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最頭疼的莫過於和孩子相處之難,有時候家長一張嘴和孩子說話,仿佛面前有一堵牆,甚至連溝通的大門都沒有,這使家庭教育根本沒辦法正常進行。有時候家長想教育孩子時,一說話就被頂了回來,讓家長感覺特別鬱悶,脾氣不好者,很容易被孩子消極的態度給激怒,馬上引發一場激烈的矛盾與衝突。
由於多年從事家庭教育工作,每當青春期孩子家長向我諮詢如何管教孩子的問題時,他們總是帶著極端沮喪的情緒,來傾訴孩子種種不是,還有對孩子的種種失望。而在大量的話語中,充斥著對孩子的不信任,可極少有人願意檢視自己,為什麼就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
可以說,教育失去反思能力的家長,遠比和青春期孩子溝通要難的多。因為家長們大都反悔逼到一個思維的死胡同,明知道前面沒有路,偏要去碰壁。今天,我就給青春期孩子家長朋友們,打開一條通道,希望讓你們能夠看到些許曙光。你做好學習準備了嗎?那我們就開始吧。
一、很多青春期孩子無法與家長和平相處,根本原因是家長不相信孩子。
1、青春期孩子第一次大膽嘗試,往往是無心犯錯,家長對此不知。
對於絕大多數青春期少年來說,看似很容易衝動,但那只是暫時的假象。如果沒有家長們一味的拒絕,孩子們絕對不會輕易做出離經叛道之舉。就如有一個15歲的女孩兒對我講:「老師,我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想惹我爸爸媽媽生氣,可是他們天天防我像防賊一樣,有時他們越不讓我做什麼事,我偏就要去試試,結果做錯之後,招來的往往是一頓臭罵,我真是鬱悶死了。」從這個女孩子的話中,可以看出她內心只是想要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做事,但是父母不給這樣的機會,尤其是犯錯之後,父母的斥責讓她連悔悟的機會都沒有,你說孩子能不對父母特彆氣惱嗎?
2、青春期孩子家長愛算舊帳,甚至連兒童期舊帳都翻出來,極容易讓孩子惱羞成怒。
愛翻舊帳,幾乎成了眾多青春期孩子家長的典型特點。不管是孩子出於自我意識想嘗試也好,還是因為青春期生理髮育導致的懈怠也罷,但是只要被父母發現就會被數落一頓。有一位14歲男孩子對我說:「老師,我現在都怕面對媽媽了,每次我做的事只要不如她的意,就會不停地數落我。最讓我不能接愛的是,她竟然能一口氣把我在小學時做錯的事都抖落出來,那氣勢仿佛我成了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一樣,你說我能不氣腦嗎?」當你聽到這個男孩子的心裡話時,身為家長的你,是否也干過這樣的不明智之舉呢?而這些,恰是傷害親子信任關係常見現象,也難怪家長們和孩子相處那麼彆扭。
3、當懷疑成了家長常見心理時,孩子便刻意疏遠與父母的距離,關閉溝通大門。
對於青春期孩子家長們來說,如果和孩子親子信任關係不是很好,想了解孩子真成了難事,於是便私下干出偷看孩子日記、QQ空間或微信聊天記錄等舉動。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向老師或孩子同學家長去了解孩子,試想哪有不透風的牆啊。當孩子知道爸爸或媽媽在變著花樣去調查自己時,便會認為自己不管怎麼做,都會讓他們懷疑自己。有一個16歲男孩兒對我講:「老師,你說我媽媽怎麼像個間諜似的,整天想窺探我的隱私,我真是不理解,難道他們沒有從青春期走過?他們就對我的事那麼好奇?他們越是懷疑我,我越是反感他們。」從孩子的話中,你能看出他們是受害者,無奈與痛苦分明就掛在臉上,而家長卻看不出來。
二、選擇相信孩子,並不是全信,而是留有觀察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改變。
1、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長在選擇相信孩子時,要有所保留,但不能都說穿。
有一次,我和上海的一個青春期女孩兒媽媽交流,我問她一個問題:「你平時和孩子聊天時,是否有所保留?」這位媽媽不解地問:「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幹嘛要對她有所保留,我有什麼話都直說。」我笑問:「換位思考一下,你平時和同事或上司相處時,是否說話有所保留?」我這麼說,這位媽媽頓悟,道:「對啊,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難怪我有時一說話就收不住,最後以惹的孩子氣惱被懟,我竟然還怪孩子不懂事。」對於聰明的家長來說,有時你只需要放下你的固執,以信任為原則,稍微變換一下說話的方式,就容易與孩子正常溝通了。
