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此戰楚國遭重創,割城求和

2020-10-01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中國古代史:此戰楚國遭重創,割城求和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秦楚的丹陽之戰,此戰楚國受重創,割城求和。下面我們先從商鞅變法講起:

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躍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在取得了對東方諸國的戰略優勢後,秦國將勢力向南發展,吞併了富饒的巴蜀地區。占領巴蜀使秦國的統治腹地向西延伸了不少,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

占領巴蜀更為重要的是,它為秦國攻楚提供了便利,對秦國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巴蜀地區位於楚國西面,歷來是楚國的西部屏障,秦國占領巴蜀就為自己從側翼迂迴攻楚創造了有利條件。

楚國幅員遼闊,自西周中期以來,一直雄居南方,是秦國向東南方向擴張的一大障礙。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使楚國的國勢更加強盛,成為僅次於秦、齊兩國的諸侯強國。

在齊、秦兩國東西對峙的格局形成後,楚國的作用更加舉足重。楚國是秦國東進吞併三晉之地繼而與齊國爭霸中原的最大威脅。岸門之戰後,韓、魏兩國屈從了秦國。為了與秦對抗,齊與楚結為盟國,並對秦韓魏聯盟展開了全面進攻。這使秦國擔心自己實力被削弱,於是著力於破壞齊楚聯盟。

公元前381年,吳起的新法由於楚悼王死去沒有支持者而被廢除,楚國國勢日漸衰落。楚懷王在位時,秦國派張儀入楚鼓吹「連橫之說」,勸楚絕齊從秦,並口頭許願,若楚王應允,願以歸還楚國商於(今河南浙川縣西南)六百里地方為代價。

楚懷王非常高興,並信以為真,便答應了和齊國斷交,他不但給了張儀豐厚的饋贈,而且還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他,並當即宣布廢除與齊國的盟約,斷絕往來。之後,楚懷王派將軍逢丑父隨張儀至秦討取土地。沒想到張儀到了秦國後,對此矢口否認,只承認雙方商定的土地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

這時,逢丑父明知被騙,卻已無可奈何,只得歸報楚懷王。楚懷王正迷醉於擴大疆土六百里的美夢中,聞逢父空手而回,聽他細說原委後,怒不可遏,恨不能踏平秦國,將張儀碎屍萬段。楚懷王在盛怒之下已失去理智,根本聽不進謀臣陳軫「伐秦非計」的諫阻,命大將屈句率精兵十萬,向秦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進攻。

公元前312年,楚、秦兩國交戰于丹陽。兩國剛一交戰,齊國便趁機從側翼向楚國發動猛攻。面對秦齊的兩夾擊,楚國背腹受敵,死傷八萬多人,楚將屈句被俘。秦國趁機奪取了丹陽、漢中等地。後來楚懷王不甘心此次的失敗,又舉傾國之師,與秦軍復戰於藍田,結果又被打敗。韓、魏兩國也趁機南襲楚國。楚國連遭重創,已無力再戰,只好以割讓兩個城邑為妥協條件,忍氣吞聲地與秦國講和了。

好了,今天小編和大家就講到這裡,有什麼想對小編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ufv4XQBURTf-Dn5bu_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