脫口秀》欄目。後來因為廣電對脫口秀節目的限制,《80後》不行了。
王自健垮了,成就了李誕。他拉著一票人馬,成立了笑果文化,策劃了《吐槽大會》,乾得風生水起。李誕絕對不是《80後》班底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但他在商業策划上確實有一手。辦《吐槽大會》,參加《奇葩說》,每一步都在他的算計之中,走得很穩。
現今,笑果文化的估值已經超過了12億,肉臉蒜頭鼻眯眯眼的蛋總,身價早就過了10億。
羅振宇
羅振宇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地方,清朝時很出過一些文化名人,連曾國藩都曾拜入桐城派門下。從文化名都桐城走出來的羅胖考到北京後,出了火車站,看到燈火閃爍的城市,就想:這個城市太大了,太好了,什麼時候我才能在這個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從有文化的城市走向商業化的城市,這段經歷和羅振宇後來的人生軌跡如出一轍。從中央電視台辭職以後,羅振宇創辦了《邏輯思維》。憑一張嘴,從每天60秒的語音到得到APP不間斷地輸出內容,把邏輯思維越做越大。
目前邏輯思維正在籌划上市,如果成功,羅振宇的身價將達到60億。
馬東
馬東的出身比羅振宇和李誕都好,他是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68年生人,名副其實的大叔了。他早年在澳洲留學,學的是計算機。27歲才回國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算是半路出家。之後他先是進了央視成了主持人,後加盟愛奇藝成了首席內容官,直到2015年才創立了米未傳媒。
米未目前的估值也超過了20億。
所以你們看,馬東、李誕、羅振宇,本質上是同一類人,同樣靠嘴賺錢,但他們對金錢的態度卻迥然不同。
馬東公開公認地表示我要賺錢,他在《奇葩說》上打廣告從不偷懶,隨時隨地打廣告,見縫插針打廣告。他這兩年在節目上發表觀點少了,但是一開口,就知道他是肚子裡有貨的那類人。所以馬東並不討人厭。
李誕則表現得很佛系。即便他現在身價數億,你也很難意識到,這是一個家裡有礦的大老闆。他有錢,但他依然很佛,很喪,假裝跟錢沒什麼關係。
可以這麼講,李誕刻意淡化了自己身上關於金錢元素的標籤,所以他在錢這一點上也不討人厭。
羅振宇就不一樣了,他做內容的時候開口閉口都是錢,鼓吹富蘭克林那一套賺錢至上的理論,但他又不像馬東,明晃晃地說:我就是要賺錢。他是一邊賺著錢,一邊痛心疾首地講: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個社會優勝劣汰那麼快,你不補充知識,你就要被淘汰,你不努力,你就完蛋了。商業社會,你要如何如何如何……
這才是羅振宇油膩而令人厭煩的地方。所以李誕講他販賣焦慮,也沒什麼錯。
假裝有深度的羅振宇
羅振宇這個人,雖然也勉強算是文化人,但他跟蔡康永、高曉松截然不同。
蔡康永和高曉松之所以成為文化人,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文化,熱愛詩和遠方。他們的知識面和文化積澱是通過興趣探索來的。他們能做到水到渠成的輸出。所以蔡康永和高曉松講話,有時候會離題萬里,但給人感覺很舒服,人感受到他們想到什麼說什麼。
羅振宇則是為了輸出去找內容。這裡講一下兩點,你們體會一下羅振宇有多裝。
1、羅振宇的60秒
羅振宇總是鼓吹自己是60秒男,說自己這麼多年來每天早起,做60秒的語音,勤學苦練,才能剛好不多不少60秒。
EXCUSE ME,你們邏輯思維的後台是出了什麼問題?沒有定時發送模式?就算沒有,你事先錄好音頻讓助理髮送不可以嗎?你非要賣每天早起的人設?
而且音頻沒有剪輯嗎?超過60秒不能調快一下語速什麼的麼?邏輯思維做了這麼些年,你羅胖的語速一分鐘能講多少字,如果寫稿的員工還沒點X數,公司還想要上市?
2、《邏輯思維》的節目製作內幕
聽眾們可能不知道,很多聽書、講書的內容都不是讀的那個人寫的,而是由專門的拆書人所寫。最近隨著聽書熱的消退,拆書講書行業已經蕭條了很多。最早得到的講書稿費是很高的,8000-10000字左右的稿子給羅振宇做一期節目,稿費也高達8000元-1萬元。
所以羅振宇在節目中頭頭是道地講,其實也是在念別人輸出的內容。他比聽眾的優勢就在於他參與審稿、會先讀幾遍再錄。
可以這麼說,羅振宇大部分的學識,或者說知識,是別人嚼爛了喂給他的。羅振宇的知識結構里,也有很多很多「碎片化」的東西。
羅振宇的話,認真你就輸了。他肚子裡都是碎片化的東西,但又不能讓人看出來,怎麼辦?
裝深沉!
怎麼才能裝深沉?講點別人聽不懂的東西就對了。比如人家講精緻窮,他講外星人的石碑。兩者有什麼聯繫?get不到?那就對了!
他太高深,所以你們聽不懂。
啊,呸!
假裝淺薄的李誕
再來說說李誕。有了第五季的烘托,《奇葩說》第六季一上來,李誕就把頭低得很低很低,恨不得低到塵埃里,低到他一上場,全體奇葩都給他加油鼓勁,生怕這廝講到一半跑了。
但是李誕真的那麼淺薄嗎?
李誕其實是正宗的文藝青年。初中的時候他總是考年級第一,直到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
然後他就陷進去了,覺得人活著特別沒勁。
於是李誕就成了一個文青。
看書、玩音樂,讀王小波、米蘭·昆德拉……聽搖滾,寫詩。
這麼一搞,他就從學霸混成了學渣。高考成績連大專都進不去,復讀一年,才用功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
沒有讀過名校的李誕,心裡其實一直是自卑的。
讀大學的時候,他靠著寫段子火了,那時候的他其實還是一個很清高的人。
廣告商找他發微博,一條1500元,他拒絕了。
出版商找他出書,他也拒絕了。
理由是:我覺得我寫的是垃圾,給我錢我也不幹。
現在已經功成名就的李誕,心裡可能仍然住著那個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的彷徨的少年。
別人裝深沉,他便只能裝淺薄。
他不自信,就像一個怕父母責備,每次考完都說自己考得不好的小孩。
我早就說了我考不好,考好了,是驚喜,考不好是正常,你能奈我何?
我早說了我是廢柴,講得好是驚喜,講得不好是正常,你能奈我何?
李誕在《奇葩說》上的表現,就像在打架的時候拚命縮在後面高喊「我還是個孩子」的軟蛋,讓人沒有辦法上來就把他選做目標,掄起板磚照死里打。
不過必須要說,金錢和地位,也許還包括婚姻和家庭,還是能給人勇氣的。
雖然李誕不斷表示:「我好弱,我不行」,但他已經開始試著上價值了。
當他說出:正是這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目標,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他已經不在乎他「淺薄的人設」會不會破滅了。這句話代表了李誕的深度。
總有一天,當李誕能從自卑里走出來,認可自己,他就能放下假裝,不再裝淺薄。
所以如果拿假裝有深度的羅振宇和假裝淺薄的李誕,讓我選。
我選天然萌的薛兆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5GsX24BMH2_cNUgP0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