2、選擇給孩子自省的機會,才是家長建立權威感的最好選擇。
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們,自我意識已經很強了,可是家長們卻常容易忽略這點。當孩子處處被父母安排做事,而缺乏自我時,就容易產生不滿情緒。如果家長退一步,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去大膽嘗試,哪怕是做不好也要欣然接受,你再看孩子保證會反省自己哪做的不好。有一位睿智的媽媽對我說:「有一次兒子說喜歡班上一個女孩子,我就笑但不說話。孩子摸不清我到底怎麼想的,總是有意無意想套我的底線,但我就是不表態,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對我說,老媽你真高,原來你聽我一說就知道那個女孩子真不怎麼樣,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啊?我就對兒子講,這事得靠悟,悟明白了你就知道怎樣去做了。」溝通原來如此簡單,遵循信任這個原則,從這位媽媽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3、旁敲側擊的溝通方式,容易讓孩子接受,而家長把話點到為止方顯藝術。
既然和青春期孩子說話直來直去,不容易留下彼此迴旋的餘地,又容易產生矛盾與衝突,那家長倒不妨嘗試一下旁敲側擊。比如有一位媽媽聽女兒在那埋怨班主任種種不是,便對女兒說:「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在班上也有一些女同學經常發牢騷,但是最終沒有一個有好心態的,因為負面情緒在青春期就像傳染病。我記得班上有一個女同學就很另類,她眼中看到的都是陽光的積極的東西,據她講,誰沒有缺點啊,我幹嘛不包容別人的缺點,欣賞別人的優點?我當時聽這個女同學這麼講,特別佩服她,就不斷向她學習。」瞧,這位媽媽有去說教女兒嗎?顯然沒有,她是講別人的故事來啟發女兒,很容易被女兒接受。
三、當青春期孩子擁有在父母面前的安全感時,便會敞開心扉說出心裡話。
1、青春期孩子需要時間去觀察父母是否真信任自己,而這個過程非常考驗家長。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需要講究藝術,並不是你話越多越好,而是彼此留有空間餘地。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講,他們往往在做一件事時,都會有初衷,也都會在心裡盤算好,然後去觀察父母的態度。在觀察父母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拿無關緊要的事去試父母的態度,如果被父母生硬拒絕,他們便會得出結論,原來爸爸媽媽並不信任我,看來真和他們說我真正想要做的這件事時,保證一樣會被否了。孩子就是在這樣的觀察與揣摩中摸透了父母的脾氣,也學會了對付父母,甚至有時會背著父母偷偷做事,直到犯了錯後家長才知道。因此,對於青春期孩子行事的特點,需要家長主動告知孩子,有什麼事想做,只要計劃好告訴我們一聲就可以,只要沒有危險性,你儘管去嘗試,受挫後主動反省和糾錯也不是什麼壞事,這會成為你的成長經驗呢。
2、當青春期孩子確信父母真信任自己時,他(她)便會回報以信任,這叫以心換心。
要說和青春期孩子相處,僅從我個人的育兒體驗來看,我認為想獲得孩子的信任,必須要先信任孩子。我在孩子六年級時,就告訴他我們相處的原則,如有事你考慮好再告訴我,不必擔心我會拒絕,因為我尊重你的意見。如孩子犯錯後惴惴不安時,我會告訴他,不必擔心我會大發雷霆,因為我也從你這麼大走過,誰都有可能犯錯,只是要你接受犯錯的後果代價。事實上,越是講究家庭民主的父母,越容易獲得孩子的信任,因為孩子感受到自己長大了,有獨立思考和做選擇決定的權利了,便真的會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絕不允許孩子特立獨行,就想駕馭孩子。試想,青春期孩子會讓你輕易掌控嗎?
