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警】站在重刑犯身旁的人——澧縣看守所民警謝聖雲

2019-08-30     常德公安

他是妻子眼中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他是女兒眼中像無名英雄一樣的人,他是領導眼中任勞任怨的工作巨人。在編者眼中,他是站在重刑犯身旁的人。他叫謝聖雲,男,中共黨員,1962年出生於湖南省澧縣,當兵15年後轉業回家,先後在甘溪、中武、壋市派出所工作10餘年,後在看守所工作至今,亦近10餘載。

在押人員的心靈「解讀」者

看守所的任務,是依據國家法律對被羈押的人員實行武裝警戒看守,保障安全,並對他們進行教育、管理。不同的案子,在押人員被關押在看守所的時間也不同,最快的3天便可能被移送,也有三五年還在等待審判最終結果的。對管教民警而言,要順利開展管教工作,與在押人員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至關重要,如此讓人感受到高牆鐵網下也有溫暖。

謝聖雲在看守所負責重刑犯、死刑犯的看押工作,因工作性質比較特殊,他幾乎沒有過完整的雙休日,常常24小時都在看守所。上夜班對於他來說,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夜裡值班的時候,神經也時刻繃緊著,根本睡不了完整的覺,有人生病求醫,有人在監室鬧小矛盾,都要馬上處理。在這裡,安全必須始終擺在首位,一旦出了問題,任何人都難逃責任。就是在這樣的高壓下,他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獨有的工作方式,更練就了能夠「解讀」在押人員心靈的能力。

重刑犯李某關押進所,起初的幾日情緒低沉、食欲不振,謝聖雲明白,這於在押人員而言,是正常表現。他不著急立即對他進行疏導、教育,而是細細觀察著。5日過後,他發現李某偶爾亢奮,偶爾消沉,「不妙,李某心事過重,若不及時疏導,必將造成惡劣影響」,謝聖雲心想到。他也不著急和李某交談,只是在生活細節上給予關心關懷。數日的「特殊照顧」,使得李某對他十分信任,慢慢地李某主動開口說起自己的「心事」。因為自己犯罪,妻子已帶著孩子離開,李某覺得生無可戀,心中起了極端想法,並開始幻想實施極端行為。但在謝聖雲一段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對改造重生燃起新的希望。

點燃希冀之光的「光源」者

一天,他接手一個被一審判處死刑的犯人,對於這樣的判決,犯人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已經完全被擊垮,雙腿癱軟在地。對謝聖雲來說,這也是再一次心理疏導工作的考驗。心理疏導是一個「軟硬兼施」的過程,既要不失嚴厲,讓在押人員知道自己被看管的身份;也要不失真誠,讓在押人員能勇敢地承認和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更要讓他看到那剩下的日子裡還有一束光。「一審的結果並不代表最終結果,如果不想死,必須要自己爭取,說不定二審會改判」,這是他在面對死刑犯時說的最多的話。在他看來,站在生命終結的時刻,或許大多數人都希望有可傾訴的對象。身為管教民警,要做的是從法律的角度,讓他們明白自己所犯的過錯;同時也從人性的角度,鼓勵他們積極「求生」。在他監管重刑犯的生涯中,監所沒有出現過重犯、死刑犯厭生求死的事故。他就像一道光源,在重犯、死刑犯的心靈也亮起了一盞燈,點燃一道嚮往明日的希冀之光。

「不近人情」的「三不」警察

今年入監的方某是謝聖雲曾經的戰友、也是曾經的學生,方某出事後,他的家人想到了謝聖雲,他們將他當成救命稻草,想從他這裡走點關係,搞點小照顧。但讓他們失望的是,謝聖雲還是曾經的謝聖雲,走出軍營數十年,仍然未改初心與作風。他時刻牢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絕不做逾越規章制度的事。這些年來,即使被別人說成「不近人情」,他也沒跟任何人開過後門。方某進監所後,他耐心勸導他這個昔日的戰友,不管犯了什麼罪,只要自己有一顆真心悔過的心,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寬大處理。他同樣用他用作為管教的諄諄教誨與真誠打動著他,為他點燃改造重生的希望。謝聖雲還是公認的老實人、好人,10年來,他不收管教對象一支煙、一分錢、不帶一句口信,因此,同事和群眾都稱讚他是「三不警察」。這「三不」即是他的清廉之舉,也是他的莊嚴承諾。那些當面求他的人遭到拒絕時,曾經罵過他,但過後還是稱讚他為人忠厚,清正廉潔。

他的個子很小,他的外表憨厚;遠遠看見他時,斷然不會令人聯想到偉岸這兩個字,然而,當我們走近他,了解他時,腦海里卻浮現兩個字:「偉岸」。他是謝聖雲,澧縣看守所民警,一個站在重刑犯身邊,為他們點亮一束光,燃起一線希望的人。

來源:澧州民警

編輯:錢瓊嬌

審核:張楓

【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一個邊界派出所的治理工法

【踐行新使命 忠誠保大慶】神秘的「旅客」—— 安鄉縣公安局三岔河派出所偵破一起跨省盜竊案紀實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 築夢桃花源 三年鑄通途

【警方提醒】銀行卡上有這兩個字的要注意了!你可能也有一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PhE42wBJleJMoPMveHF.html