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牙皂,見過嗎?小毒,有較強的袪痰作用
豬牙皂
來源產地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生雍州川穀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莢,陰乾。
今處處有,長尺二者良。世人見其皆有蟲孔,而未嘗見蟲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惡病,殊不爾。其蟲狀如草菜上青蟲,莢微欲黑,便出,所以難見爾。但取生者看,自知之也。
《中藥大辭典》
為豆科植物皂莢已衰老或受傷害後所結之果實。秋末,將成熟的果實採下,曬乾。
主產四川、貴州、雲南、山東。此外,陝西、湖北、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蘇等地亦產
性味功效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辛、苦、澀,入手太陰肺經。降逆氣而開壅塞,收痰涎而滌垢濁,善止喘咳,最通關竅。
歸經
《雷公炮製藥性解》
歸肝、胃經
《長沙藥解》
歸肺經
別名
牙皂、皂角
《神農本草經》
皂莢
《中藥學》凌一揆主編
皂莢 (《本經》 )
【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效】祛痰,開竅。
【應用】
1. 用於頑痰阻塞,胸悶咳喘、咯痰不爽。有較強的袪痰作用。如皂莢丸,以本品作蜜丸,用棗膏湯服下,治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不得眠;釣痰膏,以皂莢熬膏加醋煮半夏及明礬,合柿餅搗為丸,用於胸中痰結證。
近年來,用本品配伍豬膽汁、拳參或麻黃等,治慢性氣管炎咳喘胸悶、痰粘不易咯出者。
2. 用於卒然昏迷、口噤不開,以及癲癇痰盛,關竅阻閉的病證。本品有開竅的功效,如通關散,治卒然昏厥,不省人事,用本品同細辛研末,吹鼻取嚏;治中風牙關緊閉,用本品通明礬研末,溫水調灌,取吐,如稀涎散。
此外,熬膏塗瘡腫(未潰者),有散結消腫的功效。
【用量用法】1.5〜5g,焙焦存性,研粉吞服,每次0.6〜1.5g。
【使用注意】內服劑量過大,可引起嘔吐及腹瀉。本品辛散走竄,凡孕婦、氣虛陰虧及有咯血傾向者均不宜服。
《中國藥典》2015版
【性味與歸經】辛、咸,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於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
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用法與用量】1〜1.5g,多人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