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上線刷臉過閘服務,交通出行迎來新體驗

2019-09-20     移動支付網

二維碼支付的普及讓人們拿著一部手機就能走遍一座城市,輕鬆解決衣食住行。那麼有沒有可能不帶手機,僅憑一張臉就能實現支付呢?

這個暢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如今,刷臉支付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移動支付市場蔓延,而對於環境複雜、條件苛刻的公共運輸領域,刷臉支付也有了新的落地。

針對60歲及以上人群,刷臉乘車如何開通?

近日,騰訊公司攜手深圳地鐵、廣電運通正式推出刷臉乘車服務。今後,60周歲及以上老人完成線下註冊,即可在深圳地鐵11號線18個站點的智慧邊門刷臉過閘乘坐地鐵。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此次刷臉乘車在深圳地鐵的技術實現是由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線乘車碼團隊全面支持的,而刷臉乘車的落地也標誌著「乘車碼」完成了由「碼」向「臉」的服務升級。

此次刷臉乘車由於是前期試運行,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關鍵點:

第一、針對60歲及以上老年人;

第二、開通11號線所有18個站點;

第三、線下「自助票務處理機」完成註冊才能刷臉乘車。

那麼在自助機上如何開通註冊呢?從整個註冊流程來看,過程並不複雜,刷身份證和人臉識別比對就如同「高鐵進站」一樣:

1、點擊介面,選擇用戶類型;

2、刷身份證獲取實名信息;

3、拍攝人臉照片並進行比對,即可成功開通。

陛下,您的Flash插件已過期,無法播放視頻了

建議您……

升級 Flash 插件

切換到 HTML5 播放器

或者

另外,針對行動不便、需要坐輪椅的老人,在自助票務處理機完成線下註冊時,錄入人臉信息後,還特意為老人設計了錄入指靜脈的步驟,輪椅老人刷刷手指也可過閘。

目前,深圳地鐵的刷臉應用僅針對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開放試運行,騰訊方面表示,後續將普及到本市戶籍享受撫恤補助待遇的復員軍人、烈士遺屬、軍隊離退休幹部等等更多免票群體。而隨著使用人群的擴大,也會相應地增加線上註冊的方式。

刷碼到刷臉,科技向善路上的創新難點

去年8月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騰訊聯手深圳地鐵、廣電運通共同發布了擁有生物識別等功能的「生物識別+信用支付」地鐵售檢票系統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地鐵乘客出行的不同場景。本次刷臉過閘服務上線正是該方案的落地,同時也是刷臉乘車服務在深圳地鐵的首次落地。

如今刷臉支付在線下消費領域飛速發展,但對於交通領域而言,仍然鮮有真正落地的項目,一方面是由於公共運輸領域複雜特殊的環境,另一方面則是很多創新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便捷。環境複雜特殊則包括,人流量大、網絡要求高、高峰期負載重、人臉信息安全等等,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則對企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針對公共運輸的特殊性,此次刷臉乘車服務由騰訊金融科技團隊旗下的乘車碼團隊及深海實驗室團隊,基於騰訊人臉識別算法打造,可以有效提升該場景下1:N人臉識別的準確度。用戶可通過人臉、指靜脈等多模式組合驗證實現刷臉過閘,人臉驗證最快僅需0.3秒。同時,依託人臉識別算法優勢,刷臉乘車的識別通過率達99.99%,準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其次,除了公共內網伺服器外,未來還將在每個站點都部署一台人臉識別伺服器,如遇網絡問題將會把中心人臉檢索降級到站點人臉檢索。最後,刷臉項目的網絡傳輸都在深圳地鐵的內網完成,且所有用戶的註冊、過閘數據都經過全程加密,只會留存在其內網的伺服器上,在傳輸的所有途徑上都保證了用戶隱私數據的安全。

如今,隨著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由刷臉引發的信息泄漏、安全隱患。2018年年末,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18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中,移動支付用戶使用生物識別的意願在不斷提升,由2017年的84.8%提升到2018年的85.0%。但同時,報告顯示73.8%的用戶擔心個人隱私泄露,67.3%的人則擔心存在安全隱患。

因此,在推廣創新的網際網路技術時,安全和需求往往比技術本身更加重要。在二維碼、手機交通卡都無比便捷的交通出行環境下,一味地追求創新支付手段也並不實際,此次深圳地鐵優先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群體推出刷臉過閘,顯然能夠為這些特殊人群帶來便捷和幫助,更是「科技向善」理念的一次踐行。

