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的小家庭里,有很多婆婆或者丈母娘進城來幫小夫妻帶娃的故事。如今的年輕人,尤其是80後和90後,生活壓力非常大。房貸、車貸、吃穿、育兒,每一樁每一件,都需要大把的鈔票。因此很多媽媽生了寶寶之後,就不得不重回職場,將寶寶留在家中,請家中長輩幫忙照顧。
長輩照顧有三點好處。
第一:不用擔心孩子被月嫂或保姆虐待。有些小孩子,尤其是男孩,真的很調皮,有時連爸爸媽媽都忍不住動手打他們,如果保姆煩了,沒準也會動手。但有長輩照顧,就放心的多了。
第二:減輕小家庭的經濟壓力。很多長輩照顧孩子,不僅不要錢,還會自己帶著錢來貼補小家庭,買菜做飯、買尿不濕奶粉等,畢竟寶寶是全家的心頭肉,做奶奶或姥姥的,最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三:寶爸寶媽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中。家有長輩坐鎮,寶爸可以安心工作,寶媽可以重回職場,兩人的事業不會被家庭瑣事耽誤,且能時常在外面搞個二人燭光晚餐。
但是,那些進城帶娃的奶奶或者姥姥們心裡有沒有什麼委屈呢?有沒有人替她們想想處境呢?
今天,我們就講述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自述:劉阿姨,55歲,來自小鎮。
我今年55歲,和老伴養育了一兒一女,如今兒子在二線城市結婚生子,女兒在讀大學,我們夫妻在小鎮上一直以賣菜為生。前幾年,我們掏出半生的積蓄,為兒子買房付了首付,但我們的任務還沒完成,還要給女兒攢嫁妝,因此沒黑沒夜的又奔波了幾年。不過前年兒媳生了寶寶,他們小兩口商量著讓我去城市照顧孩子。
其實看多了婆媳難相處的故事,我心裡有點打鼓。按理說親家母去照顧最合適,我們可以出錢,因為母女之間更和諧,但是無奈親家母身體不好,所以只能由我這個婆婆來承擔起照顧孫子的重任了。於是,我背井離鄉,一個人收拾行囊,坐上了火車。
照顧孫子,我是一百個樂意,但是進入到小家庭的第一天,我便有點畏手畏腳。畢竟,我不是這裡的女主人。我一點點的學習科學育兒知識,在做菜的口味上儘量滿足兒媳,每天滿臉含笑,即便我累的直不起腰。我心裡想,只要他們小夫妻高興,只要我孫子健健康康長大,我做什麼都值得。
但是,我的內心也時常覺得難過。我兒子是普通白領,工資不高,為了貼補家用,他每天下班後要去做兼職,不到夜裡十一點都回不來。而兒媳性格偏內向,回家後吃完飯哄睡了孩子,她便也在房間裡忙自己的事,從不與我多說一句話。
我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空落落的反覆摁著電視遙控器,望著窗外的燈火,覺得異常寂寞。說實話,我想家,也想自己的老伴兒。我和老伴兒結婚幾十年,沒有一天分開過,這次被迫分居兩地,也是迫不得已。
我們曾經商量過,要不要一起進城來,但是後來放棄了。一則,兒子兒媳只邀請了我一人,沒說讓老伴兒也過來,人家不邀請,他不好意思來。二則,他也想在老家多掙點錢,給女兒多攢點嫁妝,而且我在城裡也時常要花錢,畢竟買菜買奶粉,我身為婆婆,不能一毛不拔。
我們夫妻感情非常恩愛,說句矯情的話,我也是一輩子被疼愛的女人,雖然我已經55歲了,是個老太婆,但是我的丈夫,他依然把我當成是手心裡的寶貝。在鎮子上賣菜,他從來不讓我搬重物,冬天出攤時總會給我懷裡塞個暖寶,累了一天回家後,他也總是主動做飯,讓我多歇著。
在老伴兒面前,我是個被人疼愛的女人,但在兒子的家中,我變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的奶奶。我每天六點起來給他們做早飯,打掃衛生,然後照顧孩子,中午他們不回來,我就簡單吃一口,但孫子的輔食一定會做的豐富,到了晚上兒媳回來,我會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為了她能夠吃好喝好。
兒媳對我不親熱,但是很客氣。我直覺她並不歡迎我,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她沒辦法,只能接納我。而我的內心,又何嘗願意背井離鄉呢?說到底,女人就是女人,女人有情緒有心思,她覺得委屈,我其實也覺得失落。
但是,家以和為貴,我身為長輩,只能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貼補他們,成全他們。在兒子家住了兩年,如今孫子兩周多了,我與老伴兒也分居兩年了。女兒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幸虧我還有個貼心的女兒,可以每日和她在電話里聊聊天。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這話真是不假。
這兩年,我獨自哭過也笑過,真是百般滋味。其實我兒子很孝順,但是他太累了,每天回家又晚,因此我們娘倆幾乎沒有好好說過話,他沒時間,也累的沒心情。甚至有一次,我摔了一跤,把頭摔破了,鮮血如注,但是直到痊癒,他也沒注意到。
兒媳倒是看見了,但她也只是問,「怎麼摔的?寶寶沒事吧?」我在電話里跟老伴兒大哭了一場,老伴兒生氣了,打電話大罵兒子,兒子這才知道了此事。兒子心疼我,但是我知道,他真的不容易。
我和兒媳一直相處的算是和諧吧,直到前天,我們發生了衝突。孫子兩周歲後,越來越淘氣,前天翻柜子把她的口紅弄斷了,她回家看到後很生氣,然後看到家裡被翻得狼藉,吼著說,「天天這麼亂,媽你咋不收拾收拾。」
我解釋說,「剛收拾完他又翻亂了,家裡小,就顯著亂,我今天收拾了好幾遍呢,腰都酸了。」沒想到,她更生氣了,「你活該,誰讓你兒子沒本事,掙不了大錢買不了大房子啊!」
她這一句話,令我當場瞠目結舌。我這兩年背井離鄉的辛勞,竟然就換了這三個字「你活該」。說實話,那一刻,我後悔了,後悔生兒子了。
結語: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活著是容易的,年輕人如此,老年人更如此。老年人背井離鄉到城裡幫兒女帶孩子,先不論是否要感恩,但起碼要做到尊重老人。因為這不是她們的義務,而是她們在心疼兒女。
我相信這個故事並不罕見,很多進城帶娃的婆婆或者丈母娘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那就是,自己獨自一人進入到小家庭里,孤單又勞累,委屈又無奈。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對父母惡言惡語漠不關心呢?
或許,你眼中那個「惡」婆婆也曾經是別人真心疼愛過的人啊。其實,很多長輩進城都是獨自一人,與老伴兒分居兩地,這樣真的不妥。如故事中那樣,其實是不是有折衷的更好的辦法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世上也沒有哪一種辦法是萬能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對家中那個背井離鄉來帶娃的長輩多一點關心多一點體諒。
因為這一生,父母並不欠我們的,是我們一直在虧欠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