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之前在公園玩的時候,看到一個四五歲男童跟奶奶一起玩,因為天快黑了,奶奶就催著孩子快回家。當時孩子玩得正盡興,聽奶奶這麼說,狠狠對著奶奶說:「你再說,我就把你的頭揪掉當皮球踢。」奶奶聽到這樣的話,當然特別生氣,對著孩子一頓大吵大罵。當時,我也震驚了,孩子的心思真的難以琢磨,瞬間讓我聯繫起來最近偶有發生的孩子傷害大人的事件,感覺孩子有了這樣的思想很恐怖。而很令我意外的是,有一天樂樂也跟我說過同樣的話,因為我惹他生氣,就對著我說:「我要把你殺死。」當時整個人的情緒都是崩潰的。
而直到我有幸看到了有關孩子敏感期的書籍,才明白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原來是詛咒敏感期在作怪。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
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中作者寫道:心理學家認為,三到五歲的孩子,一般會經歷詛咒敏感期,孩子突然發現語言也可以非常有力量,而詛咒更能把語言的力量發揮到極致,當孩子發現自己說狠話能刺激到大人的神經時,就對這樣的話樂此不疲。
而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並不是說孩子內心比較陰暗,而是孩子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正常行為,三歲到五歲的孩子語言能力逐漸增強,而跟身體的依然脆弱相比較,發現語言有很大的威力,會令家長生氣,所以喜歡在內心有情緒時,朝著大人說狠話來證明自己也很厲害。可能會說:「媽媽,我不再愛你了,我要離家出走,臭媽媽,壞媽媽,我要把你殺死……」而他連死是什麼都沒搞明白,只不過看到大人驚恐的表情,感受到自己語言的威力之大罷了。
孩子處於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而在孩子處於詛咒敏感期時,大人的反應越強烈,越能刺激孩子的神經,等到下一次,還是想驗證一下詛咒的話語還有沒有用。而家長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應該怎麼做呢?心理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最初學會每個詞時,只是希望在家人面前試驗一下「威力」。而當孩子說出來狠話之後,大人很平靜地說:這樣呀,嗯,或者是不予理會。時間久了,孩子自己覺得沒意思,再加上沒有語言的環境,也就不想去說了。
其次,孩子之所以會說狠話,多是內在情緒沒有抒發出來,家長不妨嘗試跟孩子採取共情的方式:「你是不是累了?是不是想讓媽媽陪你玩呀?」有大人的耐心引導,孩子找到情緒的發泄口,也會慢慢恢復平靜。
孩子畢竟是孩子,說那些狠話只是發泄情緒的一種,是詛咒敏感期在作怪,千萬別著急給孩子扣帽子。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