此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憑身份證或老人證在深圳地鐵人工通道免費通行。而刷臉過閘服務上線後,老年人只需刷臉就能在11號線全線快速進出站,無需再向地鐵工作人員出示證件,極大節省通行時間,提升出行體驗。另外,考慮到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乘車碼團隊對此在線下推出了自助機註冊、指引宣傳物料、志願者服務等措施。

消費到交通,「乘車碼」人臉識別的展望

在消費領域,刷臉是一場革命,背後承載著生態與數據。但交通領域則不同,場景不同、主體不同、設備體驗各方面都不一樣。首先,不同於消費領域,交通支付是一個閉環場景,支付的動作只能在交通領域完成,產業鏈的相對封閉讓其它中小企業很難進入其中;其次,運營主體複雜,各地有不同的地鐵集團、公交公司,而地鐵、公交之間也各自運營,運營主體多讓互聯互通成為難點;最後,終端改造巨大,二維碼支付進入交通領域便經歷了龐大的終端改造工程,刷臉目前尚處於發展階段,想再次普及交通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但是,依託「乘車碼」的交通刷臉未來仍然可期:

首先,乘車碼發展迅速,支持城市多,具備平台、場景和先發優勢;其次,乘車碼團隊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刷臉是一項AI技術,需要大量的算法學習和應用實踐,依託騰訊深海實驗室的人臉識別算法有較高的安全可靠性;最後,乘車碼依託小程序和微信社交屬性,擁有良好的用戶基礎和消費者認同。

目前,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已有多地公交、地鐵在測試關於刷臉乘車的項目,部分地區已有上線試運行。因此,儘管挑戰巨大,但對於刷臉技術未來在交通領域的發展,筆者持樂觀態度。

另外,公交場景相對於地鐵而言環境更加複雜,比如人流密集下攝像頭的識別問題、不同行車環境的光線問題、4G網絡傳輸的穩定性問題等等。騰訊乘車碼團隊向移動支付網介紹,乘車碼團隊也一直在進行公共運輸領域的刷臉乘車嘗試。本月9日,乘車碼在廣州地鐵推出的刷臉乘車服務開通試運行。用戶通過廣州地鐵乘車碼小程序或廣州地鐵APP註冊「刷臉乘車」,即可在APM線-廣州塔站體驗。在去年下半年,乘車碼團隊與深圳巴士集團成立聯合項目組,並在實驗室內完成刷臉乘公交項目。隨著5G的商用和逐漸鋪開,公交刷臉會在下半年或明年逐步落地。

而據移動支付網了解,近期乘車碼可謂動作頻頻,其在微信客戶端新增了兩個入口,一個是微信卡包裡面的「交通卡」,其涵蓋了微信上所有關於小程序乘車碼,是一個「乘車碼」的綜合入口,當然未來也可能加入HCE乘車卡功能;另一個是支付服務內的「出行服務」,除了包含「乘車碼」之外,還提供優惠洗車、油卡充值、違章查詢等個人車主服務,未來甚至可能向汽車金融、智慧交通方面拓展。騰訊金融科技對於「乘車碼」的能力顯然不僅僅是二維碼乘車這麼簡單,平台化和能力輸出才是產業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重頭戲。

同樣可以預見的是,在生物識別方面,未來基於人臉識別等技術交通應用將可能延伸到更多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城市安全等方面的服務,比如公安系統的打通、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預警系統等等。

此次刷臉過閘服務上線,是「看臉」時代的縮影,也是「科技向善」理念的完美體現。在當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各種新興概念層出不窮,各種創新應用屢見不鮮,但對於科技而言「不作惡」僅僅是最低標準,「要為善」才是最高追求。

2019年,央行擬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監管規則,在此新形勢下,移動金融機構如何做好個人信息收集和保護、開放模式下的信息和數據安全如何保障、刷臉支付如何平衡好安全與便捷?

藉此,北京移動金融產業聯盟、移動支付網將於11月5日在深圳舉辦以「安全合規 面向未來」為主題的——MFSC 2019第四屆中國移動金融安全大會,主題演講及報名通道已開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dvqTW0BJleJMoPMPZ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