3、青春期孩子擁有心理安全感,往往體現在隱私得到最好的尊重。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的育兒觀念仍然停留在孩子兒童期。我們都知道兒童期里的孩子,往往缺乏生活經驗,行事不考慮後果,且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家長不做好保護措施,很容易出問題。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如果家長帶著這種強烈的保護欲,反而會讓孩子感受特別受束縛。當孩子因為父母束縛的太緊時,就會嘗試掙脫,要麼背著父母蠻幹,要麼來個先斬後奏。可這樣一來,風險性反而更大。為了讓孩子能擁有心理安全感,建議家長最好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什麼事都問個底朝天,而是尊重孩子的隱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尊重後,反而會特別願意把主里話講給你,因為在他們看來,你是他們最值得信任的夥伴或好朋友。
四、青春期孩子和其家長建立起信任感後,家庭教育才會容易著手。
1、家長的說教最容易引發反感,真正的信任是彼此擁有共同語言。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絕不能用簡單說教那一套,我相信很多家長沒少吃過閉門羹,你只要老調重彈,保證孩子馬上就會說:「行了,行了,閉嘴吧,我知道了。」「還有完沒完,天天嘮叨這些,煩不煩?」「你怎麼這麼招人煩,都說了多少遍了?」瞧,類似的話是不是很噎人?如果你是聰明的家長,最好不要再試圖說教青春期孩子,因為那不是教育好的最好方式。那該怎樣溝通呢?說起來並不難,就是保持輕鬆的心態,臉上多掛著笑容,與孩子隨機談天說地,悄無痕這地把話題引向你要表達的主題就可以了。只要你用白描的手法,把事情經過講清楚,不要做表態,最後徵求孩子的意見,保證能讓孩子接上話題,樂意和你深入探討。
2、家長要多欣賞與鼓勵孩子,願意做孩子最忠實的聽眾,給孩子一些參考建議。
不知道家長是否還記得你的孩子呀呀學語時,或者在你的攙扶下學走路的往事?那時孩子每天都在給你驚喜吧?那時你是不是特別驚訝於生命的奇蹟?恐怕那時你對寶寶的欣賞與讚美,是你這輩子說過最動聽的話語了。為什麼隨著孩子進行青春期後,你的欣賞與讚美突然就消失了呢?那是因為你不相信孩子能自覺做好,甚至你在拿成人的標準去衡量生活經驗還有待提高的孩子。如果你重拾起欣賞、肯定、鼓勵與讚美那一套,相信你會讓孩子感受到是最好的爸爸和媽媽,也願意把你們當成最值得信任的人,自然就願意隨時和你交流。而達到這種境界時,你恐怕就成了孩子最忠實的聽眾,這不恰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嗎?那時,你只需要在傾聽之餘,給孩子一些參考建議便可以了。
3、很多時候,青春期孩子徵求父母意見時,其實已經拿定主意,只是確認父母的態度。
前面我曾經提過,當青春期孩子徵求父母意見時,其實他們已經拿定主意,只是想向爸爸媽媽確定一下態度罷了。如果你清楚孩子們的心理活動特徵,那不妨來一個順水推舟,爽快地答應孩子,讓他們去大膽嘗試一下。只要你同意孩子做事,再給孩子一些建議,他們就願意接受。否則,你先拒絕,再說教,你即使再說的有道理,孩子也會完全拒絕傾聽,甚至還會惱羞成怒拂袖而去呢。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事情,家長都要順從孩子,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或想做的事是錯誤的,或者不合理的。家長可以不必馬上拒絕,而是對孩子講,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了,這件事讓我再好好考慮一下好嗎?你也再考慮一下,看看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雖然你沒有拒絕,但是在孩子看來,你是同意的,只是讓他重新考慮計劃的可行性,因此孩子願意接受。
結束語:圍繞青春期孩子教育話題,當我們把目光定位在怎樣信任孩子上面時,通過上面的分析,我相信讀過這篇文章的家長定會有所思,有所悟。如果你不是那種特別固執的人,你可能會在對比思考中就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也或許能決心去改變自己。如果能這樣做,那真是太好,我需要給你豎起大姆指點贊,因為青春期最喜歡謙虛的父母,最喜歡做出合理選擇的父母,最喜歡不偏執的父母。當你做到這些時,其實你就已經給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樣,孩子自然會模仿你,這便是身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