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堂義
209公里是多長——一輛車在整條公路上馳騁兩小時就能跑完。而209公里,正是1949年合肥轄區公路的總里程。但到現在,合肥公路承接高速,連通縣鄉,34條國省幹線輻射四方,總里程已近1500公里。合肥人真正走上了康莊大道。
汽車是我們最基本的交通方式之一,而合肥的第一條公路是修建於1925年的合(肥)蚌(埠)路。據相關檔案記載,這條公路由合肥瑤海區引出,途經肥東、定遠、鳳陽等地,然後到蚌埠,全程155公里。
1952年合肥市街道簡明圖
但直到1949年解放,合肥轄區內的公路建設並無大的變化,公路總里程只有209公里,按現在車速,一輛車在整條公路上兩小時就能跑完。即使到了改革開放前,合肥境內的公路總里程也沒超過700公里。而且,這些公路等級普遍偏低。基本是泥結砂石路,路面狹窄,坑坑窪窪,有些路段陰雨天氣根本無法通行,給人民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其實,從公路交通的重要標誌汽車站的變化上,我們也能管窺合肥公路的狀況。
據檔案記載,合肥汽車站最早建於1935年,當時,安徽省公路局在合肥城東崇德街對庵橋下(今蚌埠路第一小學對面)設合肥汽車站。1946年2月,為緩解南鄉、西鄉乘車之難,省公路局在城南(今稻香樓附近)、城西(今二里街)分別設兩個汽車站,而原城東汽車站經整修作為主站,有簡易木板房3間。
1949年1月合肥解放後,2月,合肥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合肥汽車站,並在1954年將合肥汽車站遷到勝利路,設票房、行李房、候車室、車輛維修車間和停車場等,當時有8條通車線路,日發車12個班次。1964年,合肥汽車站改稱「合肥汽車中心站」,實行站、隊合一體制,增加了預售車票、上門送票和商品監督等服務項目。
關於成立合肥汽車站基建工程指揮部的通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適應客流量急劇上升的需要,合肥汽車站在原址重建新站,於1983年10月交付使用。據檔案記載,當時新落成的合肥汽車站是安徽省公路客運中心和全國四大現代化汽車站之一,創造了多項「全省第一」:第一家設有售票、候車、行李、綜合服務四個大廳;售票大廳在全省率先同時發售當日和三日內各站客票;候車大廳座位是第一家採用仿黃牛皮、人造革沙發,色彩淡雅,坐靠舒適;行李房在全省首裝傳動機械,可將乘客的大宗行李包裹傳送到平台頂,再由小車傳送到所乘車上……數據表明,合肥汽車站新建落成後,日發客量達到了1.6萬人次,日均發車232次。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合肥幹線公路網絡初步形成,合(肥)六(安)、合(肥)蕪(湖)、合(肥)淮(南)、合(肥)安(慶)、合(肥)蚌(埠)、合(肥)浦(口)等一大批幹線公路及重要道路逐漸形成。
關於合蚌路改建及配套工程項目批覆
特別是在1986年,全省第一條按高速公路線型設計、一級公路標準施工的合肥至南京一級汽車專用公路——312線(即我們俗稱的合寧高速)開工建設,從而實現了合肥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而據檔案記載,合寧高速公路的修建成功,還有不少故事呢。
改革開放後,我省把發展高等級公路提到了戰略高度,其時正趕上1984年國家提出修建國道312的設想,專家們一致認為:建設好國道312線,對於發揮上海經濟區的核心作用,推動蘇南經濟起飛,帶動兩淮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專家們還建議上海~合肥段可修高速公路。而當時合肥到南京的車程竟要4個多小時。方案上報國務院後,得到了同意批覆。於是我省果斷決定修建312國道南京~合肥段,按高速公路設計、實施。
312國道東起上海,經蘇、皖、豫、陝、甘,西至新疆伊寧,是國道東西向公路主幹線,合寧高速公路安徽段是該線的重要組成路段。從蘇皖交界的西葛至合肥大蜀山全長134公里。但當時,國內高速公路建設還處在孕育初建階段,國家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設計方法,承擔勘測設計任務的省公路勘測設計院在既無參考資料,又缺乏高速公路設計經驗的情況下,慢慢摸索、刻苦鑽研,終於在1986年4月中旬完成了施工圖設計,可謂初戰告捷。這一戰也讓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獲得了勘測和設計兩個二等獎。
關於同意合寧高速公路沿線城鎮發展規劃的批覆
在施工過程中,我省成立了以副省長龍念為組長的312國道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據檔案記載,在建設過程中,因為條件艱苦沒有會議室,大家就擠在交通車裡開會;各級領導也多是在開往工地的車上碰頭研究工作,主要時間深入工地、現場和第一線;工作中非常注重實效,因此工程進展很快,被人們稱讚為「312精神」、「312作風」。
作為我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合寧高速公路不僅採取招投標,而且實行工程監理制度,這在安徽公路交通建設中還是首次,當時在國內也還不多見。施工中,指揮部派出32名監理工程師常駐工地進行現場監理,每道工序必須經監理人員檢驗認可後才可進行下道工序,合格工程才能計量支付費用。從而有效地控制了質量、進度和投資。
從1986年10月開工到1990年12月建成,全長100多公里的合寧高速公路修建歷時四年多,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69.76萬立方米,橋樑67座,涵洞491道,互通立交3座,分離式立交33座,下穿通道173道以及防護工程,全套通信、監控等交通工程設施。可謂一大「壯舉」。
312國道合寧公路安徽段通車儀式
1990年12月28日,合寧高速公路全線路面貫通合龍儀式隆重舉行。應該說,這條我省第一高速公路的全線暢通,成為我省對外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上世紀70年代肥東養路工在養路
數據表明,到上世紀80年代末,合肥轄區有9條共計422.7公里幹線公路,這些公路技術等級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此期間,合肥轄區內縣鄉道通車裡程也大幅提高,一個以國省道為主骨架,縣鄉道和專用公路為網絡的公路網初步形成。
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合肥幹線公路網絡加速完善。合肥公路建設先後完成G206線合淮路、G206線合安路、G206線合派路、G312線合店路、S102線合阜路、S311線烏巢路、S105線合馬路、S101線合蚌路、S315線楊桃路以及部分縣鄉公路的建設,由合肥向外輻射的國省道及重要縣道幹線公路增至34條。
寬敞的老合淮公路
進入21世紀後,合肥市瞄準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新定位,圍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總目標,公路建設更是突飛猛進:不僅幹線公路網絡更加優化,路網等級全面提升;而且,2007年國省道及重要縣道徹底告別沙石公路;更為重要的是,幹線公路出城口路段全部改造完畢,環巢湖大道全面建成,從而形成了「一環六線七主幹」國省幹線公路主骨架,和以縣鄉公路為支路的交通運輸網絡格局……現在合肥公路國省道及重要縣道總里程已達到1488公里(含部分重複路段)。而這一數據,是新中國成立前的6倍多。
2015年初,全長155公里的環巢湖大道全線建成通車(資料配圖)
如今行駛在合肥境內的公路上,你會有別樣的感覺。道路兩旁,一片片風景優美的綠化帶在向你招手,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秩序井然。真可謂「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游。」當然,高品質的公路給人帶來方便和快捷,同時也成為合肥各縣區經濟高速發展的象徵。它使合肥更順暢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