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時人們的月工資才幾百塊錢,所以很多人都說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上千元,但你可要知道,20年前的物價可要比現在便宜得多。
1996年時,北京懷柔地區的房價每平方米僅僅只有900元,然而12年後的2008年,懷柔地區的房價已經暴漲至每平方米2萬元至3萬元。
如今,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手裡的錢就一直在貶值,基於此,不少人開始紛紛買一些理財產品,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利益。
這些人認為,如果把錢存在銀行會越來越貶值,還不如乾脆拿出來投資一些項目或者購買理財,掙點是點。不過一些精明的人會想到:我手中的錢在10年後會不會貶值呢?
其實這個擔心也不無道理,我就拿1萬元舉例子,假如你用1萬元購買3%的回報率產品,那麼一年後,你的1萬元就會變成10300元。但是如果用7%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的話,那麼1萬元就會貶值700元,用700元減去300元的收益,那麼我們手中1萬元人民幣最終貶值了400元。
那麼如果粗略計算的話,10年後,我們手中的1萬元就相當於現在的6000元。當然這只是粗略計算得來的數字,雖然這個數字並不準確,但是上下浮動應該不會太大。而有一點肯定的是,十年後的1萬元肯定沒有現在的1萬元值錢。
所以說,錢其實是最不保值的東西。當一些人手裡有點閒錢時,就會考慮存銀行吃利息,或者投資房產和黃金等等。雖然一些人會認為把現金死死攥在手中最保險,但是它卻每天都在貶值當中。
有些人心裡會犯嘀咕:錢貶值不可以控制嗎?其實想控制它很難,因為我國的物價一直在增長,這就會進一步加速錢貶值的速度。就拿如今的豬肉價格來說,就算國家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遏制價格上漲,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內使豬肉價格回落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包括豬肉在內的很多物價上漲,那麼人們手裡的錢肯定就會「不經花」,進而導致貨幣越來越貶值。
但是在未來十年里,有兩樣東西卻越來越保值,第一樣東西就是黃金。我們知道,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黃金價格每年都在上漲,幾乎每年的增長幅度都在8%上下。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手中有價值10萬元的黃金,那麼在10年後,價值會達到18萬元左右。
第二種東西就是股票,我們知道,買股票一定是具有風險性的,但是對於一支優質股來說,股價幾乎每年都有上漲的餘地,上漲幅度甚至可以超過通貨膨脹的速度。比如20年前的阿里巴巴,那個時候幾乎沒人瞧得上眼的公司,如今市值已經超過了3萬億。
所以說錢這種東西,能不放在手裡就儘量別放在手裡,儘量投資一些未來會保值的項目或者購買一些保值產品,這樣一來我們不僅沒有損失,反而還能夠獲取一些額外的回報,這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