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個鄰居前段時間體檢查出肺癌,一家人嚇得六神無主,害怕自己也得了肺癌,都一窩蜂的去做肺部CT,然後把報告發給我,好在所有的報告都正常,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現實中經常有這樣的事,姚貝娜去世的時候,很多女性朋友害怕患乳腺癌紛紛去醫院做乳腺相關檢查。
癌症的發生比較複雜,具體原因到目前都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公認的與癌症發生有關的原因包括遺傳基因、外界理化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等。近十年,癌症發生率和發病人數可以說呈井噴式增長,各腫瘤醫院、腫瘤科人滿為患,一床難求,其中的原因與人口老齡化有關,也與經濟發展環境污染有關。
有網友諮詢,害怕自己得癌症,做什麼體檢項目比較好?現在醫院體檢中心都有相應的體檢套餐,價格不同,項目有差異。其實選什麼體檢項目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而不是普遍撒網的按照大眾套餐來。
基本檢查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生化全套、B肝兩對半、心電圖、上腹部B超。這是所有體檢套餐里最基本的檢查,最好都去做。我的一個同學就是體檢血常規的時候發現血小板異常,進一步外周血分類發現幼稚細胞,骨髓穿刺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還有一個朋友體檢大便常規發現隱血陽性,進一步檢查發現腸癌。B肝兩對半有助於發現是否有B肝病毒感染,上腹部B超可以發現較大的肝、膽、胰腺的占位性病變。
腫瘤標誌物檢查:雖然腫瘤標誌物不作為癌症早篩的檢查手段,但如果經濟狀況許可,可以適當的選擇幾項進行檢查,畢竟抽血檢查比較方便快捷。最常選擇的像CEA、AFP、CA199,女性可以加做CA125、CA153,長期抽煙者最好查一下SCC,老年男性最好查一下PSA。其他像cyfra211、NSE、CA724、CA242可以選做。
針對性檢查項目:對於40歲以上,長期抽煙,接觸二手煙,有職業污染,家族中有癌症家族史者,最好每年查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有長期胃酸反流、胃部不適,腹瀉,大便異常者,需要針對性的做胃鏡和腸鏡。如果甲狀腺有小結節者最好每年做一次甲狀腺B超和甲狀腺功能。40歲以上女性,需要做乳腺B超或者乳腺鉬靶,每2年做一次婦科B超、HPV及宮頸TCT檢查。老年男性最好每年查一下前列腺B超和抽血查PSA。有B肝病史者,最好每半年查一次肝膽B超、肝功能和血AFP。
值得說明的是,不少民營體檢中心鼓勵大家去做PET-CT和癌症基因檢測,這種做法有圈錢的嫌疑,PET-CT不僅輻射大,而且價格昂貴,篩查癌症中沒有任何優勢。還有不少機構推出的癌症基因篩查更是非常不靠譜,目前基因檢測對早期的癌或者癌前病變的檢測還在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