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進退是常事,關鍵在一個「熬」字。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有了。
熬才能出頭。對於自己的事情不輕易放棄,不隨便離開自己的位置,就在那裡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
作家劉震雲說,他姥姥割麥比別人快,訣竅就是彎下腰不直起來,直腰次數越多腰越疼。
這正是「幹活原本無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態度千萬種,一個熬字萬事銷」。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很多時候需要熬。熬,看似很苦、很窘迫,實際上是在充電、是在進取。
最初,竹子熬了4年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
從第5年開始,卻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長,僅用六周時間就長到了15米。
竹子熬不過那3厘米,就沒有15米的巍峨。
熬,表面上是一種考驗,實際上是一種升華,就像林語堂所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不會一馬平川,在熬的過程中嘗盡各種滋味,待到峰迴路轉的那一天,肯經受這場修行的人,就會收穫超乎常人的堅毅品格。
人生中的幸與不幸其實沒有一定,沒有永遠的苦難,也沒有熬不到頭的悲慘!
慢慢來,熬過去。熬過疾風暴雨,人就變得堅強;熬過痛苦失敗,才能明白成功之理。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熬。
熬,是能量積蓄;熬,是生命升華。
有些人熬著熬著,成功了;有些人熬著熬著,消失了。熬得住,出眾,熬不過,出局!
02
熬,是生命最好的磨石。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也不肯輕言放棄。
或許他們沒有大事業,但在人生路上,已成贏家。
熬得久了,心性磨練得堅韌了,他們就算在百折千磨中,也能成為可以被打倒,卻絕不會被擊垮的人。
馬雲熬不過阿里巴巴的前期歲月,則無後期的商業帝國。
褚時健熬不過橘子長成的10年,哪有後來的創業成功!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來的。
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敗的人只會逃避困難,必然失敗。
為什麼用熬?因為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
縱觀歷史,姜太公熬得住,終於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踐熬得住,終於成為一代霸主;司馬遷熬得住,終於完成了曠世《史記》……
西漢名臣韓安國曾經歷漫長的牢獄之災,飽受獄卒欺凌,就這樣熬著磨練性子。
等官復原職的那天,終於憑藉脫胎換骨的外柔內剛性情,步步為營,最終穩居高位,得以善終。
曾國藩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
「余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曾國藩給我們指明了做事的方法,那就是熬:不斷精進,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
三十一歲那年,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且長期堅持。
普通人堅持一天,一周,一個月,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曾國藩卻堅持了半生!
就曾國藩練習書法來說,他自幼練習書法,一直到老。
終其一生,所寫的日記、書信及奏稿數以千萬字計,均為楷書或行書。
這份耐心,這種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曾國藩並非天資聰穎,但他的成就卻超過很多聰明人,這得益於曾國藩堅持。
修養自己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的堅持。
以下幾個數據,帶你看看真實的現狀,所有的一切都在圍繞著一個主題:
熬住2019,扛下去,才能出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